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龍:發揮農信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重要作用

2019-04-19 09:01:23|來源:新華網|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本網頭條】石玉龍:發揮農信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重要作用

  4月18日,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石玉龍在中國普惠金融(浙江)高峰論壇上表示,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黑龍江農信社因“三農”而生,因“三農”而發展,也因“三農”而壯大,黑龍江農信社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永恒主題,在推進鄉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進程中展現出了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目前,農信社資産總額、貸款餘額和存款餘額,基本都是改革前9倍左右。全省1947個營業網點覆蓋所有鄉鎮,全省每萬人擁有農信社服務人員近8人。去年累計投放貸款2868億元,增幅高於省內同業平均水準5.7個百分點,其中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分別佔全省商業銀行的35%和25%。涉農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已降到歷史最低,涉農企業和農戶當年減少利息支出2.7億元。發放扶貧貸款佔全省的94.7%。制定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十條意見》,為2400余戶企業未來三年授信2000億元,當年為簽約企業新增貸款45億元。正在研發推廣“惠農貸”互聯網信貸産品,努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力爭實現“辦貸不求人”。

  石玉龍表示,近年來,儘管黑龍江農信社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和水準有了明顯提升,但金融服務“短板”依然存在,主要還是農村金融供給不足,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相比,貸款難、貸款貴、服務手段單一仍是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其原因還是金融供給無法跟上農業經濟結構和農業經營模式變化步伐,農村城鎮化、土地規模化、農業産業化趨勢迅猛,農業經濟中商譽、技術、專利等“輕資産”比重明顯上升,農信社貸款卻還是依託擔保、抵押傳統模式,且主要以房屋、林地、糧食、設備等“重資産”作抵押,這就對金融服務造成了很大局限,因缺乏實質性創新突破,多元化、多層次現代農業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出現了“貸款難”和“難貸款”的兩難局面。

  他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釋放出農業農村對金融的巨大需求,鄉村産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蘊含著巨大投資機會,將成為金融投資新的熱點和增長點,值得金融機構超前謀劃、戰略佈局、長期經營。

  一是落實創新發展理念。農村金融不同於工商金融、城市金融,地區差異大、縣域特色鮮明,很多做法和産品很難簡單“複製、移栽”,金融創新應遵循以下原則:堅持定位與差異發展並存。市場定位是“三農”和“小微”,但需要因地制宜,打造適合自己的多元化産品體系、培育屬於自己的新型核心客戶群體,獲取差異化競爭的增值溢價。效益提升與普惠金融並重。通過全面創新形成新的效益增長點,在保持可持續的前提下,履行好社會責任,為“三農”弱勢群體提供可獲得性強的金融服務。創新激勵與風險可控並行。將防範風險作為創新的前置程式,既要建立創新容錯糾錯機制,激勵首創積極性,也要健全風控管理體系,避免形成新的風險。

  二是聚焦實體經濟發展。龍江鄉村振興戰略總目標是:在打贏扶貧攻堅戰的基礎上,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食品和農副産品精深加工業發展成為第一支柱産業,成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最終建成農業強省,農民收入水準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對農信社而言,要緊扣“龍江鄉村振興發展目標任務”,找準金融服務重點,強化金融服務功能。針對“三農”客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民生項目,繼續完善小額保證貸款方式,有序推廣“兩權”抵押、畜禽活體抵押貸款,積極推廣“財政+農信社+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貸款模式;針對民營及小微企業,從注重審核“貸款前置條件具備”,向有效監管“貸後資金合規運用”轉變,借助金融、農業、徵信、稅務、工商、司法等信息平台資源,加強與核心龍頭企業合作,積極打造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品牌。針對大中型優質集團客戶,堅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與強化頂層設計相結合,構建上下貫通的大行銷體系,從單一客戶行銷向鏈條式、上下游、全系統行銷轉變。

  三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在有效管控風險前提下發展業務,是保障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前提,重點做好以下“四門功課”:在公司治理建設上下功夫。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推進黨的領導與法人治理一體化,切實把好主要股東準入關,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董事會決策、監事會監督、高管層經營管理作用。在風險管理機制建設上下功夫。借鑒先進經驗,注重提升信息技防功能,實現制度執行與科技嵌入相融合。在經營管理機制建設上下功夫。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調整優化省市縣三級經營管理體系和業務運作機制,重點加強客戶細分、産品創新和渠道優化建設。在激勵約束機制建設上下功夫。制定支農支小、服務民營企業專項考核辦法,建立起“敢貸、願貸、能貸”的長效機制。按照“以碼定責,終身追責,盡職免責”原則,健全責任追究機制。

  四是推動深化金融改革。産權改革是加快邁向現代商業銀行、全面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的必由之路。黑龍江省2010年啟動改制工作。目前,已組建49家農商行,改制率61.3%,接近全國平均水準。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農信社改革高度重視,提出了“壓不良、增資産、轉機制、提能力”的改制路線圖,已將農信社綜合改革確定為省委深化改革日程,並納入省對市主要責任指標考評體系。黑龍江省聯社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全省農合機構改制化險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方案》對全省農合機構全面改革做出了具體安排,確定了改革目標,即“到2019年末,基本完成農信社産權制度改革。到2020年末,農商行實現縣域全覆蓋,法人治理結構更加完善,抵禦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水準顯著提高。到2025年末,農商行資産品質、資産規模、資本實力、監管評級、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培育若干家國內標杆農商行和符合上市條件農商行。”

  石玉龍表示,農信社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鄉村振興、金融扶貧、民營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農信社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衷心希望社會各界在政府引導、財政撬動、政策支持、監管激勵、破除壁壘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和幫助。黑龍江農信社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努力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努力當好“大糧倉”和“壓艙石”的守護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