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2019-08-21 09:03:27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萬慶麗):8月19日下午,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在河南省財政廳舉行。報告團成員用真摯的言語、動情的演出,向在場200多名黨員幹部講述了淅川移民搬遷的感人事跡,使在場人員獲得了一場靈魂的洗禮。河南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慶業,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出席報告會並致辭。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為了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京津冀地區水源短缺的跨世紀工程。為了讓人們喝到丹江口的優質水,渠首水源地淅川縣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移民,移民數量達40余萬人,幹部群眾用汗水和熱血譜寫了一曲舍小家顧大家的移民精神的壯麗凱歌。

(在文中作了修改)【河南原創】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致辭 攝影 王偉

  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表示,為了支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淅川先後有50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沒,佔丹江口庫區總淹沒面積的一半以上,先後移民36.7萬人,佔丹江口庫區移民總數的一半以上。為了確保一股清水涌去北朔,淅川縣把水質保護作為一項永恒的政治任務,痛下決心關停企業350多家,拆除養魚網箱5萬多個,趨避養殖場600多家,以每年10萬畝以上的規模推進造林綠化,使園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在文中作了修改)【河南原創】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河南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慶業致辭 攝影 王偉

  “淅川移民幹部正是把牢了紮根群眾這個支撐點,在為民服務上取得新進展,才確保了移民搬遷工作的順利進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進一步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踐行黨的宗旨,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動中,辦好群眾最關心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對黨更加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有信心。”河南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慶業説。

  報告會上,淅川縣移民安置指揮部幹部葛飛,淅川縣公安局優秀代表阮麗,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任記者趙川等五人以親身經歷或所見所感,通過樸實無華的語言為在場觀眾講述了淅川移民搬遷時感人肺腑的事跡,再現了令人難忘的移民大搬遷情景,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在文中作了修改)【河南原創】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一聽眾感動落淚 攝影 王偉

  鐵肩擔道義 真情著華章

  “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淅川是河南省唯一的移民遷出縣。16.5萬移民遷安,任務繁重,四年任務兩年完成時間緊迫,不傷不亡不漏一人要求嚴格,搬遷力量如何組織?交通安全如何保障?老幼病孕如何護送?一個個難題擺在淅川縣的面前。我們上下齊心、克難攻堅、務實拼搏,兩年時間順利完成了16.5萬移民的遷安任務。”淅川縣移民安置指揮部幹部葛飛激動的説。

(在文中作了修改)【河南原創】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淅川縣移民安置指揮部幹部葛飛發言 攝影 王偉

  葛飛是淅川縣移民安置指揮部幹部,曾參與經歷了南水北調大移民工作。當年移民群眾的搬遷時,淅川移民幹部忠誠擔當。時任分管移民工作的副縣長王培理耐心地解釋移民政策;患有嚴重糖尿病的移民局局長冀建成每天自己注射胰島素維持身體,堅持帶病工作,一幹就是整整4年;面對妻子和嫂子發生意外車禍,移民幹部張光東為了即將告別故土的700多移民群眾,只能噙著眼淚、忍著傷痛,重返工作崗位,直到16天后送走最後一批移民,才再次出現在妻子的面前。

  在短暫而又漫長的兩年裏,淅川縣移民幹部夜以繼日地拼搏著、奉獻著。令人感動的是,在整個移民搬遷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移民重大傷亡事件,但卻有300多名幹部暈倒在搬遷現場,100多名幹部因公負傷,10名幹部犧牲。他們的名字、他們的事跡和他們的精神,在淅川大地上豎起了一座感天動地的時代豐碑。

  警徽光耀移民路

  在長達兩年轟轟烈烈的南水北調移民大搬遷中,公安機關主要擔負著移民人口、普及核對、搬遷運輸安全、現場治安管控和突發性事件處置等多項任務。戰線長、頭緒多,工作在最基層,最前沿。“移民搬遷交警連軸轉,最辛苦,一個搬遷批次下來,工作時間大都在16個小時以上,常常是一身灰、一身汗、一身泥、一身水。”淅川縣公安局優秀代表阮麗噙著眼淚説。

  (在文中作了修改)【河南原創】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淅川縣公安局優秀代表阮麗發言 攝影 王偉

  淅川縣交警大隊的張榮超,在第一批人民搬遷中就感覺身體不適,但他堅持工作。二期搬遷前夕,他被醫院確診為食道癌,但他執意要求參戰,擔當了交通指揮重任。為了更好地指揮工作,他停止化療,用中藥緩解病情。在送去了所有的移民車隊後,他就倒下了。2010年7月8日,連續暴雨使大石調鄉東源廟村山洪暴發,搬遷車輛全部被困村中,公安人員來不及多想,一個個就跳進了深沒膝蓋的泥漿之中,搬運轉移移民財産,拖拽陷在泥漿中的車輛。經過長達6個小時苦戰移民貨物被安全轉移,38輛貨車,10輛客車被全部拖出,而民警全都成散了架的泥人,一個個癱倒在地上。此時此刻,他們最多的想法就是抓緊休息片刻,再投入新的戰鬥,因為他們心中裝的永遠是國家的利益,永遠是人民的利益。

  在艱苦卓絕的移民遷安保衛戰中,淅川縣公安局共投入警力1.8萬餘人次,成功指揮196個批次、4.8萬餘臺次車輛安全出境。有6名民警家人去世本人仍在安保現場,26名民警在處置突發性事件搶險救援中受傷,38位民警暈倒在搬遷現場。新時代新征程,淅川公安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發揚優良作風,用為民擔當的實際行動讓警徽在渠首大地上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輝。

  國家至上 52年無悔搬遷路

  移民後代馬曉講述了何兆勝的移民故事。1958年,丹江口水庫開始修建,為了支援邊疆建設,時年23歲的何兆勝帶著新婚兩個月的妻子,離開了故鄉淅川,奔赴山高風大、路險人稀的雪域高原。面對高寒缺氧、氣候多變的地理環境,他們墾荒種田,艱難度日。但最終因為生計實在難以維持,何兆勝帶著全家老小,最後一批回到了淅川何家莊。兩年後,丹江口一期工程開始復工,何兆勝一家7口人,第二次離開故鄉,遷往荊門十里鋪公社黎明大隊14生産隊。淅川縣一批又一批移民的涌入,使當地人口激增,居民和移民間的矛盾迅速升溫,實在過不下去了,何兆勝又一次返回淅川。

  2005年,丹江口大壩加高。蓄水水位提高後,淅川需要再次移民16.5萬人,何兆勝第三次成為新世紀的南水北調移民。聽到消息,他老淚縱橫道:“我這是要搬一輩子啊……”

  何兆勝,淅川縣一位普普通通的移民,因為國家需要,他23歲西進青海,30歲南下荊門,75歲又跨過黃河。他52年的搬遷史,正是淅川移民歷時半個多世紀搬遷的縮影,也是70余萬渠首兒女在國家需要時表現出的那種勇於犧牲、敢於擔當,為國分憂、樂於奉獻的民族精神的縮影。

  (在文中作了修改)【河南原創】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移民後代馬曉發言 攝影 王偉

  用獨臂擎起一泓碧水

  1969年1月,丹江水庫引水總幹渠和渠首閘門舉行開工典禮。20歲的李進群身穿軍綠色民兵服和無數建設者一起,晝夜奮戰在渠首工地,開山鑿石,挖溝運土。1970年8月16日,李進群在運送土方時,附近一台捲揚機突然失控,飛揚的鋼絲瞬間切斷他的右臂,殷紅的鮮血從血肉模糊的傷口噴出,他當場暈倒在地。

  “進群啊,比起那些犧牲的工友,咱只是丟了一隻胳膊。將來,咱還能勞動,還能建設渠首大壩,咱可不能做廢人!”村支書的這一句話點醒了痛苦的李進群,他決定與命運抗爭到底。回到工地後,失去右臂的李進群看場子,撿垃圾,幫助工友打水,燒水,打撈江面上漂來的枯枝敗葉,一點也不比其他工友幹的遜色。

  2002年,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李進群決定義務護水。撿垃圾,修路補橋是李進群的主要工作。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人們總能看到李進群拉著一輛裝滿碎石塊的車子鋪設石子,修補路面,碰上游人隨手丟棄的瓶瓶罐罐,他就撿回家,攢一陣子就拉到廢品站處理掉,然後用賣廢品的錢購買鐵鍬、籮筐、碎石塊。一些鄉鄰不理解地問李進群:“你這活兒又臟、又累、又丟人,還危險,又沒一分錢報酬,你圖個啥呀?”李進群説:“我雖然是個撿垃圾的,但守護的是北京的‘大水缸’。為這一庫清水,幾十萬淅川人都搬走了,我還講啥報酬。”就是這樣的獨臂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守護丹江的承諾,他的護水事跡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在文中作了修改)【河南原創】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楊露發言 攝影 王偉

  南水北調真輝煌 最動情是離故鄉

  趙川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任記者,2009年6月,她接到了去淅川採訪南水北調移民大搬遷的任務,這一幹就停不下來。

   “南水北送最動情是離故鄉。盛灣鎮一位老太太搬遷前祭祖,老奶奶帶領兒孫們跪在祖墳前,悲從中來,一頭栽倒在祖墳前,再也沒有醒來。”趙川含淚説起她的見聞。

  在採訪南水北調移民搬遷工作中,趙川見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庫區移民半個世紀的辛酸搬遷史不堪回首,移民故事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她,趙川一次又一次帶病採訪含淚寫稿,用眼睛和心靈見證記錄了這場艱苦卓絕、感天動地、波瀾壯闊的移民大搬遷。

  (在文中作了修改)【河南原創】南陽淅川移民精神首場巡迴報告會感動鄭州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任記者趙川發言 攝影 王偉

  最後,由淅川縣曲劇團表演的反映移民幹部到群眾家中做搬遷動員的情景劇《丹江夜雨》將報告會推向了高潮。

   “聽了本場報告會,幾度流淚。我被移民精神深深感動,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更是對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更好傳承。記憶最深的是情景劇中的老奶奶,三次移民,親人更是在移民過程中陸續離世,但她仍然能夠堅定地響應國家號召,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敬佩和學習。” 趙慶業説。

   “移民群眾舍小家顧大家的犧牲奉獻精神鼓舞著我們。今後,我們會以此為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奮鬥姿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為河南省財政事業做出更大貢獻!”河南省財政廳機關幹部張賽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