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1-07-27 10:35:1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從“汗滴禾下土”到“無接觸式的種地模式”,智慧農業給傳統農業裝上了高科技的“順風耳”“千里眼”,新農機、新技術紮根田間,希望的田野上發生著深刻的變革。

  在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明確要求,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創新,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這在黑龍江省涉農高校和科研院所引發了熱烈反響。

  科技興農 為農業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五穀豐登,農民富足,不僅僅來自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

  省農科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娣表示,省農科院將認真貫徹落實《決定》中部署的“12545”重點任務,找準定位、整合資源、發揮優勢,重點在糧食安全、黑土保護、種業提升等領域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我院將圍繞糧食安全保障工程,推進糧食作物品種培優、品質提升,為市場提供穩定的新品種供給。”

  圍繞黑土地保護利用工程,力爭在國家級黑土地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建設、黑土地保護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取得突破,並致力在全省範圍內加快推進黑土地保護和地力恢復技術的推廣應用;圍繞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大育種創新平臺投入力度,推進前沿育種技術攻關;圍繞現代畜牧業發展工程,致力於為黑龍江省優質生豬、高端肉牛、仔鵝生産基地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圍繞農産品加工業升級工程,不斷強化農産品加工工藝研究和技術支持能力,為産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圍繞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繼續在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平臺建設、協同創新體系構建等方面持續發力。”劉娣説。

  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省林科院黨組書記伍躍輝表示,省林科院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以科技創新實際行動助力全會提出的現代農業“十二項工程”,為實現到202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71%以上的目標貢獻力量。

  “我們將主動認領《決定》提出的科研任務,在加強林區生態保護,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研究制定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林草種業研究等方面聚力攻堅,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積極響應並支持《決定》提出的建設30個現代農業産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真正實現農業科研的協同有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伍躍輝説。

  科技強農 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省科學院是自然科學領域綜合性研究機構,在農業領域圍繞生物肥料、農藥、飼料、食用菌、漢麻、秸稈綜合利用、黑土地保護、數字農業、輻照育種等方面應用或儲備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這次省委全會圍繞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進行專題研究,我感到十分必要,非常及時。”省科學院黨組書記趙梅説,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省科學院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有擔當有作為;在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上,重點在技術差異化、跨界融合、縱深研究等方面,充分發揮自然科學科研單位的支撐作用,為黑龍江省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注入科技動能。

  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曉燕表示,在科普助農方面,要進一步突出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向農業經營主體科普農業自然災害等內容,增強他們防風險、抗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在科技融入“三農”經濟方面,要發揮好農技協、農業科技志願者等資源優勢,對重點縣鄉村派駐農業科技服務團和服務員,建設農村科技小院,把“三下鄉”中的科技下鄉工作落實到位。

  科技富農 助力農民持續增收

  作為一所涉農高校,從獅白鵝、寒地甜瓜到特色雜糧……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通過一個又一個舌尖“黑科技”,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找到了創業方向,走上了致富道路。

  “這次省委以召開全會的方式專題研究農業農村現代化問題,事關全局,意義重大。”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黨委書記董廣芝表示,在貫徹落實上,要繼續發揮特色優勢,力爭在大豆高産栽培模式上有新突破,在獅白鵝育種上有新進展,在雜糧研究上産出國家標準,努力做到“研究立地科研、産出益地成果、培養落地人才”,為黑龍江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作出涉農高校的貢獻。同時,繼續大力推進校地、校企之間深度合作,以大學為依託、農科教相結合、教科推一體化的模式,推動現代農業改革和科技成果轉化,以高校科技服務社會、助力農民增收,真正使學校成為受農民歡迎的學校。(記者 薛立偉 閆紫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