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風生水起 傳統銀行如何應對

2016-02-05 15:45:31|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筆記本、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及各類智慧終端設備的迅速普及,網絡購物、網絡學習、網絡交友等日益取代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同時,支付寶、財付通、安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崛起,互聯網金融也順應潮流應運而生,給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支付機構帶來了挑戰和衝擊。

  銀行雖然目前仍位居各類金融活動的主導地位,但如果不積極應對,將失去與互聯網金融合作共贏的機會,也無法取得同業的領先優勢。因此,銀行應積極開拓創新,把握機遇,創造更加強大的競爭力。

  佈局直銷銀行 搭建電商平臺

  目前,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商業銀行在以餘額理財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推出了在線直銷銀行。它可以不受地域限制開展業務。網絡技術和移動通訊的持續發展,使得社會消費習慣和商業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線直銷銀行正是商業銀行的提前佈局。

  阿裡巴巴、京東等依靠網上商城所積累的大量商家和用戶交易數據紛紛創新運作模式進入金融領域,對商業銀行形成巨大挑戰。未來,依託大數據的創新將是傳統金融的發展方向。在商業銀行在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中由於諸多限制而無法獲取第一手交易數據的情況下,自主搭建網上商城、積累交易數據成為必然的選擇。如工商銀行的“融e購”商城已于2014年1月12日正式營業,匯集有數碼家電、汽車、金融産品、服裝、食品、珠寶、旅遊等十幾個行業的商品。還有建設銀行旗下的B2C購物平臺——善融商務個人商城,它能支持擔保支付、在線個人貸款和分期付款,是建行打造的國內創新型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

  擴容網上銀行 開發金融服務

  過去,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更像一個操作平臺,只面向自身客戶,資金在銀行內部封閉運作,不具有獲客和經營功能。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推動網上銀行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一是開發針對網絡客戶的專屬産品,豐富産品線;二是打造應用場景,增加獲客功能;三是引入互聯網思維,提高便捷性;四是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形成特色優勢。

  互聯網、移動通訊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讓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借助社交平臺積累了龐大客戶群,微信銀行和微博銀行應運而生。首先,既富了産品的傳播渠道,還提高了宣傳的有效性;其次,基於社交平臺,融入網點查詢、轉賬支付、交易提醒、理財購買、無卡取款等功能構建起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再次,通過開發微融資、微理財等專屬産品,自動獲取微信客戶並推送産品信息,極大地加強了獲客能力和經營能力。

  拓展移動金融 整合供銷鏈條

  互聯網金融因其便捷性和高體驗度得以快速發展,商業銀行大力拓展移動金融正是基於此。概括起來,有三種做法,一是推出手機銀行,打造掌上移動金融服務平臺;二是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推出移動金融APP,融合服務、消費、娛樂等構建移動金融生態圈,如中國銀行的中銀易商,廣發銀行的月光寶盒等;三是中國銀聯攜手20多家銀行與移動運營商合作,推出基於NFC-SIM卡模式的手機近場移動支付“雲閃付”等産品和服務。

  阿裡巴巴、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行業的關鍵在於通過電商平臺積聚商品供銷的上下游鏈條,形成完整的供應鏈或産業鏈,進而積累交易信息。受此啟發,商業銀行紛紛開發線上供應鏈金融産品,一是與第三方合作,如中信銀行與海爾日日順物聯網平臺結盟;二是自主開發産品,如招商銀行推出針對電商和物流行業的解決方案;三是銀行從對資金的管理到對交易對手的管理全都實行智慧化和開放化,這不僅能為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支付等傳統資金服務,還能融入理財、訂單管理甚至是賬務處理等功能。

  升級智慧網點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實體網點面對面的櫃檯服務逐漸被自助交易和網上交易替代。商業銀行為適應這一趨勢,近年來,開始著手實體網點的智慧升級。一是增加智慧化自助交易設備,如遠程視頻櫃員機(VTM)、遠程智慧櫃員機(ITM)、自助發卡機等,從而打破了交易時間的限制;二是在傳統業務流程中引入智慧元素,如借助iPad,更高效和便捷地為親臨網點的客戶提供服務;三是打造O2O金融服務模式;四是部分商業銀行積極探索與咖啡店、商場等合作,推出新型網點業態。

  總之,如果把整個中國消費市場看成一個大蛋糕,為了儘量多地搶奪份額,第三方支付和銀行傳統支付都在不斷推陳出新,第三方支付由於其本身就是順應潮流、借助現代商業網絡而誕生的産物,其業務發展有著銀行不可比擬的優勢,而銀行面對第三方支付的步步緊逼則往往只能被動創新轉變。可以預計,第三方支付在未來幾年還將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而伴隨著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高速發展,銀行的傳統支付模式也將不斷被打破、調整,業務創新也將不斷加快,雙方未來的發展,必將是一種競爭合作、博弈互動、融合滲透的複雜多樣的態勢,而廣大消費者無疑是這種競爭的最大受益方。(記者 蘇麗霞)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