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模式成國際樣本

2017-11-27 10:34:32|來源:科技日報|編輯:韓俁

  石宗林去年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作為湖南省湘西龍山縣裏耶鎮比耳村的橘農,他萬萬沒想到會有這一天。但這還只是一個保守估計數字。自從連上互聯網之後,比耳村迅速掀起了微店熱、網銷熱,通過互聯網村民們自己就能把臍橙賣到全國各地,銷售價格也比傳統銷售形式有了大幅提高。不僅如此,通過公眾號的宣傳,村子裏的臍橙還在全國打開知名度。“過去收購價格老闆説了算,現在果農説了算。”石宗林表示,他們如今可都是“資深網民”,村裏的許多大事小事,都會通過手機分享到網絡。

  鄉村觸網之後帶來的變化,放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遇到果樹病蟲害的技術難題,石宗林不必跑到上百公里外請教專家,拿出手機拍下照片發到村裏的公眾號上,就有認證專家在線解答。這只是“騰訊互聯網鄉村”(WeCountry)計劃的一個縮影。互聯網技術的善意輸入,促使了鄉村價值的有效輸出。通過數字經濟的力量,城鄉間的數字鴻溝得以跨越,古老的村落在經濟上恢復了“造血”的功能。在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主辦的第五屆統計論壇上,騰訊高級副總裁劉勝義帶來的“互聯網鄉村”項目分享,讓在場嘉賓們深受觸動。這也是中國互聯網企業首次受邀出席IMF舉辦的國際論壇。

  獨角獸企業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在全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此次論壇的主題為“衡量數字經濟”。來自聯合國、IMF、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各國政府相關部門及知名高校的300多位專家學者匯集華盛頓IMF總部研討。在多個環節,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成為與會嘉賓關注與討論的焦點。

  在過去二十年,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增長了五倍之多。這個令人驚嘆的增速,與現代中國所取得的非凡的數字轉型成就密切相關。中國的數字經濟對國家GDP的貢獻率達到了30.3%,並保持著幾乎全球最快的年均增長速度。

  “一共有兩位主題演講嘉賓,一是區塊鏈的創始人,另外一個就是騰訊。” 劉勝義切身體會到,數字經濟的困惑全世界都有,取經方向鮮有地指向了國內科技型企業。作為全球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獨特樣本,中國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諸多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

  在華盛頓街頭,中國的OFO小黃車、摩拜單車不斷吸引著各種膚色的人群掃碼加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聯合國旗下機構“優於現金聯盟”此前發佈報告稱,2016年中國數字支付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美元,在過去四年增長了20倍…… “中國的數字經濟充分展示了在創新方面的成功。” 布魯塞爾高級研究員Alicia Garcia-Herrero在會上説。

  在劉勝義看來,中國數字經濟之所以呈現如此高速的發展,主要受到兩個基本要素的驅動:數字化基礎設施和巨大的用戶市場,它們分別構成了宏觀經濟方程式的供給側和需求側。“從供給側看,政府和商業部門正在共同構建一個日益複雜成熟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政府在推進數字化轉型方面一直不遺餘力,不僅僅是政策制定者,也是投資方、創新者和消費者;從需求側來看,作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獨角獸企業的所在地,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超過50%的中國人口都已接入移動網絡,用戶多元潛在需求的全面釋放,正推動著中國在數字領域由‘潮流追隨者’轉變為‘趨勢引領者’。”

  根據權威研究機構IDC發佈的2018年中國ICT市場預測,到2021年,至少50%的全球GDP將會是數字化的,中國數字經濟的比重將達55%。數字化産品、運營與合作關係將推動各行各業的增長。到2020年,投資者將使用平臺/生態系統、數據價值和客戶參與度作為評估所有企業的要素;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期,全球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中國更是如此。

  “超級明星”不斷重塑世界經濟

  “如何改善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挑戰,這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學家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許多成員國正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在開幕式上,首先拋出了這樣的話題。

  具體而言,增長速度放緩是否歸因于數字經濟管理不善?專家們在會上集中探討,現有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是否仍能全面反映生産、消費和通貨膨脹的變化。在他們看來的GDP,儘管沿用多年,但並不能完整度量人民福利與幸福。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Anton Korinek則認為,信息技術可以讓少數有才能的人為大市場服務,並獲得相應的巨大回報。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傳統的供求規律雖然沒有改變,但對生産力價值的影響和對經濟資源配置的智慧卻非常深刻。

  他進一步闡釋道,新一輪技術變革已經把越來越多的經濟部門轉化為所謂的“超級明星”部門,少數企業家或專業人士將其産出廣泛地分配給其他經濟部門。“例如高科技産業、體育産業、音樂産業、管理産業及公司等獲得了巨大的回報,而其餘一些産業卻相對落後了。” Anton將超級明星描述為數字創新,它們可以以零邊際成本進行複製,從而産生規模報酬遞增。“數字創新賦予創新者壟斷權,使他們在服務的市場上成為超級明星,這是近幾十年來不平等加劇背後的根本驅動力之一。”

  數字經濟正以“變局者”的姿態,給全世界帶來巨大變化。從消費者角度來説,它使家庭能夠獲得許多新的免費或低成本的産品,還允許家庭通過參與分享經濟來更多地使用他們已經擁有的資産,並用家庭生産來代替市場生産;對於生産者來説,“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産要素,獲得開發軟體、雲計算服務以及增加全球化生産的機會,可以節約成本或節省稅收。

  此外,數字經濟通過連接政府,引發電子政務的迅速擴散,提供了更優質的公共服務。這些都是數字經濟帶來的福利效應。與此同時,創新和技術的進步導致相當一部分産品功能不斷增強,品質不斷提升,但價格卻不斷下降,這種情況不僅對價格指數的編制是一種挑戰,對不變價GDP核算也是一種挑戰。“實際GDP可能被明顯低估的一個領域,即由於雲計算的興起而帶來的相關的經濟變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David Byrne説。

  法國中央銀行統計方法部門負責人Coffinet講到,互聯網主要通過三個主要渠道影響通貨膨脹:電子商務的使用,對生産力和勞動力的影響,以及對價格指數的直接影響。在他看來,雖然互聯網的使用在短期內可能會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但長期的影響仍然有待識別。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邊界或將消失

  目前,國際社會關於數字經濟的基本概念、內涵特徵和口徑範圍還未形成共識,數字經濟統計調查方法和測算方法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在中國,數字經濟概念定義最權威的版本,來源於2016年在中國杭州舉行的G20峰會。“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産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傳統産業和互聯網結合而促成的經濟正成為數字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邊界已經在逐漸消解。”劉勝義大膽預測,這意味著在中國,數字經濟或許只是一個過渡概念,所有的傳統産業都將擁有互聯網的基因,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邊界終將消失。

  “數字經濟最大的價值,或許不在於‘經濟’,而在於‘數字’。”劉勝義告訴記者,數字化不僅關乎經濟,將對社會各方面都帶來重大變化;不僅是另一次工業革命,更是文明的再度升級,是全球發展的新篇章。他表示,以數字化和智慧化為標誌的數字文明時代已經到來。

  過去的十年間,數字經濟的發展為各國內部和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增長和社會交流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喀麥隆數學經濟學分析與研究實驗室研究員Eric Patrick指出,喀麥隆在2000年至2017年期間,互聯網用戶從兩萬迅猛增加到490萬。“這種超連接性深刻影響著個人如何相互交流、學習和工作。數字技術、生産力、增長和幸福之間的密切聯繫鮮明地體現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環節。” Eric Patrick表示,新的數字技術對於更好地連接弱勢群體尤為重要,目前喀麥隆正在推進實現2020年“互聯網全民接入”,幫助個人真正改善其福祉。

  在劉勝義看來,“經濟發展的根本動能正在經歷從工業到數字智慧深刻轉變。我們需要能夠反映新産業貢獻、新模式創造與新業態能量的指南針,去進一步釋放和推動人們的創造力”。而在這方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乃至區塊鏈技術的普及,為世界提供了從更多維度構建民生福祉指標集群的可能。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