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玩網上外盤期貨交易的小心了!

2017-02-16 09:40:33|來源:經濟日報|編輯:許煬

  ▲ 目前,沒有一家國內仲介機構獲批可以在境內開展外盤期貨代理業務。國內大部分從事外盤期貨交易的網上平臺都屬於非法通道,投資者一定要高度警惕,注意防範風險

  ▲ 確有境外保值業務的大中型企業,經相關部門審核批准後,可在境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業務;個人投資者則可以通過QDII和擁有QDII牌照的信託公司參與境外期貨交易

  “成本低、信譽高、存取快”,日前記者從網上看到,一家從事外盤期貨交易的網絡平臺香港鑫匯寶貴金屬有限公司打出這樣的噱頭招攬投資者。在該交易平臺的首頁上,還有倫敦金、倫敦銀等外盤期貨品種的價格及走勢,旁邊附有投資顧問對於外盤貴金屬的行情分析和買賣建議,並聲稱“交易公正”、“服務專業”。

  眼下,類似鑫匯寶這樣的網上外盤期貨交易平臺很多,不少不明真相的投資者也因盲目投資而遭受損失。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大部分從事外盤期貨交易的網上平臺都屬於非法通道,投資者一定要高度警惕,注意防範風險。

  外盤交易由來已久

  外盤期貨,也稱境外期貨,是指交易所建立在中國大陸以外的期貨交易,主要以美國、英國等國外成熟市場的期貨合約作為交易標的,涵蓋了原油、外匯、貴金屬、股票指數等多個品種。從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它也是起源於境外期貨市場。

  “國內投資者最早做外盤期貨交易的,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並通過境外代理商參與。之後,個人投資者也有通過境內期貨經營機構來參與外盤交易的。但由於期貨外盤交易亂象頻發,之後境內投資者參與外盤期貨交易的政策顯著收緊。”中國期貨業協會常年法律顧問于學會律師表示,到了1994年底,我國境內的所有境外期貨交易都已全部停止。

  據了解,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市場的交易主要有四種情況:一是部分大型國有企業為了規避國際市場的匯率波動和商品價格的風險,通過在境外的代理商參與國際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二是在1992年到1994年之間,一些地方政府批准期貨經紀公司從事境外的期貨交易,全國數量約有200家;三是一些境內從事期貨交易的諮詢公司和“地下”期貨經紀公司進行非法境外期貨交易;四是一些境外不法期貨經紀商以開展境外期貨業務為幌子,對境內投資者進行詐騙。

  針對境外期貨交易引起的大量經濟違法案件、外匯資金大量流失等諸多亂象,1994年,當時的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下發通知,明確規定停止所有期貨經紀機構的境外期貨業務,確有境外保值業務的全國性進出口公司,要經過審核批准才能開展業務。當年,公安部、外匯管理局等多個部委也聯合下文處理非法境外期貨,我國期貨市場停止了外盤業務。自此之後,目前沒有一家國內仲介機構獲批可以在境內開展外盤期貨代理業務。

  實際上,由於期貨交易本身是一種零和交易,具有高杠桿、到期交割的特徵,不僅個人投資者很難“玩得轉”外盤期貨,即使大型國企在早期也在外盤期貨上吃過大虧,發生在1997年的“株冶事件”就是典型案例。當時株洲冶煉廠的交易員越權透支進行交易,在倫敦賣出了45萬噸鋅,而株冶全年的總産量僅為30萬噸,拋出量大大超出了年産量。為了完成履約,公司只好在比較高的價格買入合約進行平倉。從1997年初開始的六七個月中,倫敦鋅價漲幅超過50%,而株冶最後集中性平倉的3天內虧損達到1億多美元。

  “境內投資者在參與外盤期貨交易的過程中,初衷應該是為了規避國際價格和外匯市場出現巨大波動的風險,但如果投資者違背了套期保值的初衷,沒有完全讓頭寸和産量匹配,這種投機心態很容易出現鉅額虧損。”五礦經易期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菡儀説。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