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亂象侵蝕金融安全

2017-08-21 08:55:59|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只需通過手機提交身份證號、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最快幾分鐘就能借到幾千元……去年以來,通過互聯網平臺服務小微群體的“現金貸”業務迅速崛起,甚至被視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最後一塊投資“寶地”。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已出現上千家“現金貸”平臺,在“劣幣驅逐良幣”的行業生態下,部分平臺不設貸款門檻,以服務費、管理費的名義掩蓋畸高的利率,逾期費動輒每天上百元,借此攫取暴利,且濫用個人信息等暴力催收手段層出不窮。業內人士反映,雖然今年來監管層已發佈整頓“現金貸”行業的指導意見,但具體監管政策尚未落地,行業亂象正在侵蝕金融安全。

  噩夢:入門容易脫身難

  一年多以來,重慶的陳女士全家經歷了一場噩夢。兒子楊宇(化名)前後在20多家貸款平臺借款2萬多元,全家人陸續償還了大半年,直到今年5月才將本息10余萬元結清。

  楊宇是重慶一所高校的大四學生。去年初,為購買新手機,楊宇無意中發現一些主打“現金貸”的貸款平臺,只需提供身份證號、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資金當天就能到賬。楊宇當即決定借款3000元,每月利息200元。

  “當時,我對200元的利息並沒有在意。”楊宇説,他當時正在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以為能輕鬆償還貸款,但不久後他被用人單位辭退,無法按時償還。後來,他不斷接到催款電話和信息才得知,一旦逾期還款,管理費和逾期費每天高達100多元。

  無奈之下,楊宇先後從20多家“現金貸”平臺借款,“拆東墻補西墻”,本息很快“滾雪球”般達到2萬多元。楊宇的親屬、朋友都收到了貸款公司的催款信息,還不斷有人到楊宇的家中催款。

  楊宇的父母四處找親戚朋友借錢償還貸款。在此過程中,逾期費、管理費和利息的滾動卻從未停止。貸款全部結清時,本息已從當初的2萬多元增至10余萬元。

  讓楊宇深陷債務危機的“現金貸”,即近幾年興起的小額現金貸款業務,具有無抵押擔保、小額短期、方便靈活等特點,因此吸引大量無法得到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服務的客戶群體,如大學生、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等。

  “現金貸”曾被視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最後一塊投資“寶地”。有研究機構數據顯示,“現金貸”市場活躍用戶量已達1000萬至1500萬,市場規模未來可達到萬億元級別。業內普遍認為,“現金貸”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足的短板。

  然而,前景看好的“現金貸”卻頻頻陷入爭議漩渦。比如,此前沸沸颺颺的“裸條”事件,就是“現金貸”爭議的冰山一角。一些不良“現金貸”平臺濫用借款人信息,向借款人好友發送裸照,以此威脅借款人還款。

  年輕人深陷債務危機的案例也屢見不鮮。今年4月,廈門一女大學生欠鉅額貸款,不堪裸照威脅燒炭自殺,總共涉及5家現金貸平臺,累計借款257筆共計57萬元。

  無獨有偶。去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名大學生,在欠下60多萬元“現金貸”之後跳樓自殺。今年6月,重慶一名大學生欠下10余萬元“現金貸”,在家人無力償還的情況下跳江自殺……

  暗訪:低廉利息暗藏玄機

  “現金貸”為何陷入爭議漩渦?《經濟參考報》記者決定以親身體驗的方式一探究竟。記者發現,只要用手機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現金貸”,即可發現上千家經營這類業務的手機應用。用戶註冊這些平臺基本不存在門檻,大多只需提供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以及本人銀行卡,通過審核後即可立馬提現。

  記者隨機選取一款名為“發薪貸”的手機應用,下載並註冊後發現,“發薪貸”提供工薪貸和急速貸兩種借款方式。前者額度較高,還款週期較長,但借款到賬需要1至2天;後者可以極速審核,當天即可到賬,但額度較低。

  在“發薪貸”的介面上,不斷滾動發佈著成交的記錄。記者觀察發現,僅半個小時內就成交了數十筆,放貸金額達數萬元。

  費用方面,該平臺的借款綜合費用由利息、服務費、平臺運營費等構成。其中最低利率為每天0.03%,即在“發薪貸”平臺上借款100元,每天需支付的利息約為0.03元。

  不過,看似低廉的利息實則暗藏玄機。一位“發薪貸”客服人員介紹,如果用戶選擇“急速貸”服務,假設貸款500元,實際到賬僅有425元左右,扣除的費用包括“平臺服務費和運營費。”

  這兩項費用的收費依據是什麼?面對記者的追問,該客服人員説:“這是公司內部的相關規定。”

  記者算了一筆賬:在該平臺貸款500元,假如貸款期限14天,實際到手資金僅為425元,到期應付本息應為502.1元,實際日利率為1.1%,年化利率達到401.5%,遠超我國法律規定民間借貸利率36%上限的十幾倍。

  除此之外,針對用戶可能出現的逾期還款問題,該平臺將按每期10元徵收違約金,還會收取每日2%的罰息。

  記者暗訪多家平臺發現,類似“利率不夠,其他費用來湊”的現象在“現金貸”行業普遍存在,只是收費名目各不相同,大部分平臺的實際利率也因此遠高於36%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

  在一家名為“極速現金俠”的“現金貸”平臺,其借款手續費由借款利息、信審查詢費和賬戶管理費三部分構成。假設用戶借款14天,每天的利息為0.05%,但總共收取的綜合手續費卻高達15%,年化利率也超過400%。

  調查中,當記者問及逾期還款的問題時,部分平臺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與專業催賬團隊有合作,如果逾期超過30天,將敦促借款人結清本息,並直言 “催賬的人態度一般都不太好”。

  而幾乎所有平臺都聲稱,自己是正規的金融企業。記者發現,市面上少數“現金貸”平臺由正規的金融機構運營,多數平臺背後的運營企業多以“金融信息服務”等字樣冠名。

  例如,“發薪貸”的經營主體是上海的一家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金融信息服務(除金融業務),投資管理,資産管理等方面。

  監管:亟待細則出臺

  業內人士反映,在“劣幣驅逐良幣”的行業生態下,部分不良“現金貸”平臺借畸高的利率和逾期費攫取暴利,濫用個人信息等暴力催收手段層出不窮,債務人“多頭借貸”現象普遍。在具體監管政策落地之前,種種亂象將持續存在,其背後隱藏的風險不容小覷。

  上海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現金貸”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從事“現金貸”業務需具備完善的風控體系、優秀的預測篩選和自動決策能力。2014年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探索“現金貸”業務時,業內從事該業務的平臺還不多,運營也比較規範。

  然而,數千家借貸平臺發現市場機會後蜂擁而入,部分平台資金來源並非持牌金融機構,而是來自個人,利率也越來越高,這種平臺花大價錢投放廣告,拼搶客戶,讓“守規矩”的平臺沒了活路,也讓整個行業“變了味”。

  “畸高的利率是‘現金貸’平臺敢於‘零風控’放貸的基礎。”深圳一家“現金貸”平臺CEO坦言,在部分“現金貸”平臺,高額的利息都以管理費、手續費等形式出現,其目的是掩人耳目。因為我國法律規定,年利率超過36%為高利貸,超出的部分不受到法律保護。

  另外,高額的逾期費讓部分“現金貸”平臺不但不顧慮用戶逾期,甚至還希望用戶逾期,因為逾期費比利息要高得多。業內人士普遍反映,在逾期費動輒每天上百元的情況下,假設用戶都逾期一個月,只要能收回30%客戶的錢,平臺就足以獲取暴利。

  “如此高的利率,誰還關心風險控制?”該負責人透露,整個行業普遍的壞賬率在20%以上,卻依然能攫取暴利,甚至有的平臺壞賬率接近50%,仍有盈利空間。

  而催收能力成為部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由於壞賬率較高,催收難度較大,在暴利的驅使下,各“現金貸”平臺的催收手段層出不窮。比如有些放貸公司在放貸的時候會要求讀取貸款人手機聯繫人名單,如果貸款人不還款,除了向貸款人催收外,還會騷擾聯繫人名單裏的所有人。

  “短信、電話、上門是部分‘現金貸’平臺催收的三部曲,‘現金貸’的服務對象本身還款能力較弱,加之有些借款人存在騙貸嫌疑,上門催收是最後一步,也是最不客氣的一步。”北京一家“現金貸”平臺負責人説,有的借款人迫於壓力或受催債人“指點”,只能在其他平臺借貸還錢,並不停地“借新還舊”,利滾利的結果就是,最終産生鉅額本金利息,導致借款人陷入債務危機。

  顯而易見,“多頭借貸”蘊藏風險。多家持牌徵信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前“現金貸”行業的多頭借貸比例已超過50%,個別平臺高達70%以上,甚至有的客戶同時在上百家平臺借款。業內人士普遍擔憂,這是危險的信號,如果越來越多的用戶“拆東墻補西墻”,“總債務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可能引發雪崩。”

  今年4月,銀監會印發《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隨後,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地也連續發文整頓“現金貸”業務。據記者向業內人士了解,截至目前,具體的監管政策尚未正式落地。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説,這表明監管層已經意識到“現金貸”行業存在的問題,但在具體的監管政策落地之前,種種亂象還將繼續存在。“今年4月《指導意見》剛出臺時,‘現金貸’行業沉寂過一段時間,最近一兩個月,整個行業又火了起來,各家不良平臺又開始招攬業務了。”(記者 趙宇飛 周聞韜)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