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小麥的主糧革命:從劣等糧食到精品美食
2020-10-27 14:29:54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瀅溪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小麥早在4000—5000年前就傳入了中國,但直到唐宋時期才超越粟(小米)、黍(黃米),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的主糧,究其原因除了小麥在種植上的水土不服,不被農民所接受外,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食用方法上的“水土不服”。

  在原始社會,先民採用的是石烹法,將自然界的石頭燒熱作為廚具,把穀物加熱至熟透。後來在漫長的摸索過程中,先民發現泥巴經過大火燒烤後,可以成型為具有一定硬度的器皿,且具備防水的特性,用來作為烹飪的器皿再合適不過。於是全新的烹飪方法應運而生,這就是陶烹法。人們烹飪時,將粟、黍等穀物加入陶器中,倒入適量的水,然後生火加以煮熟,先民至此喝上了粥。

  如此,先民們吃了數千年,直到出現了可以隔水加熱食物的炊具“甑”,才吃上了可以蒸熟的食物。起初是一種穀物蒸,後來為了改善口感,將多種穀物放在一起蒸,謂之“香飯”。但無論是在喝粥還是在吃蒸飯,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烹飪法非常適合於粟、黍等粒食。

  與粒食的烹飪方法不同,小麥原産區的裏海和中東地區習慣於對小麥採用烘焙的方法,做成麵包的形式。可惜的是,在小麥傳入中國的過程中,這種烹飪方法並未一起傳入。而那時的人們對小麥認識不足,依照傳統的飲食習慣,用吃粒食的方法也將整粒小麥連著麩皮一起煮粥或蒸熟。帶麩皮的小麥不僅口感粗糙,難以咀嚼和下咽,且十分不利於消化,人們的食用體驗相當不好,因此古人一度視之為劣等食物,顏師古注《急就篇》中有“麥飯豆羹皆野人農夫之食耳”的記載。

  但小麥種植週期短的優勢還是促使人們不斷嘗試,比如將整顆小麥粒舂碾成碎屑,然後再進行蒸煮成為“麥飯”。即便如此,小麥的口感與粟、黍相比,還是相差甚遠。加之當時的水利設施落後,小麥春播時無法獲得足夠的水源灌溉,導致難以推廣。

  西漢中期,在統治者的大力推廣下,處於統治中心的關中地區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而戰國時期出現的石轉磨在這時也得到了普及。石轉磨相較于先秦時期的石磨棒、石磨盤等工具,磨粉的效率大為提升。人們將之運用在小麥的加工中,麵粉隨之出現,小麥也終於從粒食升級為麵食。

  麵粉細膩,易於消化,而且可以加工成各種形狀,由此導致小麥的各種吃法如雨後春筍般被發掘出來。在當時,人們將麵食稱之為“餅”,蒸熟的是蒸餅,包括饅頭、包子等;煮熟的便是煮餅,包括各種麵條等。魏晉時期,煮餅又被稱做湯餅,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常見美食。

  到了唐宋時期,物質生活的充足促使麵食烹飪方式進一步提升,且分類更加細化,比如火烤的稱之為“燒餅”,包括烙餅、 油餅、肉餅;水煮的稱之為“湯餅”,包括餛飩、餃子、麵片;籠蒸的稱之為“蒸餅”,饅頭、包子都算;油炸的稱之為環餅,包括麻花等。那時,還出現了最早的掛麵“藥棋面”,寬度約合今天的3.3毫米,成型後晾幹保存,吃時拿出來下鍋。

  那時,不僅各地出現了專門的麵館,就連皇家和官員們都愛不釋手,以至於宋代招待大學士,有“春秋炊餅,夏冷淘,冬饅頭”之説。炎炎夏日,如果某位大臣能在宮裏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的冷面,也算是一種榮耀。

  小麥從粒食到麵食的升級,是中國主糧史上的一次革命,奠定了今天中國北麥南稻的局面,也豐富了我們為之自豪的飲食文化。(文 袁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