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安全亟待保護

2016-11-30 11:25:30|來源:南京日報|編輯:許煬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主辦的“新科技新監管新金融”互聯網金融沙龍上,互聯網金融安全成為熱議話題。記者獲悉,“黑科技”有望成為保障互聯網金融安全的“鐵將軍”。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揚指出,“今年是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在金融領域開啟實用化的元年,金融機構開始向用戶大規模投放智慧識別應用。美國銀行和大通銀行今年開始全面支持指紋認證功能,富國銀行則推出的眼紋認證。生物特徵識別硬體環境已具備,前置攝像頭、指紋識別和錄音設備正成為手機標配。華為最新上市的手機,金融安全就是其一大賣點,既有虹膜識別功能,也有指紋識別、錄音功能。”

  多生物特徵識別,將延展金融服務的時間和空間。目前,民生銀行推出用指紋虹膜進行消費,招商銀行使用VTM進行刷臉無卡取現……業內人士稱,智慧識別技術將與智慧理財機器人一起引領下一個“智慧金融時代”,其中後者將成為做決策時的金融助手,前者會成為支付、交易等多個環節的保障。

  記者注意到,為了防範風險,互聯網金融幾大巨頭無一例外的都在緊密圍繞客戶和大量小微做支付、做交易,獲取數據,都在構建基於機器學習的資産風控平臺,將數據變現為信用體系,用完整嚴密量化的小微信用體系掌握資産定價權利,成為優質資産工廠。業內專家認為,資産資金的一個入口就在於誰掌握了小微的信用體系,誰就掌握了資金入口和資産端的構造。

  不過,專家認為,這種調查也會存在法律問題,法律的缺失也是威脅互聯網金融安全的重要原因。東南大學王橋教授指出,互聯網金融或電子商務平臺不能無休止地調查客戶隱私,把客戶所有的事情都搞透明化,“未來的大數據調查一定要保護所有客戶隱私,同時又能把所需要信息調查清楚,這也是我們所要關注的法律邊界的問題。”(史亮)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