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以優化營商環境倒逼政務改革

2019-12-11 09:08:45|來源:人民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深化放管服 改出加速度(一線調查)

  開辦企業時限壓減到一個工作日,投資330億元的鋁材加工項目從承諾到開工僅用一個月,上學、打官司等不用再“求人辦事”……近年來,黑龍江大慶市以優化營商環境倒逼全面改革,用政府的改革力度保障服務群眾和企業的溫度。

  縮減辦事流程,一天就能開公司

  今年9月份,33歲的王靜想自己開個會計服務方面的公司。按以前的經驗,她覺得:“沒有十天半個月,哪能跑下來手續?”

  “一大早趕到企業開辦綜合窗口遞交了材料,沒想到工作人員告訴我,一天就能開公司。”一開始,王靜將信將疑。上午9點10分,完成工商註冊;10點40分,完成公章刻製;下午3點10分,完成銀行開戶;3點50分,完成稅務登記……一張“一天辦結”聯辦單,記錄下了王靜辦事的全流程。

  開辦企業時限由以往的20個工作日壓縮到現在的1個工作日,是大慶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個生動縮影。“大慶市堅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總抓手,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和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説。

  促進線上和線下相融合,大慶市全力打造“24小時服務政府”。“依託政務服務網建設實體大廳、網上大廳、自助大廳和手機大廳,市級政務服務事項1184項,大廳入駐率91.2%、網辦率91.3%、就近辦率92.5%。”大慶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局長任柏生表示,優撫、低保等2527個便民服務事項通過“一網”下沉到鄉鎮和社區,讓群眾就近就能辦事。

  優化政務服務,辦事儘量“少跑腿”

  今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大慶市高新區新材料産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徐朝陽有了新職務——駐企業“首席服務員”。“他就是我們和政府打交道的代言人。”説起徐朝陽,豫港龍泉鋁業公司總經理齊浩説:“今年夏天雨水多,徐朝陽緊急協調相關部門建起了排水泵站,搶出了至少30多天的黃金施工期。”

  今年以來,大慶堅持從市場主體反映最強烈、影響項目建設最突出、制約企業發展最明顯的問題入手,創新實施了項目承諾、審批代辦、駐場服務等五項服務機制,讓項目和企業辦事儘量“少跑腿”、力爭“不跑腿”,用全程“真服務”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東北地區由於氣候寒冷,一年中施工期只有半年時間。為促成企業儘早建成投産,我們創新實施項目承諾制。”大慶市高新區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副局長王麗艷説,“企業在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生態環保要求等方面向政府作出承諾,政府即可批准項目先期開工建設,變‘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

  “要是在以往,辦完各種審批取得施工許可證,至少得半年。現在先通過承諾取得允許開工通知書僅花了一個月時間,後期逐步完善各種手續,為企業搶出了至少一個季度的有效施工時間。”豫港龍泉鋁業公司項目管理部部長李海洋説。

  制定工作方案,力爭“辦事不求人”

  今年9月份秋季開學季,大慶市教育局副局長高樹才不用再“東躲西藏”了。“大到入學分班,小到排座選班幹,往年各種招呼打過來,讓人無力招架。”今年3月,大慶市教育局作出“零擇校、零擇班、零擇座、零指定”承諾,努力實現群眾“上學不求人”的目標。“以零擇班為例,學生分班由電腦軟體依照性別均衡自動分配,教師團隊由學校預先確定,最後由家長代表抽籤決定。”高樹才説,自今年以來,“社會找、家長愁、校長躲、局長難”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努力做到‘辦事不求人’”的莊嚴承諾;5月,大慶市出臺《推進“辦事不求人”工作實施方案》,針對企業和群眾訴求最多、反映最強烈的領域對症下藥。

  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一次性辦好服務”為突破口,努力推進“打官司不求人”。“一次性告知辦理事項清單,一站式辦理訴訟手續,一鍵式查詢訴訟流程。”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言斌説。今年以來,大慶全市法院系統針對“久拖不結、超期不結”的案件開展專項督查,“今年前三季度,各類案件綜合結案率達83%,居全省第一位。”

  與此同時,大慶市著力治理政府失信違諾現象。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還款事項270項、592項正在還款、136項擬定了還款計劃。“全市成立了‘清賴行動’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對本地區、本部門面向市場主體出臺的招商引資政策、作出的承諾、簽訂的合同協議進行全面清查,堅決杜絕新的失信違諾事項的發生。”大慶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忠華説。(記者 吳齊強 郝迎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