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購房成社會亂象 銀行直感嘆“難管”

2017-09-29 10:12:50|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編者按:在地産銷售增長、銀行房貸額度逐漸受限的背景下,為了湊足 購房資金,不少居民以信用貸款、房抵貸等消費貸款填補缺口。消費貸逐漸異化為購房的一大資金來源。

  9月初以來,北京、深圳、廣州、浙江、江西等多地人民銀行、銀監局下發文件,要求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管理,嚴查消費貸款流入房地産市場的現象,並予以糾正。儘管各地銀行對此已展開“天羅地網”般的盤查,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規避銀行審查的手段亦應運而生。證券時報記者通過詳細的多方調查,試圖曝光消費貸被用來購房的各種“貓膩”。 期待這一廣受關注的社會亂象,能得到進一步的整頓。

  今年前8個月,短期新增消費貸款大幅增長25.68%,異常變化引起監管層警惕——這些錢哪兒去了?

  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佈報告測算,今年3月以來,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中至少有3000億元流向樓市。市場普遍認為,今年以來消費貸井噴式發展,是大量資金流入樓市所致。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銀行方面已經加緊對已發放未收回消費貸款的審查,大額貸款、小額貸款再審查方式略有區別,但都以查驗消費憑證、貸後回訪為主,一旦發現疑點貸款且借款人無法證明真實消費用途,銀行將立刻收貸、罰息。對已還款的消費貸款,銀行同樣會再核查,並對可疑貸款的借款人進行風險提示。

  不過,審查也難免存在盲點和難點,虛假消費、多次轉賬或取現……各種招數“野火燒不盡”。恰如一位城商行消費金融部負責人所説,“銀行有手段,但是不充分,也不是銀行不想管,而是確實比較難管”。

  房貸不夠?消費貸湊!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居民新增短期消費貸款1.27萬億元,較年初增幅達25.68%,遠遠高於住戶部門中長期消費貸款增幅(16.19%)、住戶部門總貸款增幅(15.01%)。

  短期新增消費貸款大幅增長,這些錢哪兒去了?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居民短期貸款增速與消費統計數據背離,可能流入房地産。“3月份開始,中長期貸款顯著回落,而短期貸款暴增,這一趨勢逆轉的時點與房地産市場‘3·17新政’一致。”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也在研報中稱,地産銷售仍在增長,但去年下半年以來銀行房貸額度逐漸受限,部分居民購房貸款或借道短期消費貸款完成,導致居民短貸的高增長。

  記者實際調查發現,目前不少銀行房貸額度都處於緊張狀態,此時要申請房貸,要麼主動提高利率,要麼等,不乏銀行在某些地區分行直接停貸。

  一家華南股份行深圳分行個貸經理對記者表示,從6月開始,額度就開始緊張了,房貸放款是按照利率高低排隊出賬,現在房貸基本都沒在做,給的提成低,放款非常慢,年底沒額度。

  一位大行深圳分行資産負債部人士則稱,“上半年做的比較多,三季度就基本上沒做房貸了,沒額度,本身資金成本也比較高”。

  也有少數銀行額度尚足。中部地區一家城商行零售部人士告訴記者:“房貸額度還是要看全行的資金情況,總體是要比年初要緊一點,但也還好,絕大部分的業務需求都能滿足,當然,每個分行的額度是不一樣的。”

  為了湊夠購房資金,不少居民以信用貸款、房抵貸等消費貸款填補缺口。這與借款人的置業衝動有關,也與個別銀行消費貸款存在制度、內容、規範不夠審慎,以及貸前貸中貸後審查失職、員工行為管理不嚴有關。

  其結果就是,銀行發放的部分消費貸款金額較大、期限較長,與日常消費特徵及我國居民普遍的消費觀念不符,貸款資金存在較大的流入樓市可能性。

  銀行審查怎麼做?

  銀行又該如何對消費貸款流入樓市進行審查?事實上,購房者從銀行獲得消費貸款,和從銀行按揭貸款買房,兩邊都有相應的資金用途和來源的審查。其中,對於購房資金來源的審查,手段主要是看購房者購房前期的貸款記錄和轉賬記錄等。

  “對於消費貸款,貸前審查基本類似,主要是對貸款用途、還款能力的審查,譬如裝修貸款,那至少先把購房合同拿過來吧,這是正常的貸前審核。”一家華中城商行零售信貸部人士稱。

  不過,在購房者取得消費貸款後,由於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兩類,其放款方式、貸後管理都不太一樣。

  前述零售信貸部人士表示:對於金額比較小(30萬元以下)、用途不太確定或者比較分散的貸款資金,借款人可以提款、取現,自主支付,雖然銀行也要求提供後續的消費憑證,但只要借款人有足夠的還款能力,貸後監控就沒有那麼嚴格。

  對於超過30萬元的貸款,銀行在放款時會要求只能刷卡或者受託支付,也就是由銀行支付給借款人的交易對手賬戶中,銀行自己的系統嚴格監控卡內交易動向,一旦資金出現可疑操作或流向房地産市場會立馬收貸。

  在多地相繼下達嚴查消費貸款的要求後,記者調查發現,商業銀行對存量和增量消費貸款主要做以下審查和調整——對已發放、未還清、金額比較小的消費貸款,就向客戶發送通知(包括短信、電話),要求補交消費證明材料(發票、發貨單、轉賬憑證之類),並進行貸後回訪;對已發放、未還清、金額比較大的消費貸款,除了要求提供消費憑證、貸後審查外,還要求客戶經理約見借款人,逐筆重新審查真實貸款意圖。

  在對已發放貸款的審查中,一旦發現任何有疑點的貸款,銀行會立刻清理並要求收貸、罰息。某股份行就已有信用卡用戶收到通知,銀行方面要求他于9月底前,將此前在該行辦理的信用卡現金分期的有效消費憑證上傳至指定系統,並告知如果發現其將貸款用於購房等投資領域,或未按時提供或相關材料未能有效證明用於消費用途,銀行將把該筆現金分期餘額一次性計入信用卡賬戶。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了解到,也有銀行對已還清的消費貸款進行再核查,如果發現此前有違規流入樓市、股市的跡象,將進行風險提示。

  對新增消費貸款的審查,除了嚴格審核真實貸款意圖外,不少銀行都通過縮短消費貸款期限、減少貸款額度甚至暫停額度的方式執行監管政策。

  以平安銀行房抵貸産品“宅易通”為例,目前該産品貸款年限都不超過10年,授薪人士單筆業務額度不超過500萬元,而此前該産品的貸款期限長達30年。該行客服向記者透露,目前宅易通産品對深圳分行客戶執行基準利率至少上浮40%的利率政策,其他分行則主要上浮20%。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銀行都已推出本行的網上個人消費貸款産品,這些産品不需要提供任何材料,申請、審批、簽約、支用等全部環節均可在網上一步完成,這也對貸款用途的審核和貸後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審查盲點難消

  雖然銀行已經儘量嚴格地執行消費貸款監管政策,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審查也存在盲點和難點。

  “事實上,對於銀行來説,如果購房者是直接把資金從貸款賬戶轉賬給開發商,成為購房款,無疑是最好審查的了,貸後資金監控一眼就能看出來,一抓一個準。”前述城商行消費金融部負責人表示。

  不過,如果客戶刻意用消費貸買房,銀行也很難完全防住。據他總結,購房者在取得消費貸款後,還存在幾種規避銀行審查的方法,包括“螞蟻搬家”和“虛假消費”。

  前者是指借款人取得小額信用消費貸款後,通過多次跨行轉賬或取現,在別的銀行倒手幾次之後,貸款行就難以控制去向了;對於“虛假消費”,雖然銀行要求消費貸款借款人提供相關消費憑證,但並不是沒有操作空間,有借款人就和交易對手串通,虛構消費合同和發票。

  其中,通過“虛假消費”的方式向銀行提交消費憑證,銀行審查難度尤其大。前述城商行消費金融部負責人舉例稱,某借款人和一家裝修公司簽訂虛假的30萬元以上的裝修合同,貸款下來先進裝修公司的賬戶,再倒出來給借款人用於購房,裝修公司中間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幫客戶開具消費證明以通過審查。

  “像這種操作,銀行監控起來就比較難,只有靠貸後管理,譬如上門看借款人到底有沒有裝修,但這個審查過程就滯後了。”他表示。

  除了借款人和交易對手串通外,市面上也有一些仲介公司和借款人接觸,幫助借款人取得消費憑證,甚至直接幫助申請消費貸款,而且不少公司最近的生意都不錯。

  “這也確實沒辦法,對辦過貸款的客戶來説,銀行找上門來肯定是要應付過去的,我們中間收個四到五個點的費用,分給具體操作的公司,他們在繳納稅點、轉賬費用之後也有一點收益。”此前操作過類似“生意”的擔保公司人士表示。

  不過他也説,現在這種嚴查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至少期間新增違規消費貸款的情況會減少。“整個成本已經上去了,而且對用消費貸買房的人來説,銀行貸款利息加上我們這邊的手續費,年化10%以上的資金成本是很正常的,而且躲審查也不容易,所以我們也就賺一段時間的快錢。”( 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陳若谷)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