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走進新時代

2018-10-10 14:17:14|來源:哈爾濱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6581539005389289

  在快節奏的時代背景下,紀錄片可以成為人們藉以放慢腳步、回味生活的停靠港,中國紀錄片的發展也正在進入一個好時代。而有關紀錄片“商業價值”的討論也日漸熱鬧。對此,紀錄片導演王冰笛認為:“從短期結果來看,商業元素的加入成為紀錄片在現實層面的資金保障。然而,在加快商業化的步伐下,紀錄片的品質卻始終不能忽視。”

  10月28日首播《風味人間》開啟美食探索之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5361539005389305

  騰訊視頻攜手陳曉卿導演重磅打造的美食探索之旅《風味人間》昨天發佈定檔預告及3張海報,正式宣佈將於10月28日21:00在騰訊視頻首播。該節目是陳曉卿入職騰訊視頻後的首部美食紀錄片作品,備受矚目。定檔預告中,極具地域特色的中國美食薈萃,還有眾多海外美食亮相,可看出《風味人間》承載了更大格局:在全球視野裏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深度討論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這種立足於全球的視角,成就了一個多元的“美食探索紀錄片”。

  為此,《風味人間》團隊跑遍全球六大洲二十多個地區,在全球化的展示中體現與中國食品的對比,其中中國美食佔七成。陳曉卿表示:“國外的美食,有一部分是奇觀性的食物,會引起大家好奇心,而更多的是‘東西方的不謀而合’,是中國觀眾看到會會心一笑的食物。”而為了生動記錄美食之“美”,《風味人間》採用了顯微攝影的方法,從食鹽結晶到豆漿點鹵,纖毫呈現,力保給觀眾極致的視覺體驗。 

  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自主研發的“風味”IP矩陣,除了8集紀錄片《風味人間》,還有伴隨《風味人間》播出的脫口秀《風味實驗室》,以及原汁原味呈現地方美食的微紀錄片《風味原産地》。《風味實驗室》中,蔡瀾、李誕、范湉湉、梁文道、白岩松等名人食客將和陳曉卿一起,全面透析“風味”的臺前幕後,為這趟美食探索之旅加磅加料。

  目前,國內的紀錄片製作團隊正在積極尋找著實現作品商業價值的途徑,而國內紀錄片的制播受到資金難題限制的狀況正在減少。例如,《茶界中國》《萬物滋養》《了不起的匠人》等作品在記錄文化的同時,得益於商業贊助,已經形成了一類商業化的製作模式。 

  紀錄片影響力正在商業化

  紀錄片商業“跨界”的一次明顯嘗試是2017年江蘇衛視播出的《茶界中國》。攝製組花費了3年的時間,走過30萬公里的行程,從近百位中國茶人的故事裏尋找茶的歷史脈絡,感受其中千姿百態的文化與工藝。而這一切跨時空、跨地域的影像敘事,其實是披著紀錄片外衣在為京東的商業産品“小罐茶”進行宣傳。

  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解讀這部作品,《茶界中國》通過眾籌打造産業品牌的模式是一次嶄新的商業實踐。京東上414%的眾籌完成率也顯示著不俗的傳播效果。多平臺播出、商標註冊,以紀錄片為起點,小罐茶的銷售收入達到幾百萬元。因此,《茶界中國》的成績其實並不在於作品本身的魅力,反而更多的是它在茶葉銷售領域的“思維突破”。

  同樣在2017年,被打上“五糧液語錄”標簽的《傳家本事》第二季也是紀錄片推動品牌傳播的一大案例。出品人楊樂表示:“紀錄片相對窄眾,但態度明確。商業客戶可以圍繞這樣的産品,做一個綜合的公關活動或內容行銷活動,這比單一行銷的效果明確得多。”讓紀錄片“恰如其分”地詮釋企業文化,就是這部作品拍攝的初衷和目標。

  在紀錄片製片人呂天北看來:“紀錄片由於真實和生動的特質,成為對很多産業極具引力的合作對象。紀錄片的商業化廣告對其他産業有切實的益處,這是源於紀錄片本身的表達力和影響力。然而,種種合作下達到的商業成績,對於紀錄片行業的意義,恐怕並不全是單純而正向的。”

  真實記錄是紀錄片的原則

  今年,農夫山泉在長白山實景拍攝了一條紀錄片廣告來突出産品“天然水源”的賣點。“什麼樣的水源,孕育什麼樣的生命。”這條製作精良而且緊密扣題的廣告片收穫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反觀《茶界中國》《了不起的匠人》等在熒屏中播放的紀錄片,不難發現,廣告片與紀錄片的區別和界限已經不再明顯。“紀錄片與廣告內容之間的主次關係,其實是目前國産紀錄片步入軌道後正在面臨的一大難題。”王冰笛對記者説。

  紀錄片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真實,不僅是分裂片段的真實,更是整體邏輯的真實。因為商業原因出現在影片畫面中的信息暫且不談,而一些整體劇情都圍繞商業目的、目標産品來展開的作品,無疑打破了這樣的規則。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在觀眾的期待與想像中,內容的核心在於值得尊敬的傳統與匠心。但實際上,正因為受眾對“匠心”的偏愛,這個元素成了背後産業鏈中最重要的賣點。隨著節目播出,匠心之作也被更多地生産銷售。發售版權、續約冠名商、開設淘寶店,一連串紀錄片相關的商業鏈條順暢銜接,在店舖最火爆的階段,“知了萬物”的客單價達到2000元。

  6年前,《舌尖上的中國》火爆熒屏,探索出一條紀錄片成功商業化之路,《舌尖3》光是冠名就賣出1億元;今年,《水果傳》的播出讓人們想起當年的《舌尖上的中國》,《水果傳》播出後,來自水果相關産業的果飲商、果品商、互聯網鮮果平臺紛紛開始下訂單,節目仲介紹的指橙等新奇水果,竟然在淘寶上一夜斷貨,足見紀錄片對年輕消費市場的帶動力。

  紀錄片的商業化實踐,雖滿足了短期的資金需求,但卻不是行業長期的發展之道。對作品品質的堅持是不能受到商業化影響的,正如上海紀實頻道總監幹超所説,“觀眾開始消費升級,他們更追求高品質、原創、真實的深刻內容”。而對於內容與運營之間的平衡問題,幹超提出:“紀錄片不應該商業化,但應該兌現商業價值。”畢竟,堅持內容品質與創作者的主體性,才是一類作品蓬勃進步的基礎。

  另一方面,紀錄片人的創作理念也在支撐著這樣的觀點。導演任長箴説:“好的紀錄片是有價值觀和哲學訴求的,它必須是完整的,紀錄片沒有篇幅留給商品,如果留給商品,那我的哲學表達就不完整了。”

  現在在很多紀錄片人的眼裏,商業訴求和創作願望是無法相互融合的。持續産生的紀錄片廣告化現象,不禁令人擔心這份理念在市場中維持的可能。很多紀錄片作品看似拓展了自身的觸角,實則卻存在淪為單純商業手段的風險。

  不能因商業資金丟掉高品質

  商業資金只是承擔成本的手段,而不是紀錄片行業發展的標杆。今年的生態健康美食紀錄片《萬物滋養》,從第一集就毫不掩飾地展現了合作方阿裏健康在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從第一集之後,片子介紹的每一件補品都隱約透露著“商品”的氣息。從視頻網站的彈幕留言看,每一處故事的精彩片段,觀眾都在擔心廣告的出現。就這樣,上一秒那些歷史脈絡、科學知識給觀眾帶來的美好觀感,不斷被懷疑和警惕衝散。

  《茶界中國》更是如此,商業合作影響了出發點的選擇,讓這部作品從始至終為別人做了“嫁衣”。一部紀實作品,如果因為廣告而喪失了與觀眾之間關於“真實”的信任和默契,也就失去了藝術作品的自覺,那麼,其他對流量和口碑的追求都是竭澤而漁。長此以往,短暫的商機過後,觀眾的信任逐漸消磨殆盡,紀錄片漸有起色的行業活力將難免受創。

  在王冰笛看來,“許多看似紀錄片風格的商業廣告,也可以精美,可以別具匠心,可以有更高的藝術追求。紀錄片和這類作品的差異是真實,是遵從客觀真實和作者內心的真實。真誠、真實是紀錄片觀眾觀影的情感聯結點,如果失去這個連接,紀錄片只會成為廣告的一種樣貌,看似脫俗,其實失去獨立風骨。紀錄片是生活的鹽,不是糖”。

  雖然,當下的紀錄片處在多元融合的浪潮下,但是只有本著與觀眾聯結默契的誠意,紀錄片才能在産業化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大步邁進新時代。(牛夢笛 路靜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