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銀監局嚴查消費貸違規進入樓市

2017-10-10 14:17:00|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近期,包括北京、江蘇、廣東、浙江、江西等多地監管部門下發通知,對轄內金融機構開展專項檢查,要求機構嚴查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樓市的情況。

  針對消費貸挪作首付款這一違規行為,一直以來銀監會都有相關監管要求,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會在現場檢查中加強監管。

  部分消費貸或流入樓市

  客觀來看,消費貸的增長態勢並沒有直接反映在相關的經濟統計數據上。

  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居民部門短期貸款新增1.28萬億元,遠超去年全年8305億元新增短期貸款的總額。“以往居民的短期貸款主要是汽車貸款,然而今年前7個月的國內汽車銷量沒有增長,這意味著居民短貸激增,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流入了房地産市場。”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

  市場對這一現象,專家基本持一致態度。易居房地産研究院于近日發佈的《全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流入樓市現象研究》顯示,按照社會零售額同比走勢估算,3月以來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元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的30%。

  消費貸不易監測和控制流向

  “消費貸很難監測和控制流向。”一位股份制銀行個貸負責人告訴記者,2014年下半年,伴隨著股市行情走高,部分消費貸、信用貸等銀行貸款也被挪入其中。正如那時一樣,現如今消費貸又“跑”到了收益率更高的樓市。他表示:“這種方式的確是直接放大了杠桿,加大了風險。但如果有偽造合同等現象出現,我們也沒太多辦法去核實。一般情況是發現之後要求歸還本息,然而這種處罰力度並不大,違規成本不高。”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對於消費貸的監管,應該去研究什麼樣的貸款是可以套現的。“因為部分消費貸款的資金是不直接經過購房者或消費者,所以也不太可能被挪作他用。反而是類似信用卡透支、裝修貸等,實際上都會有很多問題,這都是容易套現進而轉入到房地産領域的。”他表示,消費貸本身的發放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是很多消費貸款規模大,比如説一次貸款30萬元,就很容易和購房首付進行掛鉤,所以這方面監管應強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網絡借貸平臺也可能為房貸“加杠桿”提供了渠道。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儘管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在持續進行,網絡借貸平臺數量有所下降,但平臺的交易量有增無減。今年上半年,全國網貸成交額達到1.93萬億元,同比增長72.81%。網貸平臺對資金流向沒有監控,實際操作中“假消費、真買房”的現象可能普遍存在,更有少數平臺、仲介暗中推出“首付貸”,違規為購房者提供借貸服務。

  監管加碼防控風險

  除了相繼發文強化對消費貸的檢查和監管之外,各地監管部門同時也加大了處罰力度,對金融機構放鬆消費貸用途把關採取高壓打擊態勢。9月14日,郵儲銀行杭州市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挪用於購房等原因被處以65萬元罰款。而早在今年6月,大連銀監局也因“貸後管理不到位,導致個人消費貸款被挪用”對多家機構連開數張罰單。

  一位地方監管人士告訴記者,上述舉措主要針對的還是投資投機行為,而從此前監測到的部分數據來看,消費貸流入房地産市場也多是短期炒房者造成的。另外,在強監管思路下,對消費貸的監管也有助於防控房地産市場風險。不過,對於監管而言,需要在銀行自查的基礎上再進行抽查以及可能的現場檢查。

  針對下一步房貸市場的監管,董希淼表示,個人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事實上還是與居民購房需求增長較快有關。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有所下降,特別是下半年以來貸款額度收緊、審批速度放緩。同時,受市場流動性趨緊影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有所上升。這雖然有助於抑制投資性和投機性需求,但也容易“誤傷”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此,對於居民合理的購房需求,尤其是購買首套住房應繼續予以積極支持。比如,對於首套住房貸款,在額度上應給予優先保證,在利率上應給予適當優惠;對於商業銀行發放首套住房貸款應給予差別化的監管政策。(記者 張末冬)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