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焰:數字技術促進普惠金融成本與效率極大優化

2017-12-28 17:19:43|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在剛結束的2017金融時報年會“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圓桌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主任李焰教授出席併發言。她表示,從普惠金融研究院自身的深入調研與分析中可以看出,數字技術正在對普惠金融的成本降低及效率的提升起著較強的推動作用,同時她認為,數字技術對普惠金融的供給方、需求方以及政府的賦能均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李焰認為,普惠金融的對象主要是被傳統金融主體忽略的群體,大致可分為三類,分別是低收入群體、微型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傳統的金融主體由於其商業利益的驅動,基於成本因素,很難覆蓋上述人群。做普惠金融的主體包括慈善機構和商業機構,其中商業機構需要克服成本較高以及如何可持續的障礙,目前看,仍然是個很大的挑戰。數字技術可以幫助突破上述的瓶頸,例如,螞蟻金服每筆貸款的成本可以低至幾分錢,沒有信貸員,沒有線下網點,這樣極大地降低了信貸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讓草根階層接觸到了金融服務,這是金融科技有利於普惠金融發展的最好體現。

  在談及數字技術賦能普惠金融時,李焰表示,普惠金融涉及範圍很廣,從使用者方面來看,主要涉及被惠及的群體的能力,李焰認為,普惠金融能給被惠及群體一定的賦能,提升他們財務管理的能力。從供給者方面看,供給者的能力無非是金融機構如何提升自身服務目標群體的能力,另外還有對政府的賦能,在扶植普惠金融中,政府也將會因數字技術獲得監管方面的賦能。

  談到數字技術怎麼促進傳統金融機構轉型,提升普惠金融的能力時,李焰舉了一個例子,做傳統普惠金融有一個機構叫中和農信,當他們用傳統的方法為農村的低收入群體提供信貸服務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成本很高。據了解,中和農信放款模式是分期模式,一次放款分期收款,每次收款都要到借款方的家裏去收款,他們放一筆貸款平均期限是12個月,一筆貸款最高額度是3萬,平均要往客戶家裏頭跑12次,效率非常低,而成本非常高。但是現在,當中和農信開始應用數字技術,大數據與全新畫像這樣一種徵信服務,放貸和收貸支付結算盡可能用數字手段,無紙化手段促使服務更便捷。

  對此,李焰評價道:“這些方面的確是賦能了,賦能降低了員工成本和員工服務的頻率,可以節約出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她指出,普惠金融賦能的空間很大,無論是對監管機構的賦能還是對金融機構的賦能,都有特別大的空間。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