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聯是數字時代的國家金融基礎設施 國家支付體系已有雛形

2017-08-22 09:52:18|來源:中國經濟週刊|編輯:許煬

  日前央行下發文件,明確要求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並給出了最終時間:2018年6月30日,屆時所有網絡支付業務將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支付寶、財付通等互聯網支付清算的風險和隱患

  近年來,那些主宰數字世界的互聯網巨頭們,國外如蘋果(Apple)、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和臉譜(Facebook),國內如阿裡巴巴、騰訊、京東、百度等都在深耕零售支付市場。這些支付服務與它們的數字生態世界完美融合,無縫對接,造就了更加龐大的商業版圖。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商業模式其實很清晰,就是向零售端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可能向商戶端收費),從而增加零售客戶的忠誠度與黏性,進而獲得客戶數據(大數據),分析購買行為,進行個性化行銷(包括金融産品的行銷),以這種間接方式獲得經濟利益。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將零售支付服務和有關技術服務外包,並且隨著前述消費者偏好和支付行為的改變,包括新的支付需求出現以及支付方式和技術的進步,零售支付市場創新活躍。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小額零售支付變得有利可圖,吸引了一批非銀行機構(或稱第三方支付)參與。以掃碼支付為例,二維碼支付既能夠在線上場景中獨佔鰲頭,還能在線下場景中“摧枯拉朽”,其無論在用戶體驗還是場景匹配等方面都大大優於銀行卡收單這一傳統業務模式,由此銀行卡清算組織受到挑戰。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順應市場需求,大膽進行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成為我國零售支付服務市場的新生力量。然而,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大部分互聯網支付機構通過在各商業銀行多頭開戶、多頭連接的方式開展資金清算業務,客觀上存在不少風險與隱患:

  一是由於各銀行機構業務處理平臺標準和介面標準不統一,造成多頭開發、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大,開發和管理難度也大,不利於社會資源的節約和處理效率的提高。

  二是部分非銀行支付機構系統安全性及風控管理水準參差不齊,且缺乏配套的風險保障措施。目前,已經有非銀行支付機構因經營不善發生系統性風險或破産倒閉,累及銀行,對金融穩定産生了不利影響。

  三是這種清算模式有相對的封閉性,交易處理過程和交易信息透明度低,游離于監管部門的有效監管之外,已經産生監管死角。

  鋻於此,央行在2016年召開行長專題會,明確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會員單位組建實體系統平臺,為行業市場提供統一、公平、開放的跨行資金清算服務,消除上述風險隱患,落實監管要求。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