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所長王燕平9年培育大豆新品種20個

2019-08-13 09:46:42|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劉才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9年培育大豆新品種20個 記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所長王燕平

  嚴寒酷暑無法阻擋他下鄉的腳步,風霜雨雪沒有消磨他科研的熱情……九年來,他潛心鑽研大豆種質資源創新,培育大豆新品種20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就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王燕平博士。

  從田野中走來,一身塵土、一臉樸實的王燕平,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忍不拔的毅力,積極探索、開拓創新,點亮了自己平凡的人生。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所長王燕平9年培育大豆新品種20個

王燕平(左)與同事在試驗基地裏研究大豆新品種。

  

  搞農業研究就不能怕吃苦

  清晨4點半,天剛放亮,王燕平就帶領他的團隊出發了,半小時後,他們出現在10公里之外的科研基地的田間地頭,一幹就是大半天。每年7至10月,大豆田間授粉、選種、收穫,是王燕平最忙的季節,基本上體重得掉下20斤,人變得黑黑瘦瘦的。

  38年前,他出生在山西呂梁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從小深深地體會到農民的艱辛和靠天吃飯的無奈,他下定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他們的困境。

  2011年,他從山西農業大學博士畢業後,放棄南方企業的高薪聘請,欣然接受了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的橄欖枝,舉家來到了偏遠的牡丹江市溫春鎮。從此,他愛上了這片黑土地,與“豆”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深信這是他能學以致用、實現夢想的地方。

  在牡丹江分院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同事們的信任下,他幸運地加入了牡丹江分院大豆育種研究團隊。近十年來,他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充分應用到科研實踐中,主動尋找機會虛心向業內知名專家、學者請教。

  王燕平説,我的工作就是發現變異、創造變異、利用變異的過程,為了培育出優良的大豆品種,我們就得天天在地裏熟悉材料、了解情況,不經常下地,是絕對搞不了科研的。

  長期在試驗基地打工的溫春鎮農民任偉敬佩地説,王主任的團隊太敬業了,每天早上5點鐘就下地,曬得黝黑。

  為了事業他愧對家人

  2012年5月初的一天,令王燕平一生難忘!當時正值播種期,他們剛把一包包萬里挑一的種子擺在地裏,暴雨冰雹突然襲來。王燕平説,這一萬多份材料是全所幾年的成果,非常珍貴,當時為了把種子搶回來,大家真是拼了,全身濕透,鞋都進水了,腦袋被雹子打得生疼,手臉都凍得沒有了知覺……但他們最後笑了,他們不僅成功搶回了種子,也在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種子。然而,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事業不負家庭,這是王燕平心中最難的“課題”。

  王燕平的愛人王曉梅是他讀碩士研究生時的同學,曾在牡丹江分院玉米研究室工作,每年玉米和大豆的播種季節差不多,進入授粉、收穫的關鍵期,二者的科研時間常常重合,特別是假期,孩子根本沒人看。“那時,我們經常帶孩子下地,弄得他一身土、一身泥的,曬得跟小黑炭似的,我們忙的時候,他連飯都吃不上!”談到此處,一向很堅強、特別能吃苦的王燕平凝視著不遠處的試驗田,淚水模糊了雙眼。

  2016年王曉梅調到單位辦公室工作,那時牡丹江分院也已從鄉鎮搬進市區,讓王燕平感到欣慰的是,兒子終於可以像城市孩子一樣上心儀的小學了!

  奮鬥路上迎來碩果滿枝

  牡豐6,當時黑龍江省內唯一的高蛋白新品種;東生79,脂肪含量24.16%,創造了高油育種紀錄;培育大豆新品種20個,示範面積2000畝以上……

  在大豆學科前輩的悉心栽培下,王燕平以大豆品種(種質)資源研究、新品種設計與培育、高産高效栽培技術體系研製及成果轉讓為核心,以高蛋白、高産和耐逆品種創制為研究方向,以服務三農、促進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為宗旨,通過不懈努力,榮獲多項成果,成為牡丹江分院“豆”學科後備學科帶頭人和最具潛力科研骨幹。

  從業以來,王燕平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東北春大豆育成品種育種性狀分生態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其在設計育種中的應用”,黑龍江省博士後特別資助項目“黑龍江省大豆主要親本遺傳解析及在分子設計育種中的應用”,中國科學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科研項目5項,參加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863”、國家科技支撐等重點項目10項。他先後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參編著作1部,黑龍江省地方標準1項、專利2項。他主持、參與培育大豆新品種20個,獲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其中高蛋白品種牡豆15蛋白質含量46.72%,東生79脂肪含量24.16%,創造了自1966年以來我省審定的485個大豆品種脂肪含量(24.16%)新紀錄。同時,他們轉讓大豆新品種4個,轉讓金額260萬元。

  為全面增強研究所的科技創新能力,他帶領大豆所全體科研人員銳意進取,先後與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廣州大學、飛龍種業等多家科研院所及企業展開闔作與交流,建立了哈爾濱、佳木斯、海倫和北安等大豆異地鑒定基地,特騁大豆育種學家、大豆高光效育種研究領域開拓者杜維廣研究員為座客研究員,參與和指導大豆科學研究,使牡丹江分院大豆學科獲得多方位發展。(記者 孫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