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與三星堆存在“絲綢之路”嗎?
來源:河南日報  |  2021-03-26 09:03:53

  原標題:中原與三星堆存在絲綢之路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汪溝遺址出土的碳化絲織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三星堆出土的絲綢殘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考古志願者們在殷墟遺址博物館考古現場測量繪圖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趙阿娜攝(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三星堆祭祀坑首次發現絲綢朽化後的殘留物,並且在樣土檢測中多次發現絲綢蛋白。這表明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地區,已經開始使用絲綢。

  那麼,三星堆此次發現的“絲”,跟河南發現的5000多年前的絲綢遺跡之間,會有關聯嗎?中國在世界上最早馴養家蠶、繅絲織綢,但絲綢究竟源於何時、起于何地?隨著考古發掘的持續推進,迷霧正在被不斷撥開。

  先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河南關於“絲綢”考古的高光時刻——

  1983年,滎陽青臺遺址的甕棺葬中曾經出土了絲綢痕跡,距今5500年至5300年;

  2016年,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舞陽賈湖遺址兩處墓葬人的遺骸腹部土壤樣品中,檢測出蠶絲蛋白的殘留物;

  2019年,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團隊在滎陽汪溝遺址發現距今5000多年的桑蠶絲殘留物,這是迄今世界範圍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絲綢實物。

  此次三星堆發現3000多年前的“絲”,跟河南5000多年前的“絲”相比,聽起來似乎不是那麼厲害,但卻給了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絲綢博物館)主任周旸大大的驚喜。

  “這次在四川地區首次發現‘絲’,

  且發現地點是在祭祀坑,跟之前在遺址、墓葬的發現不同,這是不一樣的語境。遺址代表現實中的生活場景,而在墓葬裏發現‘絲’,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喪葬習俗。”周旸説,更高層面的,是在祭祀坑,這是天地人神相互溝通的一個地方,説明瞭絲的功能提升到了相對比較形而上的精神層面。

  周旸説,汪溝遺址甕棺上、三星堆祭祀坑發現的都屬於同類物質:桑蠶絲。這説明它們的絲綢起源具有相同的文化契機,這種文化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對生死的思考。

  “青臺遺址發現的絲織物、汪溝遺址發現的碳化絲綢、雙槐樹遺址發現的5000多年前的牙雕蠶,這些都證明中國古代家蠶制絲的起源很早,中國先民在5000多年前已經開始育蠶制絲。”周旸説,在這樣背景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于2019年設立鄭州工作站,加強考古單位與科研基地的協作,探索尋找絲綢起源的新方法,目前在青臺、汪溝、雙槐樹等仰韶文化遺址開展絲綢起源相關研究,並取得了可喜進展。

  “跟河南地區仰韶時期的青臺遺址、汪溝遺址以及四川三星堆剛發現的‘絲’不同,它們是織物的殘留遺跡,屬於實物證據,而賈湖遺址發現的蠶絲蛋白殘留物是從墓葬土樣中檢測出來的,是一種生物大分子,肉眼是看不見的。”曾經主持賈湖遺址發掘的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居中説。

  河南“絲綢”考古高光時刻

  ◆1983年滎陽青臺遺址出土絲綢痕跡,距今5500年至5300年

  ◆2016年舞陽賈湖遺址兩處墓葬人的遺骸腹部土壤樣品中,檢測出蠶絲蛋白的殘留物

  ◆2019年滎陽汪溝遺址發現距今5000多年的桑蠶絲殘留物,這是迄今世界範圍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絲綢實物

  張居中表示,蠶絲蛋白殘留物不能直接證明絲或絲綢的存在。而且,根據遺址中發現的紡織工具和骨針,目前並沒有提取到跟絲相關的證據,只能推測8500年前的賈湖地區先民可能掌握了基本的紡織和縫紉技藝,並有意識地使用蠶絲纖維製作絲綢。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河南的“絲綢”要比三星堆的“絲”年代要早很多,那麼,中原地區跟三星堆之間存在“絲綢之路”嗎?

  在張居中看來,根據青臺、汪溝遺址發現的織物證據,5000多年前的仰韶時期,中原先民已經學會用蠶絲織物,比三星堆地區早了2000多年。而中原地區二里頭文化、商文化先後深刻影響著三星堆文化。“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啟示,中原地區主體文化都傳播過去了,絲綢文化也可能隨著上層建築的交流傳到了西南地區,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張居中説。(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

編輯:仝瑞勤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