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新增信貸大概率創新高 為何銀行仍感額度緊張?

2018-02-12 10:27:01|來源:證券時報|編輯:鄭思雯

  1月金融數據將於近日公佈,作為傳統的“保留節目”,市場此前已紛紛預測今年首月新增信貸數據。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此預測呈現出先低後高的轉變:先有機構預測今年1月新增信貸或大幅低於去年同期,約2萬億左右的水準;隨後市場風向大變,不少研究機構紛紛認為今年1月新增信貸會創歷史新高,達到2.7萬億~2.8萬億元左右。

  更有意思的是,伴隨著當前市場普遍的1月新增信貸創新高預期,來自一線的銀行信貸人員卻大都感覺今年的貸款額度格外緊張。記者詢問過不少地區的銀行信貸部門人士,額度緊確實是大家的同感,一位西北地區的大行高管甚至表示,最近其轄內一半以上的二級分行的行長都親自到省分行要額度。這不免讓人疑惑,既然1月新增信貸大概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天量的2.7萬億~2.8萬億左右的水準,為何銀行仍感覺今年的貸款額度格外緊張呢?

  記者認為,新增信貸或創新高與信貸人員感覺額度格外緊張並不矛盾。這兩種情況之所以能同時存在,與去年以來金融去杠桿政策下,表外融資需求被迫回表尋求貸款資金支持有關。一直以來,各家銀行在年初都有“開門紅”衝規模的傳統,各類大型融資項目會在年初集中放款,因此,1月份的新增信貸數據有定調全年走勢的標杆性意義。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企穩向好,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旺盛,“嗷嗷待哺”的融資需求碰上有限的貸款規模,即便銀行想盡辦法多給年初留些信貸額度,在龐大的融資需求面前也仍然僧多粥少,信貸人員感覺額度緊也就再自然不過了。

  不過,今年有個特殊情況會讓信貸人員感覺額度格外緊——“一行三會”合力推動金融去杠桿,各類監管政策打壓表外業務、影子銀行的無序擴張;過去表外融資可以分流一部分表內信貸額度短缺的壓力,如今通道業務、表外業務大為受限後,原本可以走表外融資的項目也不得不回表內尋求貸款資金,這便加劇了供求失衡的局面。

  因此,額度緊張主要是銀行壓縮表外業務、融資需求回表尋求資金所致,這實際上符合金融去杠桿的初衷。但如果1月新增信貸數據創新高,實則也説明為減少金融嚴監管對實體經濟的負面衝擊,央行對年初銀行新增貸款同比大幅多增抱有更高的容忍度。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受制于資本金、存款規模等指標的限制,新增貸款的持續高速增長不僅對銀行來説不現實,對整個社會的融資結構而言也與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的政策目標和趨勢背道而馳。金融去杠桿下,銀行表內信貸大幅增長可以作為一種過渡性的短期應對措施,但長久來看,銀行自身還是應增強“內功”,充實資本金並拓寬負債端來源,監管部門也應為債市、股市等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壯大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切實解決融資需求與融資渠道錯配的失衡局面。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