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聯”首度亮相 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2017-06-26 10:21:56|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業內人士表示,網聯作為我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首次運用分佈式架構開發建設,在我國支付行業發展史乃至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史上,都具有跨時代的重要意義。

  一直以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以下簡稱“網聯”)的籌備運行工作備受關注。

  在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日前主辦的“新支付、新技術、新金融”研討會上,網聯首度公開亮相。據網聯清算平臺籌備組技術負責人強群力介紹,網聯的技術路線選擇了服務化、平臺化、分佈式、雲計算的架構。在網聯平臺建設初期,已經確定了6個大的目標,即高性能、高安全、高一致、高可用、高擴展、高可控,具有支持12萬筆/秒的平穩運行能力,峰值時處理能力可達到18萬筆/秒。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亢林表示,網聯作為我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首次運用分佈式架構開發建設,在我國支付行業發展史乃至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史上,都具有跨時代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迅猛。2016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絡支付業務1639.02億筆,金額99.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53%和100.65%。高速增長的背後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創新無序,例如,期間存在支付機構資金挪用風險和違規跨行清算行為。今年1月份,人民銀行印發通知,要求建立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制度。而網聯清算平臺一端連接各支付機構,另一端連接備付金存管銀行,可為支付機構提供大量、快速資金劃撥的通道和平臺,這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

  今年3月31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宣佈,網聯啟動試運行,首批接入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試運行期間,將驗證網聯平臺的系統功能、業務規則和風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試運行結束後,將按計劃、分批次安排其他銀行和支付機構陸續接入系統。

  “網聯可提供統一、開放、公平的服務,實現規範化、透明化、集中化的資金流量監控,節約連接成本,支持業務創新,促進公平競爭,保障資金安全,規範市場發展。”強群力説。

  強群力表示,基於高性能、高安全、高一致、高可用、高擴展、高可控6個目標,網聯在各個方面都做了架構設計,採用多地多中心的小型集群體系,在北京、上海、深圳分別佈局了兩個中心。每單個數據中心設計的處理能力是3萬筆/秒,6個數據中心峰值處理能力可達到18萬筆/秒。平穩運行可有效覆蓋市場實時交易峰值,即使在某一個城市出現問題,其他兩個城市也能支持業務運營。根據業務的發展,未來或將考慮增加第四個城市佈局數據中心。

  所謂“高可控”即平臺和核心模組的完全自主可控。強群力介紹稱,網聯整體架構的自主設計、核心應用的自主研發,均遵循“共建、共贏、共享”原則。在與支付機構大量架構師和軟體人員一起開發的同時,網聯也在不斷建立自己的人才隊伍,完全平穩過渡後已經掌握了平臺的核心演算法和關鍵技術,現在已經具備定制化和二次開發能力,可以自主構建金融風險數據監控體系,全面支持國産密碼演算法,並優先考慮使用國産設備。

  “對於整個技術路線,網聯選擇了服務化、平臺化、分佈式、雲計算的架構。”具體來看,強群力介紹稱,在平臺內部,所有系統之間通過一個服務介面的方式互相交流;所有的服務和平臺都完全是分佈式的應用、分佈式的啟動;在頂層採用了雲計算,實現資源的虛擬化。

  關於支付機構和銀行的接入,強群力表示,在業務對接上可一點接入,銀行以總行為單位、支付機構以企業為單位統一接入網聯平臺,不支持分支機構、分行或分公司的接入。而在技術實現上,由於網聯是多點多中心,所以希望接入機構可以多專線對接網聯的多支付中心。接入之後開始通過網聯進行交易的轉接,支付機構可以根據平臺的規則選擇任意數據中心發佈請求,平臺根據銀行接入數據中心的情況就近轉發。

  對於網聯作為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首次運用分佈式架構開發建設,強群力表示:“分佈式的架構確實非常好,但是對整個系統的運營維護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為以前是集中式的一個大系統、一個數據庫。但是分成多個點之後,使得對運營維護的要求提升。”強群力強調,“在整個平臺建設過程中,只有在完善的標準規範體系指導下,我們才能完成建設,保證有關各方的權利,促進行業的健康運行。”(記者 李國輝)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