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紅利漸失 支付公司接連“棄牌”

2018-01-24 09:49:56|來源:北京商報|編輯:許煬

  在第三方支付嚴監管的背景下,預付卡等細分業務紅利正在退去。1月22日晚間,湖北藍天星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天星支付”)在官網發佈公告,決定退出湖北省預付卡市場。目前,已有3家擁有預付卡業務的支付公司主動“棄牌”退出。在分析人士看來,伴隨著嚴監管,預付卡市場紅利已經退去,預付卡業務牌照並不具備炒作或升值的空間。

  3家支付公司主動退出

  藍天星支付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業務轉型,經慎重考慮後,決定退出湖北省預付卡市場。經央行批准,藍天星支付自2018年1月22日起終止新增預付卡發行業務。

  根據藍天星支付發佈的處置方案顯示,自公告發佈之日起3個月內(2018年1月22日-4月22日),原荊福卡持卡人可繼續使用荊福卡消費,所有特約商戶均繼續受理荊福卡。除了消費外,也可換購等面值的武商集團一卡通(武商集團發行的單用途預付卡),也可在一年內進行等額贖回。

  分析人士表示,按照五年有效期,今年7月該公司將迎來續展,而此次公告則意味著公司正式放棄續展。第六批續展名單中將減少一家,實際參與續展的為25家。

  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家主動退出的預付卡公司。早在2016年,北京潤京搜索投資有限公司官網就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自2016年8月11日終止我司的預付卡(潤京銀通卡)發行與受理業務”。此後,該公司在當年10月再次公告稱,已于2016年8月向央行遞交終止支付業務的報告。

  日前,上海千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也主動申請終止支付業務。據央行網站顯示,2013年1月6日,上海千悅拿到央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牌照,有效期至2018年1月5日,目前已主動申請登出。

  牌照含金量降低

  在分析人士看來,上述支付公司主動“棄牌”,而不是被收購,原因之一是預付卡牌照含金量降低。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從當前來看,作為監管牌照,預付卡仍有價值,不過並不具備炒作或升值的空間。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央行發放的支付牌照共分為七種類型:分別是預付卡受理、預付卡發行、行動電話支付、互聯網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和數字電視支付。其中,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又合稱為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和銀行卡收單又分為地域性和全國性,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以地方性為主。

  在牌照類型上,據零壹智庫統計,243家支付機構共擁有535張支付牌照(一種業務類型對應一張牌照)。其中“預付卡發行”150張、“預付卡受理”155張,兩者的佔比之和超過50%;其次,“互聯網支付”牌照110張,佔比21%。

  隨著預付卡被用於洗錢、套現、偷逃稅款以及行賄受賄等領域,行業開始迎來嚴格的監管,與此同時,移動支付開始興起,預付卡的消費體驗優勢不復存在,支付紅包的流行也消解了預付卡作為禮品卡的差異化優勢,整個市場空間受限,開始步入低迷期。

  預付卡紅利不再

  事實上,伴隨著嚴監管,預付卡市場紅利正在退去。對於支付機構主動“棄牌”退出市場的舉動,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政策趨嚴,預付卡市場受影響較大,所以一些預付卡公司要麼被整合,要麼會主動調整企業發展方向。

  從去年開始,“吃”罰單、登出牌照成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常態。據統計,2017年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共開出逾百張罰單,累計金額超過2800萬元,約為2016年罰單數量的3倍。在牌照方面,經過前五批支付牌照續展後,央行共登出28張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餘243張。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少預付卡企業面臨盈利困境。央行旗下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去年8月發佈的一份預付卡機構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指出,預付卡機構是非銀行支付機構中數量最多、佔比最重,也是近幾年監管趨嚴後發展轉型最為艱難的一類機構。

  從盈利情況來看,調研的43家發卡機構中,21家盈利,15家虧損,7家未反饋。其中,15家同時獲得“互聯網支付”業務許可的預付卡機構所反饋的經營情況較好,有10家盈利,僅有2家虧損,盈利機構佔比達到83.33%;而28家僅獲“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的預付卡機構則喜憂參半,僅有11家機構盈利,13家機構虧損,盈利機構佔比不足五成。

  薛洪言指出,當前,預付卡正處於被移動支付逐步蠶食和替代的尷尬境地,相比銀行卡支付,預付卡在小額支付領域具有更好的體驗,也發揮了刺激消費的作用,一度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北京商報記者 劉雙霞)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