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   輿情智庫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謝會貴:黃河源頭鑄“水魂”
2021-03-26 17:44:26來源: 中工網編輯: 萬慶麗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黃河源頭鑄“水魂”

  人物簡介:

  謝會貴,1977年到黃河水利委員會上游水文水資源局(時名:蘭州水文總站)工作,在海拔4200米的萬里黃河第一站——瑪多水文站堅守多年。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黃河水利委員會勞動模範等。

  瑪多,藏語意為“黃河源頭”。44年前走出黃河水利學校的大門,謝會貴來到海拔4200多米的黃河第一站——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瑪多水文站,從此,他的人生歷程便與母親河、與水利事業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謝會貴:黃河源頭鑄“水魂”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謝會貴是青海省貴南縣人,1977年,即將從黃河水利學校(現為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他幹出了一樁轟動校園的事情:向學校遞交了一份決心書,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好男兒志在四方,我們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這是他的夢想。

  熟悉水利行業的人都知道,黃河上最艱苦的是水文,水文最艱苦的是上游,上游最艱苦的地方是源區,而源區最艱苦的地方在瑪多,這裡被稱為“生命禁區”。

  出生在青海的謝會貴對瑪多的艱苦十分清楚,可是“青海是我的家鄉,我自己都不去,誰還會去呢?”就是這麼簡單的想法,年輕的小夥子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收拾好行李,懷著對青藏高原、對家鄉的美好憧憬,從開封來到了西寧。

  “剛到瑪多時真是不適應。”沒有電、沒有煤油燈,只能燒牛糞。開水永遠只能燒到80度,米飯永遠是夾生的……艱苦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

  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痛欲裂、心慌胸悶、喘氣困難,折磨得謝會貴有些後悔當初的選擇。他開始想家。

  當時在瑪多水文站堅守了多年的老站長,看著這個只有20歲、還有些單薄的小夥子,主動提出讓他回家住些日子。但謝會貴在家住了不到20天,還是返回了水文站。

  “為什麼留下來?”時隔多年,有人問他。

  “我是自願到瑪多來的,給學校的決心書也是自己主動遞交的,我不能這樣就打了退堂鼓。必須信守諾言,絕不能當逃兵。”就這樣,謝會貴留了下來,從此將自己的人生與母親河緊緊“拴”在了一起。

  在謝會貴眼中,高原的苦不只是高原反應的劇烈,也不僅僅是沒有蔬菜的物資匱乏,更是與世隔絕的無望,不能與外界及時溝通信息的寂寞。

  精神生活的空白是謝會貴幾十年來最難忍受的。

  有一年春天,謝會貴的母親生病,他趕回家看望年邁的母親。當他無意間看見家門口盛開的無名小花時,居然忍不住流下了熱淚。

  這些一般人不會看在眼裏、連名字也叫不上來的小花,在謝會貴看來卻是那麼嬌美、那麼不尋常,因為他已經記不清自己有多久沒有看到如此繽紛絢麗的顏色,幾乎快要忘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的色彩。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謝會貴:黃河源頭鑄“水魂”

  骨子裏的那份韌勁兒

  謝會貴的水文工作“一天一個點,一年一條線”,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凝聚著水文一線職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心血。

  在一年四季離不開火爐的瑪多,即使是在夏天,早晚也離不開棉衣,三伏天有時候天氣晴朗,一會兒便會刮上一陣風,下起雪或者冰雹。

  謝會貴和同事們每天早上8點,無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必須準時出門、定時巡測。

  他幹的最多、最長久的工作,也是最危險的工作就是操控鉛魚,隨著鉛魚探入水中、發出電鈴,需要快速準確地記下一個又一個稍縱即逝的數據。

  時間和數字,都是最單調、最枯燥的,而他們的執著就是從單調裏找到意義,從枯燥中發現樂趣。

  “何時測流是定時的,但何時結束是難以確定的,漲水期每測一份流量要用兩三個小時以上,每到防汛抗旱期,每天要測四五次;一旦洪水暴漲,處於龍頭位置的水文站要搶在第一時間測出水位、流量、含沙量等資料,為下游的抗洪搶險提供水情數據,也為黃河水資源的調配和水利樞紐提供寶貴的第一手水文數據。”謝會貴説。

  靠著骨子裏的韌勁兒,謝會貴在短短兩年時間裏,就摸清了他所在河段的河流特性和測驗方式,成為站裏的骨幹。 

  到了冬季,要進行測流就需要先把厚達兩米多的積雪和堅冰清除掉,打冰機凍得無法工作,他們就靠人工打冰。

  謝會貴是站裏的骨幹,零下40多攝氏度的惡劣環境中,他和同事硬是鑿一個冰孔喘半天氣地完成了冰期流量試驗。

  “瑪多打冰機”的頭銜,也就這樣當之無愧地落到了他的頭上。

  有一年冬天,室外達到了零下54攝氏度的極端溫度,破冰之後,謝會貴為了測到更精準的數據,穿著膠皮褲跳入河水中,差點被暗流卷走,等被撈起來時就像一個冰坨。

  同事們都以為他得休息幾天,然而,第二天,他又像平常一樣早早做好出發準備,而且又一次走在最前邊……

  守望源頭無怨無悔

  謝會貴不光打冰測流,還兼職水文站司機。瑪多路況不好,陷車是常事,而且荒無人煙,修車時想找個石頭支一下都很困難,發動機也是動不動就想休息。

  這時候,謝會貴總是脫下大衣放在車輪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罷工的汽車從裏面拽出來。

  謝會貴跑過的路更是不知有多少公里,可是他愣是一天的出車補助也沒有領過,開車、測流,一人幹兩個人的活絲毫沒有怨言。

  謝會貴熱愛生活,也充滿生活情趣。在樹都不長的瑪多,每年天氣轉暖的時候,他都會拿出平常收集的草籽精心地撒在水文站的小院裏,使荒蕪的院落漸漸有了生命的綠色。 看著那綠油油的披肩穗一天天茁壯成長,謝會貴對幸福生活的渴望也在這個小小的水文站裏一天天孕育長大。如今那裏已經成了瑪多縣城的一道獨特風景——高原的綠色。

  隨著謝會貴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單位多次要把他從最艱苦的瑪多調到條件較好的水文站去,但他總是説:“瑪多雖説艱苦,可那兒的環境我早已適應了,情況也熟悉。反正工作總是要有人來做,與其換其他同志來吃苦,還不如我繼續在這裡幹。”

  2003年,謝會貴突發腦血栓。單位打算在西寧給他安排清閒點兒的工作,可等到單位領導再次到醫院看望他時,他卻不見了蹤影,毫無懸念地又出現在那個叫瑪多的地方……

  憑著對母親河的熱愛、對這份事業的全身心投入,謝會貴執著和堅韌地守望著黃河源頭,和他的戰友們在瑪多測量了黃河源頭各個季節、各種氣候、各類不同自然條件下的流量、蒸發量、降水量、泥沙量等數以萬計的水文數據。這每一個高精度的水文數據,都是防洪減災、水資源開發利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水污染監測治理等方面的第一手數據,為打造數字黃河夯實了基礎。

  在平凡的崗位上為水文事業默默奉獻,將平凡做到了極致。謝會貴不僅將自己的人生獻給了瑪多,他獻出的,更有對黃河的無限熱愛。(魏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