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2020-09-25 15:17:09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石麗敏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渣園鄉東馮莊村的扶貧車間一片繁忙圖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長橋鎮東谷劉村幸福院內充滿歡聲笑語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長橋鎮東長橋村村民秦佔彬正在採摘杏梨圖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長橋鎮雙槐趙村為60歲以上老人舉辦餃子宴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長橋鎮黃莊村兩位老人在長壽老人榜前合影圖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李口鎮老昝莊村家庭簽約醫生上門體檢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貧困戶正在鐵鍋企業務工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安良鎮段溝村的紅牛群在山坡上曬太陽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廣闊天地鄉青龍廟村風景美如畫

【河南在線】郟縣:脫貧攻堅勇奮楫 廣闊天地新作為

王集鄉汪莊村黨群共建美麗鄉村

  風勁潮涌,正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快馬加鞭。

  9月22日,時值秋分,漫步郟縣城鎮街頭、鄉村田間,只見這座千年古縣充滿著勃勃生機:道路兩旁,層次分明的綠色廊道鬱鬱蔥蔥;産業集聚區內,運貨的卡車來來往往;田間地頭,農民們正在玉米地裏收穫希望……

  郟縣位於河南省中部偏西,是全國知青文化發祥地、中國唐鈞基地、“山兒西煙”基地、中國詩歌創作基地,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郟縣紅牛之鄉、中國鑄鐵鍋之鄉、中國美食之鄉。1955年,毛澤東主席為郟縣寫下光輝批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推進‘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除、産業增收多措並舉、綜合保障堅強有力、基礎設施不斷提升,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郟縣縣長王景育説。

  截至2019年年底,郟縣累計出列貧困村58個、貧困人口7431戶24914人,剩餘貧困村2個、貧困人口1570戶2614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44%。

  發展特色産業 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劉佔紅養成了習慣,閒下來就去牛場“看望”自己的紅牛。他曾是長橋鎮樓王村貧困戶,靠在附近工廠務工脫了貧。後來,他在村幹部的再三勸説下,申請3萬元扶貧貸款,投資郟縣紅牛代養,每年有3000元的分紅。

  郟縣紅牛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縣名命名的地方優良品種,位列河南優良畜禽品種志和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郟縣利用這一優勢資源,通過政策引導、龍頭帶動、金融支持,不斷發展壯大養殖規模,使其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

  2019年,郟縣以企業代養、村委會自建或合作共建的模式,引導164個行政村成立紅牛合作社,並設立紅牛産業發展基金,開發出“惠農e貸”“政銀擔”“小額貼息貸款”等産品。其中,貧困戶貸款後可選擇企業貸養,每年提取10%的收益;村集體將投入企業的收益30%用於公益事業,70%用於給貧困群眾分紅。

  郟縣還設置帶貧獎勵,鼓勵紅牛養殖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開發公益性崗位,帶動貧困群眾務工增收。截至目前,該縣共有規模化養殖場58個、養殖專業戶191戶、散養戶5200戶,提供就業崗位4900多個。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郟縣按照“鄉(鎮)有産業、村有平臺、戶有增收項目”的思路,確定了工業企業、紅牛養殖、煙葉生産等産業扶貧十項舉措,帶動貧困戶通過轉移就業、公益崗位、集體收入分紅等方式實現增收,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5萬元以上。

  27個貧困村發展煙方,平均帶動貧困群眾增收6.53萬元;60個貧困村全年分配光伏電站收益457萬元,帶貧843戶1678人;3105戶貧困戶流轉土地7200畝,累計發放獎補資金36萬餘元;11條生豬“千頭線”帶貧113戶,戶均年收益1500元;依託鄉村旅遊經營單位、旅遊景區,吸納92名貧困群眾務工……郟縣制定産業獎補政策17項,實現貧困群眾産業增收措施全覆蓋。

  “開髮式+保障式”扶貧 提升農村社會保障水準

  9月22日,在安良鎮段溝村文化廣場,76歲的張付長在縣中醫院派出的“雲巡診車”裏做完體檢,一切指標正常。張付長説:“以前去一趟縣裏看病,要來回走一天。現在大夫就在家門口,還每月給俺們體檢!”

  2018年,段溝村還是一個交通閉塞的省級貧困村,看病遠、看病難一直困擾著群眾。如今,筆直的柏油路通進村裏,“雲巡診車”每月兩次、風雨無阻,“家庭簽約醫生”隨叫隨到、按時入戶。

  針對因病致貧人口比例高、鰥寡孤獨貧困群體大的現狀,郟縣建立上聯省市、覆蓋鄉村的智慧分級診療保障平臺,形成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模式,受到國務院表彰。

  郟縣還在全縣推廣“居民健康卡”,實現居民身份識別、基礎健康信息、診療信息等存儲及調閱、跨地區和跨機構就醫與結算;做優家醫簽約服務,讓健康擁有“守門人”;為鄉鎮衛生院配備“雲巡診車”,為家庭醫生團隊提供健康一體機,定期為群眾進行健康體檢、B超、血常規等檢查。

  保障基本醫療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郟縣在改善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上下足功夫,推進開髮式扶貧與保障式扶貧統籌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性改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準全面提質增效。

  數據顯示,全縣完成397戶“四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實現農村地區危房動態清零;278個行政村實現集中供水,其中貧困村實現全覆蓋;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參加新農合,家庭醫生簽約履約率100%;所有貧困家庭學生教育保障全到位、産業增收措施全覆蓋……

  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郟縣建立貧困家庭勞動力培訓、就業等信息臺賬,並通過産業帶動、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開發幫助貧困人員就業。截至目前,全縣有培訓意願且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全部參加培訓,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全部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除。

  探索“3+1”模式 築牢特殊群體“防貧壩”

  自從住進冢頭鎮花園村的“幸福院”,72歲的李英喜常和其他老人一起拉二胡、唱大戲。他説:“以前自己住在漏雨的危房裏,為了省事,一天做一頓飯。現在大家都住在這,每天飯菜都是熱乎的,還都不重樣的。”

  “幸福院”採取“縣裏補一點、鄉里配一點、村裏投一點、群眾集一點、社會捐一點”的運營方式,包括休息室、娛樂室、閱覽室、活動室、配餐室、餐廳等設施,可為農村留守、孤寡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和精神慰藉。目前,全縣已建成農村幸福院73家,吸納“三無”貧困、空巢獨居老人等1800余人。

  特殊困難群體和防返貧、防新致貧是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郟縣探索推進農村幸福院、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分散供養五保+鄰裡照護”和“防貧保”的“3+1”模式,逐步構建起了全方位、立體型的扶貧防貧機制。

  68歲的靳國保也是花園村貧困戶,是80歲的因殘致貧戶杜滿長的鄰居兼幫扶人。“他腿腳不便,我就經常幫他打掃衛生、買藥,陪他聊聊天、解解悶。”靳國保説,本來這都是應該做的,沒想到還有“工資”。

  郟縣聚焦貧困重度殘疾人,利用現有養老機構、殘疾人服務機構等資源,對照護需求較高的人員,聯繫醫療照護機構進行住院托養,協調托養人員家屬入院務工;對照護需求一般的人員,設置鄰裡照護崗位,動員“四組一隊”“無職黨員”和鄰裡親屬等參與照護,每月給予照護人員300元補貼。

  前不久,王集鄉龍頭槐村貧困戶姬現平家中失火,利用“防貧保”得到了24000元的賠償,又重新蓋起了新房子。郟縣以國家現行扶貧標準的1.5倍設置防貧預警線,投入資金250萬元,與人保財險公司合作,聚焦因病、因學、因災、因重大變故等致貧返貧關鍵因素,將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等納入保障範圍,築牢防貧返貧“攔水壩”。

  抓黨建促脫貧 凝聚發展“紅色動能”

  段溝村村室內,整齊排放著今年剛獲得的安良鎮“高品質黨建工作先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先進村”“脫貧攻堅先進村”“經濟發展突出貢獻獎”等獎牌。“我們村能變化這麼大,秘訣就是抓黨建。黨員衝在前,啥問題都能解決。”村黨支部書記王聽賢説。

  近年來,郟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黨建+”理念,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力,推動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有機融合,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紅色動力”。

  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牛鼻子”。郟縣採取縣級幹部聯村、縣直機關幫村、鄉鎮幹部包村、第一書記駐村“四個一”工作措施,逐村排查、整頓、提升。去年共整頓軟弱渙散村34個,全部進行整頓。

  村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郟縣開展“包村聯居抓支部”和“縣直單位機關黨組織與基層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45名縣級幹部分包聯繫82個村(社區),163個縣直機關黨組織和152個農村基層黨支部結對幫扶,有力地提升了支部戰鬥力。

  2658名農村黨員與貧困戶建立幫扶關係,解決貧困戶生活問題3700余個。去年起,郟縣開展農村黨員聯繫幫扶活動,並推行黨員積分管理信息化,對黨員的綜合表現實行網上記錄、網上公示、網上管理,實現了黨員“線下”活動、“線上”積分,讓基層黨員動了起來。

  “我們要進一步開展‘六星黨支部’創建等活動,培優建強基層組織;開展‘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在扶貧領域開展作風專項整治;落實扶貧幹部的津補貼等政策,對表現優秀、符合條件的幹部及時提拔重用,激勵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建功立業。”郟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何卉説。

  推行“3、5、7”責任制 構建長效幫扶機制

  9月21日一大早,丁盈斌像往常一樣,開始在長橋鎮樓王村的大街小巷轉悠起來,看看這家的問題是否解決,看看那家有啥需要幫助。他是該村第一書記,前不久,剛獲得全縣“幫扶之星”稱號。

  丁盈斌介紹,村子在2018年脫貧,目前還有24戶貧困戶和2戶邊緣戶,如何鞏固脫貧成效、提升貧困戶和邊緣戶生活品質目前是他最操心的事。他説:“每天都會去村裏走走轉轉,看看他們有什麼訴求,儘快幫他們解決。”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郟縣構建動態監測、三級預警、三色管理的監測管理體系,確保返貧和新致貧隱患早發現、早干預、早消除。截至2020年4月底,已精準認定“兩類戶”779戶、2281人。

  郟縣按照平頂山市“解群眾思想疙瘩、解生産生活難題、解扶貧政策疑惑、解持續致富路徑”的要求,圍繞即時解決貧困群眾合理訴求和生産生活問題這一核心,以“問題化解上行一級、幫扶責任下沉一級”為原則,探索建立了“3、5、7”長效幫扶機制,加大對“兩類戶”的幫扶力度。

  “3、5、7”即各幫扶責任人結合“扶貧工作日”,每週至少入戶幫扶一次,對於貧困戶、邊緣戶的合理訴求在3天內解決到位,並建立幫扶工作臺賬;幫扶責任人在權限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報村級責任組和幫扶單位,由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在5天內解決到位;對於重大疑難問題,由鄉鎮黨委書記重點遍訪解決,7天內解決到位。

  積分量化評價,把責任壓到底。郟縣聚焦幫扶責任人在幫助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落實行業政策、改善戶容戶貌、提升滿意度等方面的工作情況進行定期評價和積分管理,通過獎優罰後,確保各級各單位在思想上“繃緊弦”、在行動上“拉滿弓”。

  強化過程管控,以督導促規範。郟縣還配套出臺了“督”“戰”一體的督導指導機制,將全縣鄉鎮(街道)分成5個工作區,每月組織督導人員,根據上月積分情況,通過“二看一聽”(看臺賬、看幫扶成效,聽群眾評價)工作法進行點對點定向核實,此外,還通過向貧困戶電話回訪的方式進行抽查,確保幫扶工作規範有序。

  自2020年7月份該項機制正式運行以來,郟縣4000余名幫扶幹部累計入戶開展幫扶2.4萬餘人次、幫助群眾解決生産生活等日常性問題2萬餘件,脫貧成效持續鞏固,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放歌高唱新時代,廣闊天地新作為。郟縣縣委書記丁國浩説,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盡銳出戰、克難攻堅,一手抓剩餘減貧任務攻堅、一手抓脫貧成果鞏固,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序銜接,朝著建設“厚重”郟縣、實力郟縣、健康郟縣、和美郟縣、文明郟縣的美好前景邁進!(王冰珂 胡昌浩 圖片由張鴻雨、徐俊印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