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路普惠金融 讓“金融氧氣”惠及更多人群

2017-03-20 09:44:50|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金融服務是經濟生活的氧氣。即使是全球最富裕國家的金融體系,也缺乏普惠性,這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格萊珉銀行創始人、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默罕默德·尤努斯表示。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尤努斯社會事業與微型金融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來自國內外專注于普惠金融領域的思想家、實踐者就普惠金融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充分探討,共話當下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路。

  普惠金融為誰服務

  “與普惠對立的是特惠,如果能滿足所有有正常貸款需求者的金融服務,我認為就做到了普惠。”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在會上表示。

  作為全球普惠金融的探索先驅,尤努斯表示,探討普惠金融,實際上避免的是金融的排斥性。尤努斯創立的格萊珉銀行模式,在孟加拉的成功推行為解決農民貧困問題提供了範本。以格萊珉銀行為代表的普惠金融,經過多年的探索,在包容性、可覆蓋性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較好地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以格萊珉銀行為代表,在普惠金融發展初期,主要將目光聚焦于農村,重點關注農村赤貧人群,給農村婦女發放微型信貸,幫助其獲得基本的金融服務。而隨著多年來對普惠金融的實踐探索,則賦予了普惠金融服務對象更多新的內涵。

  結合國內外普惠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瀚華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富民銀行董事長張國祥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普惠金融市場,在發展中會誕生出多個不同的普惠金融模式。當下,國內普惠金融的探索內容包括小額貸款、融資擔保、保理租賃、互聯網金融等各種業態。普惠金融服務的對像是弱勢群體,但弱勢群體也是相對的,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國家的發展狀況也會不同。

  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表示,目前全世界至少還有20億以上的成人還沒有獲得基本的金融服務。“金融氧氣”不僅僅是農村赤貧人群需要,很多小微企業也需要。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也表示,在中國未被傳統金融覆蓋的人群很龐大,既有無法解決溫飽的赤貧人群,也有解決了溫飽但正在經營企業、獲取商機的小微人群,更有正在創業的工薪階層等。

  因此,唐寧認為,中國普惠金融事業剛剛開始,在前進過程中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從做小額貸款、微型貸款開始,解決的是信用建立、資金獲取問題;其次,做綜合金融,滿足普惠金融受眾存款、保險、理財的多樣金融需求;最後,為那些未被傳統金融服務覆蓋的小微群體和貧困人口提供能力建設服務。

  微貸利率應保證商業可持續

  微型金融的利率水準,尤其是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利率,一直高於城市貸款利率,長期以來,備受各界關注。此外,社會上也不乏一些打著普惠金融、微型金融之名的金融項目,實質上卻慢慢走上高利貸模式。因此,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坦言:“在大家的直觀感受中,做普惠金融的小額信貸利率一直偏高。”

  隨著普惠金融理念的不斷發展和深入,越來越多的機構認識到,實現普惠金融事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做到商業可持續。微型金融的利率問題並非越低越好,理想的微貸利率,是要將各項資金成本涵蓋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

  “在市場發展早期,資金成本相對會比較高。”唐寧表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普惠金融機構,有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和運營成本。張國祥表示,實現普惠金融機構的商業可持續,還需要考慮不良資本,即損失率。

  因此,在商業可持續的背景下,尤努斯認為,定義“微型信貸”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貸款利率,微型信貸公司的貸款利率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資金成本;第二部分是運營及其他成本;第三部分是少許盈餘。區別“微型信貸”和“高利貸”的關鍵,就是看利率水準。他説,當貸款利率等於資金成本加小于10%的溢價時,處於綠色地帶,值得鼓勵和倡導;當利率等於資金成本加10%到15%的溢價時,處於“黃色地帶”;若高於15%的溢價,則不是“微型金融”,而成為“高利貸”。

  數字技術助推創新升級

  實際上,無論是構建多層次、多範圍的普惠金融體系,還是降低小額信貸的利率,創新技術的應用尤為重要。與會專家表示,新技術的推廣,是普惠金融的核心。

  段應碧表示,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前景值得看好。近年來,創新應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來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成果有目共睹。隨著G20峰會推出《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數字技術將繼續為普惠金融的創新發展推波助瀾。

  “未來,好的普惠金融應在支付、理財、保險、融資、信貸、信用領域都應有所涉及。”陳龍説,沒有技術和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真正意義上的普惠金融可能只是一個夢想。他表示,當下做普惠金融,可以和供應鏈金融深度整合。互聯網平臺可以和涉農産品企業、農戶、保險公司等合作,涉農企業可以收購農産品、保險公司為其提供擔保,這樣既解決農戶定向資金需求,也降低了金融風險,然後將農産品放到電商銷售,從而將農産品供應鏈整體打穿。

  此外,用生態金融來延續普惠金融的服務方式,是普惠金融轉型升級的新思路。張國祥表示,普惠金融除了解決吃飯問題,還應該解決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生存環境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説,對普惠金融的要求也在升級,而産業生態也需要升級。無論是小微企業還是個人消費者,只有進入到生態鏈,才能真正改善生存環境。因此,如何將普惠金融和其他金融融合,建立更大的金融生態,值得行業進一步關注。(見習記者 陳彥蓉)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