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界某些人不應將華為政治化

2019-11-08 14:21:4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柏漪

  最近幾週,是否允許華為參與德國5G網絡建設的問題,再次在德國政界發酵。10月中旬,德媒報道稱,德國政府即將出臺的新版電信網絡安全法規將不會對華為進行專門限制。隨後,德國政界出現了一些反對聲。

  以聯邦議會外委會主席呂特根為代表的一些聯邦議員最先反對政府單獨做決定,要求議會對此進行“密集辯論”。此後,聯邦情報局局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等一眾高官紛紛借機表態,立場均為“華為與中國政府關係緊密”“可能損害德國信息安全”,結論無非就是“加強審查”乃至“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

  除政府官員外,主流智庫也在敲邊鼓。位於柏林的“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本納稱:“情報部門公開對華為表示懷疑,這很重要。”一向疑華的“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謐空稱:“質疑是正確和必須的……應注重使用歐洲的電信供應商。”

  對於德國政界一些人所持的錯誤觀點,中方已多次做出反駁和澄清。11月5日,中國駐德使館發言人再次回應德國外長馬斯的表態,明確指出,中國沒有任何法律要求企業收集外國情報,華為與中國政府也沒有任何所謂的“依附關係”。

  實際上,德方對於這些基本事實是清楚的,政界之所以不斷發出要求禁止華為的負面聲音,更多是基於政治博弈的思維在作怪,並非真的緣於安全擔憂。

  首先,忌憚美國施壓。近年來,美國政府對中國進行多方面打壓,華為正是其對華開展“科技戰”的一個抓手。美政要頻頻對歐洲盟友施以高壓,以中斷合作為要挾阻止歐洲國家與華為開展合作。德國是歐盟的“領頭羊”,因此也是美國重點公關對象。雖然德國政界對特朗普意見很大,德美之間分歧也很多,但不可否認,在安全防務、外貿出口等方面,德國對美國存在依賴,加上德國政要中不乏堅定的“大西洋主義者”,自然不會對美國的施壓完全視而不見。

  其次,對中國存在固有偏見。對不同體制下的中國,不少德國政治家打內心不理解、不贊同,因此也不能相信中國政府與華為這樣的行業巨頭之間沒有“隱秘的關聯”。與此同時,德國對中國不斷攀升的科技實力、製造業水準有所畏懼,擔心自身核心競爭力遭到侵蝕。特別是在涉及高新技術合作方面更為謹慎,總憂心中國通過各種手段“竊取德國技術”。對華為的疑慮也很大程度來源於此。

  再次,服務內政。在西方政治體制下,政治家的言行並非完全服務於國家利益,很大一部分是要服務於政黨及其競選需要,他們要迎合公眾的“政治審美”。對於無需通盤考慮國家利益的普通民眾而言,能夠對外示強、展示價值觀攻勢的政治家常常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那些需要積累政治資本的政客,作不到像默克爾總理那樣,能看清國家利益所在,對中德合作也能採取更為務實的態度。而正是在默克爾主導下,德國政府至今仍堅持不排除華為。

  對德國而言,華為參與5G建設,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安全問題。若要審視安全,那麼2013年美國情報機構被證實監聽默克爾的手機,德國也並未因此而限制與美國的合作。德國在4G時代就大量使用華為設備,無任何證據證明存在風險。同樣,華為的問題也不是經濟問題,德國經濟界對華為歷來持開放態度,德國的電信運營商更是擔心政府一旦決定禁用華為,其5G建設成本和難度都將上升。

  因此,華為參與5G建設,本來是一個應當由商業和市場規則來決定的問題,現在卻因大國博弈和內政因素而被高度政治化。11月2日,德媒透露,外長馬斯與內政部長澤霍費爾商議建立機制,對5G建設者可信度進行“政治評估”。這更為清晰地展現出事件本質。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確保安全無可厚非,但應該反對以政治代替安全,也不應因政治差異而阻礙務實合作。德國防長“無法避免風險就只好先禁止”的論調既不負責任也不合邏輯。期待德國政界能以務實的態度推動對華合作,以坦誠對話的方式解決分歧。期待德方能公正透明地對待華為,避免將企業行為上升到政治層面。(李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研究員)

標簽:管窺天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