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追求增量不能忽視品質

2017-02-28 13:53:51|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消費金融業務好做嗎?”“難!”

  一位消費金融公司風控官直言,“消費金融的定位是服務草根階層,部分客戶收入低、沒有徵信記錄,利率又比一般貸款高,能容易嗎?如果急於快速做大規模、盲目上量,一定會産生風險積聚。”

  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開展業務過程中的操作風險不斷暴露,用戶被借貸、多頭舉債、被暴力催收、個人信息洩露等問題時有發生。近期京東金融的一款消費場景産品“京東白拿”被指涉嫌未向消費者申明理財産品風險等問題,各方各有主張,尚未有定論,但也引發了行業思考。金融創新所産生的新業務會否引發各種操作風險?企業的創新行為如何有效規避與監管的衝突?特別是在當前,我國消費金融呈現出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臺、電商等多種機構共存之勢,怎樣保質保量地服務好這萬億級的市場是每個從業者應關注的問題。

  機構應健康競合

  梳理消費金融的服務機構,可以分為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汽車金融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電商平臺、線下大型商戶、消費分期平臺等非金融機構。

  這些機構面向不同客戶群體,提供不同的消費金融産品;與此同時,在消費金融鏈條上,各機構也各有分工。以上述“京東白拿”産品為例,涉及的信託公司是以資金提供方的角色出現于消費金融産業鏈中,承擔通道作用,這也算是信託公司參與消費金融的一個簡單易行的途徑。

  由於市場參與者眾多,尤其在“互聯網+”的模式推動下,競爭不可避免。業內人士認為,資金、風險、運營都需要成本,當前互聯網模式是高風險低定價,過度競爭、打價格戰不利於建立良好的消費金融生態,各機構應在競合中共同把市場做大。比如,目前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裏,很大一部分是“銀行軍”,他們在資金成本以及風控模式上都有較多經驗及優勢;在推廣和行銷方面,互聯網模式的公司則更為靈活、高效和迅速,可以快速連接、快速獲客。

  “我們也在大規模地跟各互聯網平臺、各種不同場景的電商平臺做連接,通過合作、提供金融服務來批量獲客。”馬上消費金融品牌總監宋錚説,對於市場上一些非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所做的監管套利行為,其實是短視且不可持續的。一方面,對於消費金融行業,未來監管會實行穿透式管理,非持牌公司所面臨的監管氛圍比過去可能會更加嚴峻;另一方面,金融業務的風險性決定了業務必須是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否則一旦出現問題,對於企業本身、行業都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持續發展是關鍵

  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消費金融業務最大的風險是信用風險,最大的問題是難以把控資金的去處。傳統的信貸風險建模是信用評分卡模型,但這種預測方法有效的前提是客戶之前與金融機構有業務往來,有一定的信用記錄。波士頓諮詢報告顯示,目前央行個人徵信覆蓋率僅為35%,信用記錄的缺失令風控模型成為一個技術性問題。

  宋錚認為,消費金融這兩年比較火,除了政策方面的因素外,行業自身特點、宏觀經濟發展需求以及未來國內消費升級等也産生了作用,消費金融仍將發展壯大。但要想可持續發展,需把握兩個關鍵點。其一是風控,消費金融行業具有普惠金融的性質和小額分散的特點,行業數據表明,目前70%左右的人口是沒有徵信記錄的“白戶”,如何判斷這些人的信用情況、如何控制風險是一個難點,也是重點;其二是資金成本的控制,如何保證良好多樣化的資金來源和融資成本,如何控制系統、運營、推廣等方面的資金成本也是一個關鍵。

  另外,目前我國對消費金融行業沒有專門的立法,由於相關監管以及法律仍然不健全,無資質經營、非法集資、風控缺失等問題仍然存在。某信託業人士表示,在消費金融産業鏈中,消費者既涉及消費又涉及金融,與消費供應商之間有銷售産品、提供服務的關係,與消費金融提供商有消費信貸關係,但消費者、消費供應商、消費金融提供商三方關係並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如果三方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有可能會造成利益衝突。如若由於消費供應商的過錯造成消費者的損失、致使消費者違約,則會導致信託公司及投資人的損失。因此,有必要儘快出臺相關規定約束各方權責,並啟動消費金融立法,保護消費金融市場各方的合法權益。

  大數據要規避誤區

  金融業務是有風險的,消費信貸也具有諸多不確定性,目前業內普遍借助大數據模式來識別和計算風險。但也有觀點認為,“僅憑大數據分析就把幾十萬上百萬元借出去,無異於一場賭博”。

  客觀而言,傳統風控手段成本極高,而採用大數據系統綜合數十萬個變數進行風險建模,覆蓋的人群足夠多,模型相對穩定、有效,也能降低風控成本。蘇寧消費金融公司負責人曾告訴記者:“目前大數據主要問題是‘孤島’。其實銀行的大數據品質最好,他們有信用卡和借記卡記錄,希望能推動金融數據共享;互聯網公司的社交數據和三大運營商的數據也很有價值,如果能把金融的數據、社交的數據、運營商的數據進行整合,那麼大數據的作用和意義才會更大。大數據現在發展有兩個誤區,一是隱私得不到保護;二是數據虛假,所以在大數據運用中要甄別。”

  業內人士建議,不同的消費金融業務、模式的風險不盡相同,在個人多維數據之外,還應根據消費場景、不同期限、不同額度等設計出不同的風控模式和風控模型。(記者 胡萍)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