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與金融科技加速融合

2017-05-09 14:48:42|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作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金融科技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隨著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意願的提升,與金融科技的融合與合作已成為大勢所趨。

  依託持續迭代的互聯網技術,金融服務在跨時間、跨空間上實現了更廣的價值交換。北京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表示,現代金融通過互聯網手段,已經大大拓寬了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的對接。

  在包商銀行行長助理劉鑫看來,未來3到5年,銀行的核心是輕資産支撐大量業務的增長。“不依靠任何網點,就能産生市場效益。”

  數聯銘品董事長曾途表示,未來兩三年,和銀行合作挖掘數據需求具有潛力。“在未來,金融科技重要的是把更多數據集成到一起。傳統銀行在監管合規的情況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實現數據共享,産生的效果會越來越好。”

  人人聚財CEO許建文直言:“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在當下資産稀配的情況下,希望在新業務領域或者面對新客群開展一些業務。”但這個可能不是傳統銀行業擅長的地方。互聯網金融公司其實有一些固定的客群與科技手段,這會與中小銀行形成很好的優勢互補。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選擇與金融科技機構深化合作。比如中信銀行和百度合作聯合發起設立的百信銀行;京東金融相繼與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推出了聯名信用卡;中國建設銀行與阿裡巴巴集團、螞蟻金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線下線上渠道業務、電子支付業務合作,打通了信用體系。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表示,中小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生態合作是基於需求産生的一種需求鏈,這個合作是長期穩定的。

  普華永道發佈的《全球金融科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出,預計未來3年到5年,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將搶走大型金融機構24%的收入,超過82%的金融機構希望加強與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

  “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的合作才剛剛開始。”許建文認為,“正是因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系列信息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精準度,客戶群體在不斷滲透和下沉,機構面向零售端,尤其是面向C端的零售客戶滲透率大大提升。未來兩三年,技術會越來越精準,金融服務的客群範圍會越來越廣。”

  黃震表示,互聯網深度嵌入了整個金融,成為現代金融的生存條件、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在這樣一個金融科技革命的背景下,金融生態已被重新定義,而這一輪新的科技革命是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通訊技術為代表。

  在宋敏看來,僅從渠道角度去發展互聯網是互聯網金融的1.0版本。互聯網金融的1.5版本或是2.0版本應該是把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産生的巨大的海量信息大數據真正利用起來。

  算話徵信CEO蔣慶軍認為,依靠單一機構難以有效防範,多機構聯防聯控才能最大限度地防範風險。在他看來,大數據反詐欺,數據間需要做到七個“打通”,即申請人之間打通、機構與機構打通、貸前數據和貸後數據打通、線上和線下打通、互聯網金融數據和傳統金融機構數據打通、實質性外部數據打通以及申請人申請信息打通。

  “互聯網在不斷迭代創新,在新的技術推動下,它可能擺脫了原有的技術路徑的依賴,特別是原來PC互聯網時代,基礎設施束縛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但是也可能直接跳過物聯網時代或者人工智能時代,擁有後發的優勢。”黃震説。

  宋敏認為,人工智能在大數據的信息挖掘與分析中十分重要。“海量的信息是動態的,是非結構性且多方位的,有音頻、影像等各種各樣的社交信息等等。這些信息通過傳統的手段是無法進行分析的,因此要通過AI,或者機器學習手段,通過計算機不斷迭代和學習,從海量的數據裏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易選股董事長易歡歡直言,“下一步人工智能會是金融科技裏一個非常重要的熱點。”

  除人工智能受到關注外,監管科技也被不少業內專家認為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之一。黃震表示,英國提出了監管科技的概念,通過技術手段監管金融科技或者互聯網金融,這些年在中小銀行監管當中,監管科技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發佈的《互聯網金融報告2017》中也提到了“運用監管科技,提升監管技術水準”。“我們知道監管科技主要是通過降低事務性成本,幫助企業更好地提升效率。” 阿爾山金融科技産品和項目總監王松坡表示,“監管科技也有很好的方法,比如監管沙箱。”(記者 李珮)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