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拜泉縣新生鄉光復村初步形成生態循環産業鏈

2019-08-15 16:04:00|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從“雁項目扶貧”到“雁産業循環”拜泉縣新生鄉光復村初步形成生態循環産業鏈

  光復村的産業鏈

  齊齊哈爾拜泉縣新生鄉光復村距離縣城和鄉鎮較遠,交通不便,多年來,沒有成規模的養殖業,也沒有自己的特色農産品。黑龍江省直機關工委駐村工作隊經過多方調研,選定了“養雁”這個扶貧項目,最初村民並不感冒,因為這個村從來沒有養過雁。怎麼養?賣給誰?會不會被山狸子一鍋端?村民對於這個項目心存疑慮。

  工作隊培養村民曲立作為雁致富帶頭人,集中養殖大雁。從2018年7月至10月,三個多月,從購買雁雛到出手,500隻大雁成活467隻,曲立賺到2萬多元,還帶動了4戶貧困戶務工增收。今年光復村改變養殖思路,變集中養殖為分散養殖,從1戶到10戶,而且這10戶都是貧困戶參與養殖,其他村民也在紛紛報名要加入養雁的隊伍。養雁致富的輻射效應在光復村發酵,不但光復村在養雁,其他駐村工作隊也來“取經”,在別的鄉村發展養雁扶貧産業。與此同時,光復村還邁出了鄉村振興的第一步,通過養雁收集雁糞,建糞便發酵池,施雁肥于綠色小菜園……一條閉合的生態循環産業鏈條日漸形成,鄉村環境整治也在悄無聲息中啟動……

  去年這個季節,拜泉縣新生鄉光復村村民曲立家養殖大雁500隻,3個月賺了2萬多元,還帶動了4戶貧困戶增收6000多元。今年,曲立不再發展大雁養殖了,村裏10戶貧困戶卻“津津有味”地養起了大雁。致富帶頭人不養雁了,集中養殖變分散養殖。面對記者的訝異,黑龍江省直機關工委派光復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博韜説,去年説服“曲老師”養雁費了一番口舌,今年力勸他不養大雁,集中精力教村民養雁,也著實費了不小的力氣。

  再次走進光復村,養雁小産業給村民帶來了思想大變化。“志智雙扶”,寓教于“養”,“發酵雁肥”,寓“治”于“收”,在脫貧後的光復村初見端倪。

  “一隻雁”的接續效應

  大雁還能養?養大了不就飛了嗎?你看曲立那雁養的,那是給山狸子養的……去年工作隊經過多方調研選擇的養雁項目在村裏引發了熱議,熱議中幾乎沒有正面聲音。

  張博韜説,當初選擇養雁項目,立足於“一小一大”,即投資成本小,影響大;立足於“一短一長”,即效益週期得短,作用效果要長;立足於“一繁一簡”,看起來可能繁瑣些,但是實際操作上要簡單,不能有太高的科技含量,否則村民學不來;立足於“一實一虛”,要産生實際效益,讓村民見到現錢,駐村工作隊在背後支持,虛以應變,著意讓村民自主發展。目前看,養大雁這個項目在村裏立住了,拜泉縣很多鄉鎮都來學、來問,這個項目是實實在在的,可見、可學、可模倣,可複製、可推廣、可預見形成規模後更為美好的發展前景。

  養雁致富帶頭人曲立賺到錢了,今年還沒等工作隊張羅,村民就紛紛找上門來,“強烈要求”養雁。

  光會養雁還不行,還要能銷售出去才行。今年春天,張博韜和隊員早早與去年雁雛採購基地——拜泉縣愛農鄉的創鑫牧業聯繫,謀劃今年的“養雁”、“銷雁”大計。“去年養雁這個基地包銷,今年這個基地的銷售下游出現一些問題,我們也跟著改變養殖思路。面對村民的熱情,我們考慮量力而行,但為了讓更多村民參與進來,我們改集中養殖為分散養殖。在銷售上依託村屬公司。”張博韜説,發展扶貧産業要穩紮穩打,今年先抓了100隻雁雛,分給10戶貧困戶,由村屬公司包銷,市場價150元一隻,公司給170元一隻。這是光復村今年的“養雁計劃”。

  這100隻雁雛是曲立和工作隊一起選購回村的,“沒有那麼多雁雛不夠養,可貧困戶先來,我今年作技術指導。”曲立説,曲立的角色轉換了,但仍是養雁的致富帶頭人,選雁雛的時候挑得特別精心,像給自己家選雁一樣。

  其實,養雁是工作隊幾撥人付出了心血的項目,從隊員張海峰、李宏宇、張亮,今年又加入了新的隊員牟曦東,張博韜説,有的隊員任期已滿回歸了,但對於這個項目總能説出好多故事,比如:“大戰山狸子”,迎戰八級大風和強降雨,這是工作隊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項目,有感情。去年隊員李宏宇和曲立一起在雁舍看雁,腰病都累犯了。

  “一隻雁”的輻射效應

  “我們去抓雁的時候,哈爾濱工業大學駐村工作隊也來取經,今年他們在龍泉鎮同樂村開始試水養雁這個項目。”張博韜説,這個項目可複製,目前看這個項目的帶動作用在光復村體現得非常明顯。新抓來的100隻雁雛,每只70元,利用項目收益金採購,免費提供給10戶貧困戶飼養。雁剛進村沒幾天,就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少村民來村裏找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強烈要求”養雁。

  光復村村支部書記王志偉説,光復村位於拜泉縣新生鄉西北部,距鄉里5公里,下轄8個自然屯,全村776戶2355人,常住人口約233戶578人,貧困戶59戶。現有8戶12人未脫貧。養雁讓光復村有了産業發展新思路。“我們一一登記,現在有養殖意願的還有17戶,面對村民的熱情,我們正在研究要不要上馬第二撥養雁。”

  雨天走進貧困戶王金龍家,60多歲的老兩口精心飼養著9隻大鵝和10隻大雁,“這雁和鵝已經合群了,養雁好,它比鵝吃得少,我和老伴兒割草拌著玉米麵喂,長肉挺快,村上公司總經理姜海軍説了,這10隻大雁能賺1000多塊錢呢。要是能多給些雁雛就更好了。”

  姜海軍是駐村工作隊幫助成立的村屬公司——光復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姜海軍説,去年銷售免耕播種機為村集體賺了8000多元,今年進行了先進種子實驗,試種了12個甜玉米品種共30畝地。工作隊幫著請農科院的專家給村民講課,就是為了讓村民廣開思路,多些致富的道道。養雁包銷,這是村屬公司的承諾。

  “一隻雁”的連結效應

  在貧困戶王寶軍家,記者注意到大門口有一處紅磚砌的化糞池。“村裏説了,大雁糞要回收,建化糞池就是為了回收雁糞,賣雁的時候必須上交雁糞。”張博韜説,光復村已經是貧困村出列村,如何連結鄉村振興是光復村面臨的課題。鄉村振興要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設美麗鄉村,引導村民嘗試適宜本地發展的養殖産業。養雁在光復村算是破冰之旅。

  駐村已是第三個年頭,張博韜對於産業發展感悟良多。産業是鄉村發展的根本,要找“準”産業,“找不準”就難免“急急上馬,急急下馬”。産業要大小適中,長短適宜,要有效、要適用、要被接受,而且要“生態”,産業“成功”後,再不斷延伸産業鏈;幫助村裏選産業,要把“村思維”弄清楚,用“村思維”引導,自下而上,上下聯動,延續村思維的“紋理脈絡”;鄉村振興不是簡單地給予,要考慮村民的風俗習慣、需求喜好、利益傾向,重在培養土生土長的致富帶頭人,用示範效應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激發村民競爭心理和脫貧致富的慾望;鄉村的美不僅美在産業發展和農民兜裏的收入上,也美在環境上;農村臟亂差問題突出,一方面是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另一方面是環境污染嚴重,特別是大多數農民群眾適應和習慣了“污染的環境”。給養雁戶建化糞池就是環境整治第一步,旨在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搞養殖業生態污染是瓶頸,糞便處理是難題。通過建化糞池,引導村民改變污染環境的壞習慣,這是一種“減排減污”、“防污治污”理念的滲透。收集雁糞,發酵後用於發展環保生態小菜園,一個閉合的産業鏈在光復村開始萌芽。

  今年,光復村還將進一步延伸農業産業鏈條,利用冷凍冷藏庫為村集體增收,一筆筆地勾勒美麗鄉村圖景。光復村一點一點發生改變,村民思路也在潛移默化發生改變。“志智雙扶”寓教于“養”,幫助貧困戶樹立起“自我脫貧”的鬥志,指引村民沿著切實可行的致富路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賺取財富;“發酵雁肥”寓“治”于“收”,用四四方方的化糞池,用輕輕鬆鬆的集中“收”,把“生態宜居”、“治理有效”悄無聲息地潤于其間,這,便是光復村邁向鄉村振興的步伐。 (記者 董新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