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馮科:大數據將引領金融業發展方向

2016-05-03 15:27:41|來源:中國商報|編輯:許煬

  “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是未來全球乃至中國經濟倍增的加速器。有了這個加速器,中國經濟將在未來的30年再度創造奇跡。”近日,北京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馮科在第三屆互聯網金融全球峰會北大論壇上表示,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技術將改變中國經濟。在經濟學者們看來,在互聯網金融技術不斷進步的推動下,我國經濟有望找到新的突破口。

  在馮科看來,最近300年的全球經濟發展史證明,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供應鏈金融的完善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他表示,當前困擾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仍然是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問題,企業之間拖欠貨款所形成的連鎖債務關係,成為影響中國經濟效率的重大問題,一方面使得企業的資産週轉率下降,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另一方面,被拖欠的企業為了維持流動性,大量借助利息相當高的資金,高利率吞噬了企業的利潤,擴大了企業失敗倒閉的範圍。不過,物聯網技術日漸成熟,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契機。

  “由於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形成了漫長的價值鏈,我們通常把這個價值鏈稱之為供應鏈,由於産權的分割,企業之間圍繞供應鏈的資金經常會出現梗塞,特別是中小企業、弱勢企業的資金經常會被拖欠,而習慣了抓大放小的銀行也不太願意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馮科表示。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提供融資?在馮科看來,這主要是由於銀行無法對供應鏈當中的資金流和物資流做出精確的判斷。

  “前些年鋼貿企業出現多重質押和虛假質押對銀行傷害很大,使得供應鏈金融陷入了相應的發展低潮,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模式創新加技術創新。為了保證供應鏈當中信息流的真實性,我們建議應該由銀行或者加上信用擔保公司來成立類似銀聯的供應鏈金融公司,將金融機構的信息系統嵌入到供應鏈體系當中的所有企業,進行信息的交換和通訊,實現智慧化識別、跟蹤、定位、監控和管理。”馮科如是説。

  在多數分析人士看來,在互聯網技術推動下,共享金融得以迅速發展,併為各個産業去仲介化降低成本。中國人民銀行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在論壇上表示,共享金融是金融資源的供需個體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構築的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實現金融資源的直接交易系統,其去仲介化的形式將降低交易風險。共享金融的發展依賴於移動互聯、區塊鏈和共享經濟的發展。

  北京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大多數集中在消費、服務、創新和農業普惠服務方面,這也是傳統金融要轉型的方向。而互聯網金融將推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也為企業的直接融資提供更大的可實現性。

  在談到互聯網金融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時,很多業內人士的態度普遍是謹慎樂觀,同時也認為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的融合是下一步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大方向。

  互聯網金融千人會輪值主席、易寶支付CEO唐彬在論壇表示,互聯網金融目前處於行業整改期,需更專注技術、著眼交易服務、合法合規地發展,給種子成長的時間,然後等待春雨降臨。

  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代表,浦發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李麟表示,中國互聯網金融産業的發展前途是遠大的,但要發展好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共享資源的調配;二是進行數字化改進,緊跟大數據趨勢;三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四是塑造價值生態鏈,構建金融生態系統。

  中關村大數據産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認為,未來是生産性金融聚集的時代,金融、保險、銀行、證券這些獲得高度成長的企業就是跟生産緊密結合的領域。在服務業和金融緊密融合的過程中,大數據起到了潤滑的作用,因此掌握了大數據就掌握了生態,進而掌握話語權。

  金電聯行執行副總裁艾小繽也認為,在金融領域,未來一定是數據引領。通過對數據的整合、建模,進行創新,將金融與實體對接,“大數據+産業”的應用將是未來金融發展的方向。好貸網CEO李明順則坦言,金融的核心與信息産業一樣,都是信息。互聯網最根本的是改變人的思維,未來金融從業人員會重新站在客戶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溢美金融CEO馬洪亮則表示,2016年,整個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的生産方式在重構,從供應到物流到資金,整個供應體系在發生巨大變化。互聯網有了金融産品後,基於數據、閉環、外部各種徵信,將重新構建風險定價體系。只有以上兩個體系能夠做大且吻合的時候,才有可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記者 白 琳)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