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市場轉型提供契機 智慧投顧佈局仍需謹慎

2018-01-22 13:49:45|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智慧投顧既方便,又節省了我各方面的成本,對於我這樣的門外漢而言,十分適用。”剛剛從計算機係畢業的小宋對記者表示,“我不用選擇具體的理財産品,因為選擇産品是我的弱項。我了解計算機技術改變生活的潛力,也樂於由此享受理財投資帶來的樂趣。”

  新年伊始,智慧投顧成為了銀行理財的一個熱點話題,在去年11月出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首次聚焦發展迅猛的智慧投顧領域之後,上個月底發佈的《中國金融科技與小微金融競爭力報告(2018)》也同樣提及智慧投顧,並對其在打破剛性兌付大背景下的前景表示看好。

  專家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的理財轉型為進軍智慧投顧領域的銀行提供了絕佳的契機。但和其他的理財方式相比,熱度不減的智慧投顧的發展時間尚短,銀行係佈局該領域仍有許多需要注意的方面。

  理財市場理性化

  “打破剛性兌付是理財市場應該有的正常狀態。”興業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近期強監管給理財市場帶來的變化時稱,“理財不是存款,剛性兌付的存在,會把潛在的高風險傳染給市場。凈值型理財提升了價格作為信號機制的重要性,要求消費者能夠準確識別度量風險,這意味著理財市場的理性化。”

  理財市場的理性化催生著更加理性的消費者。在意識到銀行理財保本許諾不復存在以後,消費者的盲目投資行為將得以遏制。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對這一變化表示擔憂的消費者也表示,他們將會更慎重地對理財産品進行挑選。

  這一變化無疑為智慧投顧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專家表示,理財不保本的未來意味著客戶經理的重要性提升。那麼,與之相比,依託人工智能技術為消費者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智慧投顧則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所具備的準入門檻低、高性價比和個性化定制等多方面的優勢,不僅吸引了小宋這樣的消費者,也能鎖定千差萬別的多個細分市場群體。

  一位金融科技從業人員向記者介紹,智慧投顧是一個數字化的資産配置過程,它能夠結合客戶需求、風險偏好及大數據技術等可洞察的動態賬戶數據,評估該用戶的風險等級,從而進行個性化的投資組合建議。這對於在用戶積累方面具有優勢的銀行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銀行在佈局智慧投顧時,仍然面臨著用戶方面的困難和風險。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撰文稱,在了解客戶時,目前銀行主要基於客戶自述及內部數據開展風險測評。由於數據局限,風評結果與實際情況往往存在較大差異,“盲人摸象”問題不可避免。即便未來商業銀行借助外部數據進行客戶識別,也面臨著數據使用成本高、數據標準化難度大、數據處理效率低等應用困境。此外,他還強調了未來在銀行逐鹿智慧投顧領域的過程中,由於競爭激烈而可能導致的代客決策風險。

  資管能力是決定性因素

  何飛認為,儘管智慧投顧涉及客戶畫像、資産配置、投資組合選擇、交易執行、組合再平衡等諸多環節,但其本質還是提供投資顧問服務,投顧效果還需要依賴於商業銀行的資管能力。

  而在監管層的重視下,銀行係資管業務正處在一個轉型的過程中。在引導銀行資管走向理性正軌的過程中,過去野蠻生長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在總結去年銀監會的工作時,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經過在同業、理財、表外業務三個領域的多個專項治理和綜合治理,金融內部的杠桿率持續降低,有100多家銀行主動縮表。在全年新增貸款12.6%的情況下,銀行業總資産只增長8.7%,增速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相當於在向實體經濟多投入的同時少擴張約16萬億元。同業資産負債自2010年以來首次收縮,同業理財比年初凈減少3.4萬億元。銀行理財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5萬多億元,銀行通過“特殊目的載體”投資少增約10萬億元。表外業務總規模增速逐月回落,總體呈現收縮態勢,交叉金融産品的野蠻生長趨於停止。

  今年以來,監管層的嚴監管勢頭有增無減,僅僅兩周的時間裏,《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等一系列重磅文件相繼出臺。可見,未來,銀行提升資管能力走正軌的趨勢已經明朗。結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對智慧投顧業務資質、風控機制等的規範,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日後在智慧投顧方面的發展將漸趨規範化。

  銀行需謹慎

  從招行的“摩羯智投”到兩個月之前工行上線的“AI投”,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搶灘登陸智慧投顧領域,希望能夠提早在這片藍海培育客戶。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為銀行佈局智慧投顧出謀劃策。

  上述研究中心認為,短期內,商業銀行首先要充分調動內部合作積極性,加強數據共享,按照階段發展策略,實施穩健經營。其次,還應加強技術應用及人才建設,實現差異化發展。同時,應針對智慧投顧中的盈利、客戶、技術、數據及風控困難,著力給出解決措施。此外,商業銀行要規劃好牌照申請事宜,為智慧投顧的長期開展奠定基礎。

  長期來看,銀行方面應著重做到産品合規、操作合規和數據合規“三個合規”。在産品合規上,要排除政策限定之外的産品,對代銷産品進行重點審查。做好客戶風評,推薦與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相當的産品。在操作合規上,應堅持“最終投資決策由客戶本人執行”的原則,不向客戶承諾或保證投資收益。同時,應向客戶充分説明調倉依據。在數據合規上,不要急於追求“千人千面”,而是合法開展外部數據拓展及個人信息交易,將産品使用權與個人隱私權相結合。(見習記者 陸宇航)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