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國際·20期】尋味開封非遺美食灌湯包 感受古都精緻飲食文化

2019-03-22 17:27:08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趙瀅溪

  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續寫新時代的“河南故事”,助力河南“走出去”“引進來”。3月1日起,國際在線河南頻道《豫見國際》欄目將持續聚焦河南各地的城市發展、特色産業(産品)、文旅美食等,多形式、多角度宣傳報道那些享譽全球的“河南國際范兒”和值得向全球推薦的“河南名片”,本期將尋味河南開封的特色美食——灌湯包。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賈親親):外地朋友來開封,不僅要領略宋韻之風,更要品嘗最美味的開封特色美食——灌湯包。3月21日,國際在線河南頻道來到了具有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店——開封第一樓。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源於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據《 東京夢華錄》載,時名為“王樓山洞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後經歷代名廚師承和發展,演變為現在的“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它用料考究,制藝精湛,具有皮薄餡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肥而不膩等特點,以及“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的優美外形,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開封灌湯包曾是北宋皇家食品,因獨具風味,很受食客讚譽。每年來自海內外的遊客在遊覽開封古城名勝之餘,必會品嘗這一開封名吃——灌湯包。

  據開封第一樓西湖店廚師長姬紅梅介紹,開封灌湯包採用豬後腿的瘦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灌湯包的面只用死面,不用發面,這樣使皮更薄,且不掉底。而活面工藝上要經過搓、甩、拉、拽,幾次貼水,幾次貼面的“三軟三硬”的過程,才能達到要求。包子餡內只放姜末,不放蔥。打餡也很下工夫,一直要把餡打得扯長絲而不斷,而且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縐折23道,且均勻有序,最後的封口要嚴要圓。包灌湯包的師傅往往要經過數年的學習、練習,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包子工。開封第一樓西湖店廚師長姬紅梅已經做灌湯包30多年了,她手法嫺熟,包出的灌湯包精美如工藝品。灌湯包不僅有形式美,其內容也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這也使得食客吃灌湯包也頗有講究。開封人吃灌湯包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吃一個包子便同時吃了面、吃了肉、喝了湯。可以説,從食材、製作到吃法,開封的灌湯包完美展現了古都飲食文化的精緻一面。

縐折確認【河南原創】《豫見國際⑳》尋味開封非遺美食灌湯包 感受古都精緻飲食文化

廚師搓、甩、拉、拽製作包子皮 攝影 付銳

縐折確認【河南原創】《豫見國際⑳》尋味開封非遺美食灌湯包 感受古都精緻飲食文化

灌湯包的皮要搟得超薄,有透明之感 攝影 付銳

縐折確認【河南原創】《豫見國際⑳》尋味開封非遺美食灌湯包 感受古都精緻飲食文化

灌湯包的餡扯長絲而不斷 攝影 付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