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免密免簽支付“被”開通

2018-05-31 16:34: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編:趙瀅溪

  近期,部分銀行把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簽支付業務的單筆限額上調至1000元,上調理由是原有的單筆300元限額已經無法滿足持卡人的支付需求。然而對於不少人來説,卻全然不知自己的銀行卡已經被開通了小額免密免簽支付功能。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多數銀行新發的銀聯晶片卡多默認開通了小額免密免簽支付業務,但該項業務的開通卻不需徵得持卡人事先同意。專家認為,銀行開通便利化服務是時代所需,但客戶的知情權應被重視並保護,否則再好的服務也無法完全得到客戶的認可。

  【理財-圖片】小額免密免簽支付“被”開通

  錢“嘀”地一下就被刷走了

  長春市民王林(化名)最近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銀聯晶片信用卡,拿到卡片後消費時發現,不需密碼也不需簽字,錢直接就被商家“揮卡”刷走了。王林詢問銀行才了解到,原來自己的這張卡被默認開通了小額免密免簽支付功能,而在辦理卡片時卻沒有人提示過他。

  天津市民劉先生在餐廳刷卡結賬時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自己還未輸入密碼,服務員拿著卡在機器旁放了一下就説“可以了”,消費支付已經完成。在得知自己的銀行卡有這種一定額度內免密免簽的功能後,劉先生感嘆支付便捷的同時,也隱隱擔憂:萬一卡丟了,很可能被盜刷啊。“手機支付一般還有手機密碼或指紋解鎖作為一層保護,這個卡如果丟了就相當於直接丟錢了。”劉先生説。

  這項讓持卡人有些“蒙圈”的服務到底是何來頭?記者拿著一張卡面上標有“閃付”字樣的某銀行晶片卡在發卡行諮詢時發現,就連銀行的工作人員對這項功能也不是十分清楚,只是告訴記者一般是開卡時就把這項免簽免密功能開通了,一般單筆金額在300元左右,但每天上限是多少並不清楚。“每家銀行都不一樣,最好打客服或者問銀聯才準確。”一位銀行工作人員説。

  記者查詢中國銀聯官網發現,小額免密免簽是中國銀聯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小額快速支付服務。當持卡人使用具有“閃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支持“銀聯雲閃付”的移動設備,在指定商戶進行一定金額及以下的交易時,只需將卡片或移動設備靠近POS機等受理終端的“閃付”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支付過程中,持卡人不會被要求輸入密碼,也無需簽名。

  在刷卡額度方面,此前大多數銀行的單次消費限額是300元,單日也有一定限額。近期,部分銀行已經或即將上調至單次免密免簽可刷1000元。中信銀行3月在其官網發佈公告稱,自今年5月1日起,該行發行的銀聯晶片信用卡的小額免密免簽單筆限額將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記者查詢發現,今年下半年開始,一些銀行也將陸續調整單次免密免簽刷卡限額,其給出的理由是“提升客戶體驗”。在完成限額提升的雙免商戶中,1000元以內都可實現“一揮即付”,無需輸入密碼、無需簽名。

  “開通”為“默認” “關閉”須“申請”

  “開卡時不知道,都是在消費時才知道。”一位網友在網上吐槽稱,一般開通銀行服務都需要有一個文書徵得用戶同意,而銀聯卡卻不簽風險協議默認開通免密免簽支付。

  記者就此諮詢了中國銀聯客服。一位客服人員表示,小額免密免簽功能是隨著帶有該功能的卡片自動默認開通的,並不需要事先徵得客戶同意,而是像取款、查詢一樣默認的功能。另一位客服人員則稱,持卡人在辦卡時應該是與銀行簽訂過相關同意文書的,但記者詢問多位持卡人,均表示辦卡時沒有銀行服務人員提示過卡片具有這項功能。

  記者致電部分銀行客服了解到,小額免密免簽支付功能是銀聯推出的,銀行也只是按照規定開通。如果不需要該項功能,持卡人可以在網上銀行或者銀行櫃面等渠道關閉該功能。記者發現,無論是銀行還是銀聯客服,都對於是否事先徵得了持卡人同意語焉不詳,而一再強調該功能是“默認”的。

  記者在體驗取消小額免密免簽支付功能過程中發現,部分銀行網點對於如何取消也並不清楚。在工商銀行長春某網點,一位工作人員稱“櫃檯無法關閉該功能,只能撥打客服操作”。在部分銀行的APP中,取消該功能的程式可謂十分繁瑣。有銀行工作人員説,小額免密免簽支付功能確實帶有一定風險,連她自己都把該功能關閉了。

  對於小額免密免簽支付的安全性,中國銀聯在其官網稱,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服務適用的銀聯晶片卡相比其他支付方式安全性更高,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還未發生過因晶片銀行卡被複製導致偽卡欺詐的案例,且與手機等移動設備結合還可創新身份驗證方式。不僅如此,中國銀聯還聯合各商業銀行為持卡人設置了專項賠付金,提供了72小時失卡保障服務。然而一些持卡人則認為,一旦卡片丟失未被及時發現,所造成的損失即便可以追回,也會在心裏産生很強的不安全感,還不如在付款時多輸幾次密碼多簽幾個字,資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便利應建立在安全和尊重基礎上

  一些持卡人表示,對於一些銀行卡具備的便捷功能,在不威脅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默認開通可以帶來方便,但像小額免密免簽支付這樣帶有一定風險的功能也默認開通,雖然額度不大,但難免讓人産生不被尊重的感覺,在銀行和銀聯的服務面前喪失了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

  天津擊水律師事務所主任潘強認為,這種情況説明金融機構在辦卡環節存在漏洞,銀行事前並沒有進行充分、有效告知,不僅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還會造成用戶財産權被侵害的可能性,相關部門應對開通流程進行優化,進而防範客戶財産損失。“不能先推定消費者選擇了這項功能默認開通,而是應把選擇權交給用戶。”潘強説。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認為,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簽支付功能的推廣,應該在安全與便利之間尋求一種更穩妥、更符合常規、更易被接受的推廣方式,讓有需求的人選擇開通,尊重不需要該項服務的持卡人的權益,這是優質服務的應有之義。

  有專家指出,儘管有關機構宣稱小額免密免簽支付功能很安全,但其風險不可忽視。專家建議,今後在開通此類業務時,應充分尊重客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通過技術手段讓客戶充分了解該項服務。同時也須建立行之有效的資金安全監控和及時賠付機制,在技術和流程上不斷完善,充分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劉碩 付光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