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2019-09-03 15:34:14|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民營富市工業強市生態立市創新興市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七台河是一座資源獨特、生機盎然的新興工業城市,是一座環境優美、人傑地靈的國家園林城市,是一座“世界冠軍搖籃”的榮譽城市,更是一方涌動著激情與智慧的熱土,這裡到處充盈著開放包容的熱烈情懷和小城市有大作為的堅定信心。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從七台河走出的冬奧冠軍王濛。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冠軍之城”的少年。本報記者郭俊峰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勤勞、勇敢、智慧的七台河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紮實苦幹,砥礪前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使七台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逐夢新時代,奮力譜新篇。黨的十八大以來,七台河市堅持民營富市、工業強市、生態立市、創新興市,緊扣改革創新這一主線,聚焦高品質發展這一關鍵,守住生態環保這一底線,牢記增進民生福祉這一宗旨,強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保障,鞏固提升政治生態好、經濟生態優、自然生態美的發展優勢,奮力譜寫轉型發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篇章。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全民閱讀。秦存廣攝

    勇於挑重擔小城市有大作為

  曾經,煤炭是幾代七台河人的驕傲。七台河“因煤而生、緣煤而興”,域內煤田累計探明儲量22.15億噸,保有儲量17.27億噸,是國家保護性開採的3個稀有煤田之一,國家重要的煤炭和電力生産基地、東北地區重要的焦炭生産基地、煤化工産業基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這座資源型城市走過了一條艱難的探索發展之路。從1958年年産原煤21萬噸、焦炭510噸,到2018年年産精煤824萬噸、焦炭387萬噸、精甲醇25.2萬噸,60多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煤炭6億多噸,不僅為七台河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我國煤炭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向精細化工、現代煤化工邁進。宣其攝

  但隨著煤炭黃金時代悄然逝去,作為煤炭資源型城市的七台河,未來將何去何從?

  令人欣喜的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七台河,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堅持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産業結構,不斷激發內生動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依託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發展思路,堅定不移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醫藥、製造和再製造、高端食品與綠特色農業、文旅與現代服務業“六大重點産業”,走出了一條資源循環利用、能耗污染降低、經濟品質提升、生態效益轉好的科學發展新路。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昔日的垃圾河、臭水河,如今的民心河、景觀河。整治後的萬寶河。 周雪峰攝

  現在,這座昔日的煤城已經邁上了新的高品質發展之路,曾經的榮光將在這裡得以繼續書寫。

  找準突破口轉型步伐更堅定

  2009年,七台河市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之一。面對煤炭資源瀕臨枯竭的發展困境,七台河市積極轉型,加快改革步伐,謀求可持續高品質發展新路。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試水夜經濟,打造不夜城。清園夜市全景。徐志文攝

  主動轉,以淘汰落後産能倒逼城市轉型。為了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龍江強市的步伐,2008年,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準的實施意見》,從而使這座資源型城市邁出轉型發展實質性的一步。2016年出臺了《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煤城轉型發展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堅定不移地轉方式調結構,打造新優勢、培育新動能。2018年8月,按照中央、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産能化解過剩産能安排部署,七台河市點響了全省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第一炸”,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不講條件、不計代價、不搞變通、不折不扣地推進小煤礦整頓關閉工作,81處礦井全部關閉到位,退出産能429萬噸。同時,七台河市加快推進地方煤礦改造升級,同年10月,第一個30萬噸標準化示範礦井鹿西一井竣工,成為全省煤礦通過技改升級實現安全高效生産的成功典範,七台河市淘汰煤炭行業落後産能攻堅戰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2019年7月,七台河市政府與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七台河礦業公司落實工業強省戰略部署,本著“資源共享、協同轉型”的原則,共同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市礦協同轉型發展;黑龍江省東部循環經濟産業園區在七台河掛牌、項目投産。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大力發展高端食品與綠特色農業,榮勝達公司生産的有機醬油飲譽市場。 本報記者郭俊峰攝

  全面轉,以激發民營經濟引領城市轉型。從1993年實施“9388”工程開始,民營經濟基因早已融入七台河血液。七台河市幾屆班子“一茬接著一茬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和幹勁把民營經濟作為立市經濟、強市經濟全力推進。2016年,七台河被國家確定為“國家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市”。2018年,七台河民營經濟發展再掀新熱潮,召開全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拿出400萬元獎勵突出貢獻企業家。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舉辦企業家大講堂等專題講座,全額補助民營企業家赴國內外進行培訓。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等系列“黃金十條”政策,兌現扶持資金6億元。如今,全市經濟總量的六成、稅收的七成、就業的八成、研發投入的九成以上都來自民營經濟,強力帶動了市域經濟快速發展。2018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8%,增幅居全省第一位;稅費收入突破60億元,財政總支出突破1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集聚青年人才,發揮人才活力。本報記者郭俊峰攝

  持續轉,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城市轉型。種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近年來,七台河持續轉作風、優環境,主動當好企業發展的信息員、聯絡員、戰鬥員和服務員,著力營造更具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今年7月28日,七台河新的立市項目、北京泰銀集團聯順生物科技10萬立方制藥項目開工,這個總投資120億元的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只用了42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落實減稅降費政策,14項仲介服務費全部由政府買單,減輕企業稅費負擔7.85億元。以實際行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開展營商環境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人文環境,桃山湖壩下生態環保水利綜合治理項目開工建設,實施城鄉文明建設三年行動,開展大氣污染、倭肯河流域等綜合治理。開通“企業家綠色通道”,提供最便利、週到和貼心的醫療服務及子女教育保障,讓企業家在最好的環境裏安心、舒心創業。

  聚焦碳經濟“烏金”變“黃金”

  七台河堅持做好“三篇大文章”,著力打破單一産業結構制約,持續鞏固現有煤化工基地優勢,大力發展以石墨烯為代表的新材料産業體系,構建新型“碳”産業格局。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國家園林城市七台河。宣其攝

  積極搶佔“碳”産業科技前沿。七台河立足域內石墨儲量大、品質高優勢,把石墨烯新材料産業作為支撐轉型發展的戰略産業全力推進。高起點規劃建設了新材料産業園區,設立4億元新材料産業發展基金,重點推進負極材料、石墨烯應用、高端石墨3大産業集群,打造“中國石墨烯小鎮”。新材料産業園區被列為國家火炬石墨及石墨烯特色産業基地,已引進5家合作投資公司,規劃實施項目21個,總投資19.58億元。寶泰隆公司100噸石墨烯量産,成為全國首個石墨烯工業化項目,並獲國際石墨烯産品認證中心IGCC認證,是國內首批獲此認證的石墨烯生産企業。石墨烯新能源電池、地熱膜、雙速墻暖等項目落地建設,寶希科技七台河石墨烯電熱膜生産基地投産。2019年1月,北京紫頂光合碳轉化合成汽油項目正式簽約落地,預計投資30億元,年可生産汽油約為40萬噸,吸收二氧化碳140萬噸,助力七台河打造“碳”轉化示範城市。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北京泰銀集團10萬立方生物制藥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只用42天。 孫鵬飛攝

  加快構築“碳”産業發展體系。七台河市煤化工産業曾是全省煤化工基礎最好、鏈條最長、所佔份額最大的地區,焦炭實際生産能力900萬噸,佔全省的70%;煤焦油加工能力60萬噸,佔全省80%;煤氣制甲醇生産能力38萬噸,佔全省50%,已形成煤化工産品20多個品種。近年來,煤焦企業堅持以“煤頭化尾”“煤頭電尾”為抓手,紛紛走上了綠色、清潔的發展道路。2018年12月,投資30億元的寶泰隆3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及萬鋰泰石墨化項目正式投入生産;投資11.7億元的勃盛焦化升級改造項目熱電裝置一次點火成功,標誌著七台河市在加快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轉型發展、高品質發展邁入全新階段。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七台河大力發展“寒地北藥”種植,勃利縣苗木基地的桔梗長勢良好。黃曉慧攝

  持續加大“碳”産業創新供給。七台河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碳”産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大力開展市校(院)企産學研合作,與清華、北大、哈工大等省內外20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對接合作項目147項,推動40多項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清華大學學生創意創新創業實踐基地落戶七台河。出臺支持科技創新等若干政策,建成寶泰隆博士工作站、鑫科納米院士工作站,成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寶泰隆研發中心,舉辦石墨烯創新創業大賽,加速高新科技成果産業化。2018年11月,七台河市“構建新型‘碳’産業,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經驗獲得了國家的肯定和表揚,也更加堅定了七台河市發展“碳”産業的決心和信心。

  打造冠軍城“冷”資源“熱”起來

  如果説煤炭讓中國了解了七台河,那麼短道速滑就是讓世界認識了七台河。這是一座將短道速滑作為名片的城市、這是一座培養冬奧會冠軍和世界冠軍的城市、這是一座將“冰魂”融入血脈的城市。張傑、楊揚、王濛、范可新等10位世界級冠軍從這裡出發,6枚冬奧金牌、4枚特奧金牌、169枚世界級金牌、459枚國家級金牌從這裡産生,“短道速滑之鄉”“冬奧冠軍搖籃”從這裡唱響。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濱水之城。謝麗娟攝

  七台河作為“國家重點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國家短道速滑七台河體育訓練基地”,全國唯一冬季項目單項國家訓練基地,每年為國家短道速滑儲備並輸送了大量人才。2019年2月,中國·七台河短道速滑冠軍館正式開館,填補了國家、省短道速滑項目發展存史的空白,成為弘揚冬奧冠軍精神和傳承冠軍文化的重要陣地。

七台河抓改革促創新聚焦高品質發展

美麗的七台河。徐志文攝

  七台河短道速滑事業正向著更高的目標砥礪奮進,“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冠軍精神薪火相傳,為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七台河實施了“衝擊2022雙星閃耀”十項工程,擬投入10.8億元,設置千萬元運動員基金,促進體育事業和冰雪産業健康發展,不但要讓更多的冰雪健兒站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為國爭光,還要借助冬奧會的春風,把七台河打造成中國冰雪産業大市,釋放冰雪優勢潛力,讓“冷”資源“熱”起來、“冷”經濟“火”起來,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冰雪體育強省戰略部署,努力培育做大冰雪體育和文化旅遊産業,擦亮冠軍城市名片,助力七台河轉型振興發展。(鄭炎 記者 文天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