開啟智慧就業“雲”時代

2017-07-26 09:19:10|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5年前,哈爾濱市抓住互聯網機遇,開發出免費的“就業地圖”,大大方便了求職者與招聘企業。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就業地圖”不斷升級完善,現在APP、支付寶、微信裏都有“就業地圖”的身影,求職者找工作不用再費時費力奔跑于各個招聘會,只需動動手指,數以萬計的用工信息便會一覽無遺,“就業地圖”年服務人數達40多萬人次。

  “以前找工作先得蒐集招聘會信息,每場招聘會的企業和崗位數量都有一定局限,往往是花費了大半天時間,結果卻沒找到合適的工作。自從我關注了‘哈爾濱就業’微信公眾平臺,利用其中的‘就業地圖’找工作,感覺真是太方便了。只需手指輕點幾下,成千上萬的招聘信息就會一覽無余。”近日,市民趙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闡釋了“就業地圖”的便利。

  這款惠及成千上萬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的“就業地圖”,創意于5年前。哈爾濱市人社局提出,面對就業壓力加大的現實,要抓住互聯網的機遇,開發一款對用工方與求職者免費的軟體,彌補實體招聘會的不足。2012年12月,“就業地圖”試運行,次年1月正式投用,當時主要是利用網站、查詢機和有線電視作為平臺發佈信息、提供服務,並日益受到群眾歡迎。

  服務經濟,“就業地圖”不遺餘力。為了更好地服務哈爾濱投資超過1000萬元的大項目,2014年大項目用工信息庫整體載入到“就業地圖”。截至目前,大項目用工信息庫共有1311家企業提供了近4.2萬個崗位,幫助3.3萬人成功就業,另外有1萬餘人接受了培訓。“我們酒店是大項目用工信息庫的直接受益者。今年年初,酒店成功招到了所需崗位的200余名員工。其中大部分員工都是通過手機裏的‘就業地圖’知道我們酒店的用工信息,招聘效率大幅提升。”哈爾濱萬達文華酒店人力資源部總監王晶讚不絕口。哈爾濱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的自助智慧招聘系統也與“就業地圖”融合,該中心崗位信息進一步豐富了“就業地圖”信息量。

  好風憑藉力。隨著智慧手機的日益普及,其便捷、即時的特點為“就業地圖”升級提供了可能。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管理局副局長馮國斌向記者介紹説,為夯實民生之本,2016年,就業管理局新研發了“就業地圖”手機APP,這就意味著用戶動動手指可以通過APP找工作。他們與騰訊公司簽署了戰略框架協議,“就業地圖”上線微信城市服務平臺。就在今年6月,他們又成功與阿裡巴巴合作,“就業地圖”上線支付寶城市服務平臺。與大咖級即時社交平臺的合作一舉兩得,一方面巨大的流量讓“就業地圖”如虎添翼,另一方面節省了就業部門的大量資金。

  便民是“就業地圖”一直追求的目標。2016年,“就業地圖”進行了較大升級,引入了智慧招聘系統,求職者和用人企業勞資人員只需要刷個人的身份證,便可以把信息錄入“就業地圖”。2017年,為了讓求職者能夠即時得到用工信息,“就業地圖”與移動和聯通兩大通訊運營商合作,推出了免費推送服務,只要求職者將個人精準求職信息發送至平臺,平臺就會將符合條件的用工信息自動匹配,以微信或短信的形式推送給求職者;對於用工機構來説,運行原理相同。此舉讓手機與“就業地圖”的粘性進一步增強,同時也便於求職者隨時隨地了解用工信息,增加就業成功率。哈爾濱市小額貸款網也加入“就業地圖”,貸款者可以利用“就業地圖”在網上進行小額貸款初審,省時又省力。

  5年來,“就業地圖”一步一個臺階,扎紮實實提供優良就業服務。據哈爾濱市人社局長劉志軍介紹,“就業地圖”正逐步構建起哈爾濱就業大數據,初步實現了就業服務智慧化。信息發佈方面,整合全市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招聘信息同臺發佈,平均每天向社會發佈各類招聘信息2600多條、崗位15000多個,年服務人數達40多萬人次。智慧互動方面,求職者可以通過電腦、手機、有線電視、自助查詢四種手段,實現網上查詢崗位、網上求職報名、網上培訓報名、網上申請貸款、網上政策查詢、網上申訴維權等服務;利用“哈爾濱就業微信”服務平臺,實現“搜一搜”定向尋崗、“搖一搖”就近找崗、“掃一掃”求職報名、“問一問”答疑解惑;查詢熱門崗位情況、實時工資指導價位、環比工資變化情況,實現“一鍵報名”。數據處理方面,不斷豐富的就業數據庫正逐步向“就業雲”過渡,靈活就業、職業培訓、職業介紹、技能鑒定、大學生求職見習等海量數據,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記者 李健 樊金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