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 紅色家園

2019-07-19 11:07:47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劉徵宇

【中原名景-圖片】【圖説5】青山綠水 紅色家園

新縣·金蘭山(本版攝影 韓家東 李璞)

  一個位於大別山腹地,被稱為“中原南門”;一個根植于桐柏山、伏牛山余脈,被譽為“豫鄂咽喉”,這説的是新縣和確山縣。同屬於大別山革命老區,兩座山城各自帶著傳奇故事:無數革命前輩在那裏生活過、戰鬥過,留下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

  仲夏,綠樹蓊鬱的季節。記者奔赴于兩座小城之間,在綠色中追尋紅色的記憶,也走進了別有韻味、分外迷人的煙火人間。

  新縣

【中原名景-圖片】【圖説5】青山綠水 紅色家園

新縣·郭家河濕地

  南方的,年輕的

  北方的剛、南方的秀,坐在從省會到信陽的高鐵上便可一目了然:車窗外的風景,從大片收割完不久的、黃澄澄的麥地,漸漸變成了錯落有致的、綠油油的稻田,大葉女貞樹也多了起來。大大小小的池塘裏荷葉田田,一兩座小橋時隱時現。

  從信陽市轉乘久違的綠皮火車駛向東南,晃晃悠悠兩個多小時,就到了新縣。從城東的小站走出不遠,放眼望去,小城安靜地坐落在青山腳下,植被蔥蘢,蜿蜒清澈的小潢河穿城而過,溫婉清秀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裡的酒店常常爆滿。為啥?80多歲的當地史志學者晏慎鈞介紹,除了寄情山水的遊客,這裡每年會迎來全國各地十幾萬人次的團體和組織,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也難怪,新縣是有名的“將軍縣”。革命戰爭年代,它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留下過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戰鬥足跡,走出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43位開國將軍,5萬餘名優秀兒女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正可謂“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

  新縣是古老的,境內有南墩龍山文化遺址、天亮寺新石器遺址、艾洼商周文化遺址、大廟衝商周文化遺址等。她也是年輕的,這裡自古沒有縣治。晏慎鈞説,明嘉靖年間,光山在此設有長潭驛,清末民初時,驛站一帶形成了集鎮——新集鎮。1932年,當時的國民政府分光山縣、湖北麻城縣和黃安縣各一部分設立了經扶縣。1947年,劉鄧大軍解放經扶縣,經劉伯承提議、鄧小平簽批,更名為新縣。

  晏慎鈞回憶,1962年自己初來新縣時,主城區不過一兩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兩三千人。如今,縣城擴展到了13平方公里左右,人口接近10萬。閒暇時,除了逛逛首府路、生産街等老街道,縣裏的居民很喜歡到廣場上散步、乘涼或是跳跳舞。

  傍晚,細雨綿綿。沿著小潢河一路往北,陸續經過當地人所説的一橋、二橋和三橋,其間還有解放橋和虹橋。橋身和河對岸的墻體亮化很惹眼,五顏六色的燈光、各種花卉的圖案煞是好看。途中,道路兩側散佈著清茶園、人民文化廣場、新縣廣場,果然有不少人在廣場裏健身休閒。

【中原名景-圖片】【圖説5】青山綠水 紅色家園

橡豆腐

  美味的,樸實的

  晏慎鈞介紹,新縣人平時以稻米為主食,除了米飯,有時還會用糯米做成糍粑。或者把稻子、麥子或豆子磨成粉後在鍋裏燙成餅,切成一條一條的,也可用鹹菜炒著吃,叫做“餅折”。

  此外,當地還比較流行三種“饃”,分別是蒿子饃、黃鱔饃和兔子饃,但它們又都不是北方常見的、用發面做成的饅頭。蒿子饃的主要原料不是茼蒿,而是當地一種野菜,佐以雞蛋、粉條和韭菜,用面皮包裹成餃子狀煎制而成,有點兒類似于豫東地區的扁食。記者特意在一家飯店進行了品嘗,口感略硬,很有嚼頭。至於黃鱔饃,大致是因其長條形似黃鱔而得名,按照舊時習俗,一般會在農曆三月初三食用。兔子饃裏面倒真的有兔肉,做出來亦形似煎餃。

  信陽人好吃、會吃,新縣人也不例外。拿早飯來説,除了米粉兒、餛飩、手捍麵、湖北熱幹面、潢川胡辣湯、羅山大腸湯等,還有一種吃食叫做油幹飯。從新縣廣場往裏走不遠有條長潭二街——這裡也是比較熱鬧的早餐一條街,街上有家店專賣這種飯。端上來一瞧,其實跟常見的炒米飯差不多,不過拌料比較獨特——豆腐塊兒、腌蘿蔔絲、酸豆角兒,一口下去,各種食材的香味混作一團卻又出奇地和諧,別有風味。

  午飯的種類就更豐富了。山野菜、臭豆腐、肉糕蛋卷、臘肉炒黃鱔、泥鰍炒蒜苗、豆腐渣燜雞、竹筍炒三層肉……外地人初來乍到,面對這樣的菜譜還真會有點兒左右為難。在當地人推薦下,記者點了份橡豆腐。這道菜有時也寫為醬豆腐,原料主要是當地的一種灌木果實,做出來呈棕色片狀,再澆上醋汁,撒點兒香菜和剁椒。口感有點兒像涼粉,味道比較樸素。

  到了晚上,就顯得“養生”了。以前有段時間,沿著小潢河有不少夜市燒烤,如今出於保護環境的考慮已經見不到了。那就喝碗羊肉湯、吃點兒麵條,要不就來兩個南瓜餡兒、蘿蔔餡兒的菜包子,喝碗粥。當然,不少人還會喝杯茶。“新縣人特別喜歡喝茶,早、中、晚都要喝哩。”晏慎鈞説。

  飽受紅色文化熏陶,新縣人的骨子裏少了點兒精明算計,多了些樸實本分。吃得樸實、喝得樸實,就連傳承已久的民間藝術——小調、山歌等等——也沒有什麼張揚和浮誇。在這樣的小城裏,踏踏實實地過著小日子,也挺美。

  確山縣

【中原名景-圖片】【圖説5】青山綠水 紅色家園

確山縣·老樂山

   留戀的,包容的

  為啥咱這兒叫“確山”?不少當地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總會開個玩笑:“因為‘確實有山’啊!”雖是玩笑,倒也是句大實話。這座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古縣,境內有平原,也有丘陵,但説起來,它還是跟“山”的緣分最深。縣史志辦主任趙安東介紹,這裡漢時稱作朗陵,隋唐時叫做朗山縣——朗山,是現在老樂山的原名。北宋時為避皇諱改為確山縣,以城南有丘,泉入石竇、聲若榷米而得名。元、明、清時相沿未變,縣城中心則在隋時就移駐于盤龍山下至今。

  風雲際會,和新縣一樣,確山也成了革命聖地。民族英雄楊靖宇就出生在確山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抗戰時期,這裡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有著“小延安”美譽的竹溝鎮,是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方毅、張震、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戰鬥和工作過的地方……每年,都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走進紀念館、革命舊址和烈士陵園進行瞻仰。

  老家淅川縣的“90後”小夥兒熊力,來到確山縣工作近兩年了。談及選擇這裡的原因,他説:“我從小就崇拜英雄、敬仰模範。這座豫南小城紅色資源豐富,是一個求上進、充滿愛的地方。”初來乍到時,他曾為找不到合適的鍛鍊場所而發愁,不過,這些年,當地修建了盤龍山文化公園、三里河景觀文化公園、高鐵帶狀公園等,連接山水、貫通城區,這個問題也漸漸得到了解決。“我很願意一直在這裡生活下去。”熊力説。

  能夠讓外鄉人留下來的還有很多,比如在外地不太常見的、場面壯觀的民間藝術“打鐵花”,它起源於北宋,盛于明清。還有美食——由於地處南北過渡地帶,當地人既種稻米也種麥子,主食米麵兼有,很有包容性。其他食品的種類也比較豐富:板栗,瓦崗鎮“三寶”——西瓜、紅薯和夏枯草,山間野菜“香半夜”和狼肚菌,還有號稱“一黑一白”的黑豬肉和生態羊……當地人説起這些,總是如數家珍。

  不過,説到最有代表性的平民小吃,恐怕還得數確山涼粉。“作為地方特色,它的名聲已經‘打’到了省城。”趙安東介紹,以前,它被確山人當作早餐,現在則是早、中、晚都吃。記者來到建設路上靖宇廣場東側的一個小衚同,這裡有家“老張涼粉”,是個十來平方米的小店,五十來歲的老闆娘張紅正在裏裏外外忙活著,店門口排隊的人絡繹不絕,甚至讓人難有插話的機會。買了一碗嘗嘗,這用純豌豆磨出來的涼粉,還真是清香爽口,與眾不同。“就連住在駐馬店市區的人,都會專門來吃哩。”張紅説。

【中原名景-圖片】【圖説5】青山綠水 紅色家園

  悠閒的,舒適的

  能夠代表一個城市最真實底色的,往往是它的老街。“確山縣城以前很小,上世紀初京漢鐵路修通後,東關和南關逐漸興盛起來。”趙安東介紹,朗陵大道和翻身街一帶,以前叫做十字街,如今還保留著許多往日的味道。

  傍晚,沿著翻身街往南走,果然,那種熟悉的市井氣息慢慢地溢出來了:菜攤兒、豆腐攤兒、滷肉熟食攤兒、水果攤兒、燒餅舖子、油條店、羊肉湯館,還有理髮店、縫紉店、布藝店、日雜店、加工白鐵和鋁製品的白鐵鋪……老行當、老手藝應有盡有;每走幾十步就有個老衚同,偶有三五個老人在衚同口或是老樹下,支起桌凳打著撲克牌;幾處小院子裏,陽臺上晾曬的衣物隨風微微擺動,罈罈罐罐裏種著花花草草;在夕陽的照射下,兩三個小孩子嬉鬧著衝出來,身後還跟著一條大黃狗……突然有那麼一瞬間,感覺自己站著的老街是那麼有靈性,連遠處隱隱約約傳來的吵架聲,都無比親切。

  到了晚上,三里河橋一帶夜市林立,熱鬧非凡。當地人説,確山縣的新老城區,正是大致以三里河為界。清晨,站在橋上放眼望去,兩隻鷺鳥在水草邊飛飛停停,遠處,是起伏的山巒。

  夏季的老樂山腳下,如意湖畔,大片大片的馬鞭草猶如波浪般層層疊疊,上下起伏。走在這夢幻的紫色花海裏,遊客們就像走進了一場花的盛宴,徜徉著,品味著,久久不願離去。緩步上山,會經過讓人心跳加速的玻璃棧道。站在山頂,確山縣城一覽無余,晴好時,還能遠眺駐馬店市區和嵖岈山。

  閒暇時,爬爬山,逛逛古寺院,到薄山湖嘗嘗松針魚,或是到鄉間看看稻田畫……小地方的生活,也能讓人流連忘返。

  確山縣和新縣,相距200多公里,不算遠也不算近。兩地方言,一個偏北,一個偏南,卻有個有趣的共同點:常常“h”“f”不分,比如“馮”讀作“橫”,“花”讀作“發”,“飛”讀作“灰”,“黃”讀作“房”。

  紅色的歷史,讓它們在無形中建立了某種精神紐帶,擁有著相同的時代亮色,這亮色中蘊含著屬於未來的東西。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在“紅土地”上做好“綠文章”,是它們共同的美好願景——目前,新縣是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確山縣是全省旅遊標準化試點縣。

  有山,有水,有信仰,有鄉愁。這樣的家園,值得好好呵護。(記者 趙大明)

  這些地方,來了別錯過

  新縣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興建於1984年,規劃面積20萬平方米,包括主展館、鄂豫皖蘇區將帥館、英雄山景區、兵器園等。這座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傳統村落、民居

  較有代表性的有八里畈鎮丁李灣村,周河鄉毛鋪村、西河村和勝利山村,卡房鄉老葉灣村、潘上灣村和王畈村,千斤鄉楊高村,田鋪鄉田鋪大塆,沙窩鎮樸店村,郭家河鄉土門村,香山湖管理區韓山村等。  

【中原名景-圖片】【圖説5】青山綠水 紅色家園

竹溝革命紀念碑

  確山縣

  竹溝革命紀念館

  位於縣城西30公里處的竹溝鎮延安街,館內有舊址房屋60余間,陳列大廳1座,收藏定級革命文物231件,其他實物、文獻、圖片等近千件。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老樂山

  位於縣城西8公里處,主峰海拔813米,方圓68平方公里,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著名省級旅遊度假區,養生人居勝地。群峰疊巒,逶迤綿延,自然生態物種豐富。它是重陽登高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亦為道家福地,正在爭創全國AAAAA級旅遊景區。(河南日報綜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