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創業公司困局:監管趨嚴 商業模式遇挑戰

2017-01-06 09:21:31|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裸條借貸”、天價滯納金、暴力催收、大學生借款百萬等字眼,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多次佔領新聞頭條,這些屬於校園貸的新聞事件裹挾著多方輿論挑戰大眾的神經,把一眾校園貸創業公司推到了關注的焦點,也推向了是非的漩渦。

  關於校園貸所引發的爭議,符合公眾對於未成年人脆弱自製力的預期,也讓校園貸平臺如魔鬼一般引誘著青少年陷入對物質的沉迷,媒體也推搡著對行業進行口誅筆伐;然而校園金融這塊一直被傳統金融領域放棄的市場真的只是雞肋,各色逐利者真的能推翻市場的車輪嗎?可以肯定地説,答案絕對不是悲觀的。

  商業模式遇挑戰

  校園貸平臺的崛起與爭議並非偶然。大學生作為校園貸的目標群體本身具有矛盾屬性,一方面是尚不具備穩定的收入,一方面又承載著日益擴張的消費慾望,這就直接決定了這種商業模式的空間和挑戰。

  根據教育部發佈的《中國高等教育品質報告》,2015年中國大學生在校人數達到3700萬,全世界第一,全國各類高校達到了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據此,融360在《2016年上半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中表示,2015年我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一直處於增長態勢,勢頭良好。預計未來大學生消費市場還將保持每年4%~5%的同比增長率,按此增速計算,2016年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可達4400億。

  就目前來看,校園貸平臺的商業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電商+金融”,是基於消費場景的模式,以京東校園白條、支付寶螞蟻花唄等分期購物平臺為代表;另一種是以向大學生發放貸款為主,比如優分期等。以消費分期為例,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及消費分期的飛速發展,我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及消費分期交易規模也不斷擴大。預計2016年我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及消費分期交易規模仍將增長,大學生消費分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近千億元。

  在如此巨大的市場面前,相關行業創業公司紛紛進入市場角逐。融360從中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80家分期消費平臺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消費分期平臺主要分佈在一二線經濟發達的城市,38%的平臺獲得風險投資,資本層面的競爭將成為最終勝出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80家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中,有58%的平臺貸款的最高額度較明確,有42%的平臺貸款額度較不明確。除此之外,分期費率高低是分期的成本,是分期産品比較的重要信息,在統計的80家平台中,21%的平臺有較為明確的費率,79%平臺的費率較為不明確。這些數據證明相當一部分的平臺,不僅放鬆了大學生借款的紅線,也模糊了借款的成本,給更多的悲劇事件增加了多一分的可能性。

  惡性事件頻發 監管趨嚴

  隨著校園貸惡性事件的頻發,監管在逐漸規範。2016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和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共同發佈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同年8月24日,銀監會又再次強調,對校園網貸採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

  面對監管的不斷趨嚴,市場的第一反應是轉型。資料顯示,2016年以來,趣分期、佰仟金融、奕寶貸、我來貸、名校貸等一系列平臺宣佈退出或轉型。有輿論認為,監管的趨嚴以及校園市場壞賬過高,推高平臺成本,這是不少校園貸平臺轉而拋棄校園市場的重要原因;也有部分唱衰者認為行業一團亂象,又面臨隨時收緊的監管高壓線,校園貸最終難成大器。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部分企業,甚至是行業獨角獸的轉型,有管理和發展的多重考慮,如果認為這是某種衰退的信號,否定行業,就未免太過偏激。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行業的風險已見底,未來發展向好,不過整頓依然還要繼續,應該乘勝而上,充分利用第二階段的清理整頓,建立長效發展機制。具體來看,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一,需要教育部、銀監會等中央層面進一步細化對校園貸款規範標準的制定和精細化監管的落地實施;二,開展宣傳教育,加強大學生金融普及教育,使校園貸的借款人(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意識,培養理性借款理念;三,網貸從業者要依法有序穩妥處置風險,進一步精細風控,借款額度或放款額度有所控制,針對不同學校的不同學生,形成有差異的額度。

  除此之外,郭田勇還認為,校園貸平臺要建立完善的學生徵信體系,充分利用學生的信用檔案記錄來控制風險,通過信用風險模型,對學生以後就業可能的償還能力進行評估。同時,學生群體也應該對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引起重視,雖然貸款金額都相對較小,但個人信用等級對日後社會就業、出國留學、創業等方方面面都會有很大影響。

  融360調查數據顯示,83%的大學生聽説過大學生消費分期;當自己錢不夠時,表示願意使用分期付款購買商品的為71%。面對這樣的數字,市場不可能倒退,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之外,監管態度的明確也是行業發展的助推手。現如今行業正在逐步告別野蠻無序的發展,多頭借貸現象也得到有效改善,行業整體呈現向好趨勢。(證券時報記者 李珊珊)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