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2018年展望:防範風險回歸本源 金融科技轉型升級

2018-01-09 10:32:48|來源:中國網|編輯:許煬

  中國網財經1月8訊:地方性中小銀行的2017年,充滿“回歸與轉變”。今年以來,地方性中小銀行一方面在加強風控能力中回歸服務地方經濟本源,同時在互聯網科技大潮衝擊中謀求轉型升級。

  展望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世界經濟整體有望復蘇,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我國銀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隨著轉型創新的持續推進和不斷深化,2018年我國銀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未來值得期待。”

  把防範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從1995年第一家城商行成立起,我國地方性中小銀行砥礪前行22年,已成為我國多層次金融體系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它們既填補了國有銀行的市場空缺,又對國家金融體系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地方性中小銀行自身實現了高速發展,一段時期內,其兩位數的規模擴張速度和利潤增速可謂傲視群雄。據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城商行、農商行總資産已達645578億元規模,增長率長期保持兩位數,佔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超過26%。

  值得注意的是,“防風險、嚴監管”一直是銀行業繃緊的“一根弦”。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城商行年會上指出,城商行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業務結構發生較大變化,這裡面有應對宏觀環境、行業競爭、自身局限做出的市場選擇,但也存在脫實向虛、期限錯配、杠桿疊加、風險不斷擴大等一系列問題。

  “整體看,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交叉金融風險相對集中,操作風險、信息科技風險對個別銀行挑戰也很大。” 王兆星強調,流動性風險始終是對中小商業銀行最具有威脅的風險,也最易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開展“三三四十”等亂象治理行動,嚴格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在監管趨嚴態勢下,銀行表外理財、同業業務等結束野蠻生長,增速放緩。根據新的金融發展和風險形勢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加快回歸本源、更加專注主業,把防範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董希淼指出,2018年金融業要繼續採取措施,減少資金空轉、層層嵌套和監管套利,減少由此産生的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金融風險,促進“脫實向虛”的資金進一步歸位,更多投向實體經濟。

  回歸本源做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當前,地方性中小銀行紮根地方、紮根基層的佈局基本形成,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支持小微經濟發展方面已經開始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以城商行為例,三季度末城商行機構網點數達1.6萬個,較五年前翻了一番,其中縣域機構覆蓋率已超過65%;城商行小微企業貸款佔各項貸款的比重達到44.1%,較五年前上升了8.26個百分點,134家城商行中有77家小微企業貸款佔比超過50%。

  十二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中求進”作為2018年中國經濟工作總基調,並重點做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工作,不斷推進創業創新。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作為金融服務業,地方性中小銀行要在多重經濟工作目標中間尋求比較好高品質的服務,同時更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展望2018年,地方性中小銀行要要把為地方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業務本地化,下沉服務重心,推進普惠金融,全力以赴支持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具體來看,在支持重點戰略重點領域上,地方性中小銀行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業務結構,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各項國家戰略。

  在強化小微金融服務方面,地方性中小銀行要圍繞小微企業融資“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根本癥結,增強支小助微的服務理念,合理制定服務價格,積極主動減費讓利,爭取把“小客戶”做成“大市場”。

  在推進精準脫貧和普惠金融服務上,地方性中小銀行要繼續向內向下,下沉機構、下沉服務,提高存取款等金融基礎服務的可獲得性,有效滿足城鄉居民融資需求。在此基礎上,堅持大扶貧格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繼續做好三農工作。

  構建金融科技生態實現彎道超車

  近五年以來,金融科技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創新運用於金融領域,以一種驚人的命中率擊中用戶需求。微眾銀行牽頭發佈的《銀行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指出,隨著無現金支付和線上服務的普及,用戶金融行為習慣發生劇變。數據顯示,去年銀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超過80%,傳統銀行服務模式面臨空前挑戰。

  傳統銀行業 “日子不好過”,對資源相對匱乏的地方性中小銀行來説更是如此。在=此情形下,互聯網、大數據、AI技術等快速發展,日益催生著銀行業自身的變革和重塑。《報告》顯示,借助於金融科技,銀行業正不斷地尋求數字化和採用先進技術以改善産品和服務,並提高金融運作效率。

  “金融科技對城商行民營銀行而言,是發展的正能量,是我們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2017年城商行年會上強調,要在戰略上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將金融科技與經營管理緊密結合,以互聯網思維革新管理手段、産品體系和服務模式。

  “受制于經營區域、機構網點限制,中小銀行更迫切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擴張服務的覆蓋範圍,拓寬獲客渠道。”董希淼對中國網財經指出,它們體制機制相對靈活,決策鏈條相對較短,對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應用往往相對較快。

  通過技術手段加速佈局線上服務平臺,推進互聯網化轉型,正成為地方性中小銀行提升用戶體驗、減少“短板”桎梏並最終實現“蝶變”的重要路徑。

  當前,地方性中小銀行金融科技應用已初見成效。以城商行為例,截至今年9月末,共有47家城商行電子渠道交易替代率達80%以上,有55家智慧化網點覆蓋率80%以上;有63家城商行開展了直銷銀行業務,其中規模最大一家累計交易金額超過2800億元。

  但目前地方性中小銀行借力金融科技發展也存在兩個問題。董希淼指出,中小銀行抗風險能力較弱,需要提升對金融科技的風險識別和防範能力;同時,中小銀行在人才儲備和培養能力較弱,需要引進和培養一批既懂金融又動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董希淼建議,地方性中小銀行既要重要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應用,也要注意防範科技手段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同時,注意培養金融科技相關人才。(記者 張晗)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