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區塊鏈風口:一場資金與人才的遊戲

2018-03-08 09:35:57|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領英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對於區塊鏈人才的需求量從2015年開始出現增長,並且在2016年至2017年經歷了爆髮式的增長,在領英檔案上標注有區塊鏈相關技能的人才數量增長了近19倍,但其佔全球人才市場需求總量的比重還非常低。近年來對於區塊鏈人才需求增長最快的行業是計算機軟體行業,其次是金融服務和保險行業。

  區塊鏈已成為火爆的風口,雖説只盯風口往往會失去一片森林,但風口的任何一次改變都會催生新的紅利。這時,一個“變”字迅速蔓延:投資機構、對衝基金、上市公司、學界、頂尖技術人員、普通的求職者都牽涉其中。一大批新成立的投資機構涌入這場轟轟烈烈的投資盛宴中,爭搶人才也成為當下佈局區塊鏈的一大關鍵。那麼,這場遊戲到底誰輸誰贏?

  資金跑步入場:

  千萬元融資已不足為奇

  資金跑步進入區塊鏈市場的速度有多快?

  就在本週,已經有兩家區塊鏈投資基金浮出水面,背後也不乏“幣圈”的大佬。其中,分佈式資本宣佈已正式孵化了數字資産投資基金BKFUND,這是一家註冊在開曼群島的數字資産基金管理公司,首期成長基金的投資者包括分佈式管理合夥人沈波及眾多行業資深人士。投資理念上,BKFUND佈局全球優質區塊鏈資産。

  緊接著,原火幣CTO張健、通證經濟的倡導者元道先生以及多位風險投資行業精英共同發起成立歌者資本。作為技術與資本的結合,歌者資本聚焦基於區塊鏈的顛覆性機會。

  IT桔子的統計顯示,在2017年新成立的46家風險投資(VC)機構中,有9家投資方向專注區塊鏈,佔比近20%。記者發現,這些VC的創始人多是“幣圈”的大佬,包括由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和前雲幣網首席運營官老貓聯合創立的硬幣資本,千方基金則由著名數字資産投資人張銀海牽頭成立。此外,區塊鏈熱潮早已引發了傳統風險投資界的焦慮和參與。在“傳統”VC機構中,真格基金、IDG、紅杉資本等早已是區塊鏈投資的先行者。

  記者發現,去年很多區塊鏈項目天使輪融資只有幾百萬元,但今年以來一些項目天使輪獲得數千萬元融資已不足為奇。近日,區塊鏈媒體“深鏈財經”對外宣佈完成了10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梅花天使、PreAngel等8家基金聯合投資。如今,區塊鏈領域的投資,中大型投資機構較垂直投資機構佔比逐漸上升,大有“但凡一個不錯的區塊鏈項目,數十家投資機構便蜂擁而至”的熱鬧景象。此外,與去年投資的區塊鏈項目都與虛擬貨幣有關不同,近期的“區塊鏈媒體”以及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公司也開始受到市場資金關注。

  從全球範圍來看,根據海外機構Crunchbase News發佈的報告顯示,比特幣價格的大幅波動並沒有阻止區塊鏈風險投資穩步增長,截至今年2月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公司的風投募集金額已經達到去年總額的40%以上。

  跳槽者的AB面:

  拿比特幣當工資

  資金涌動下,也必定帶動人才的“流動”,甚至不少傳統互聯網公司或金融機構人士跳槽到這一領域,這已經成為“全球現象”。

  近日,興業證券TMT首席分析師袁煜明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已從興業證券離職,加入火幣中國,並擔任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其實,這並非個例。英國央行前執行董事戴維·沃克爵士已于2015年加盟區塊鏈證券創業平臺Setl,擔任該公司的主席,這位金融市場的老手還曾擔任過巴克萊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國際的主席。

  領英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對於區塊鏈人才的需求量從2015年開始出現增長,並且在2016年至2017年經歷了爆髮式的增長,在領英檔案上標注有區塊鏈相關技能的人才數量增長了近19倍。但從目前來看,其佔全球人才市場需求總量的比重還非常低。近年來對於區塊鏈人才需求增長最快的行業是計算機軟體行業,其次是金融服務和保險行業。

  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AI)相關技術人才中擁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佔總數的38%,區塊鏈相關人才中擁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佔總數的28%,但並不能説明區塊鏈領域已經擁有很多資深人才,經驗資歷或只能説明他們擁有區塊鏈開發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技術,並不一定説明他們具備區塊鏈開發的思維和實際應用經驗。領英中國技術副總裁王迪表示,區塊鏈是一個由技術社區驅動的、仍處於早期快速發展階段的新興技術模式,目前尚不完備。所以區塊鏈對於技術人才的要求與AI不同。區塊鏈開發更需要具備去中心化思維、實際的應用開發經驗和快速的學習能力。

  人才的爭奪自然也是薪資的比拼,記者在一些招聘網站上發現,區塊鏈技術人才都佔領著“薪資高地”。在前程無憂上,招聘區塊鏈相關職位的企業可謂五花八門,既有傳統互聯網企業,也有諮詢公司、電子商務公司和遊戲公司等。以在深圳工作的區塊鏈工程師為例,企業給出的薪酬普遍超過每月10000元。在獵聘網上,記者還發現許多企業給出年薪100萬到150萬來招聘區塊鏈“技術總監”。記者調查也發現,一些所謂的區塊鏈機構更以虛擬貨幣來當薪酬。在山東的一家區塊鏈機構招聘自媒體運營和活動策劃崗位時,每月薪酬就是一到兩個乙太幣。

  丁松就是這麼一位“跳槽者”。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他已經從深圳一家移動支付公司跳槽到一家區塊鏈培訓機構,擔任後臺工程師。

  “區塊鏈開發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是C++和Go,而精通密碼學和分佈式計算的人才對於區塊鏈開發也有先天優勢。”丁松稱,“我沒有學過區塊鏈專業,但自己在這方面研究學習了很久。”對於新進入的區塊鏈培訓機構,丁松透露該公司給出的薪酬也十分“特別”:除了一筆不多的固定工資,每個月以0.1到0.35個比特幣作為浮動獎金。招聘時,“炒過幣”更成為加分項。

  “拿比特幣當工資,説白了就是連薪酬也充滿不確定性,就像這個行業一樣。我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賭一把,但前景我自己也看不太清楚。”在丁松看來,一個新事物的火爆自然會夾雜著不理性的泡沫,然而最終能夠存留下來的必定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盲目投入的勝算能有幾何呢?(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