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分化加劇 “線上引流”力求突圍

2018-07-18 16:03:49|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自2014年開始試點設立民營銀行以來,我國民營銀行已走過4年的發展道路。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7家民營銀行,一批民營銀行第一年便實現了盈利。而首批成立的5家民營銀行,憑藉著實力雄厚的股東背景、強大的互聯網基因優勢,獲得了遠超預期的經營收益。

  民營銀行設立之初,監管部門就希望為銀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實現差異化經營,聚焦服務小微、零售。從4年的實踐成果看,民營銀行確實較好地踐行了監管的初衷。與此同時,民營銀行營運呈現出的分化愈發明顯,背靠互聯網強大流量資源的銀行發展更快。相比之下,經營模式相對傳統的民營銀行則頻繁發生高管層變更、業務拓展困難、政策制約等挑戰。

  一些民營銀行也在尋求突圍,通過與互聯網平臺合作引流,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之路。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金融強監管、實體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突圍之路將充滿挑戰。

  純互聯網型銀行佔優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已公佈2017年經營數據的民營銀行發現,民營銀行已普遍實現盈利。即便成立剛滿一年的民營銀行,也有不少在首年就實現盈利。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民營銀行總資産為3381.4億元,同比增長85.22%,其中各項貸款餘額1444.17億元,增長76.38%。2017年民營銀行總計實現凈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

  首批成立的5家民營銀行,業績表現更是搶眼。特別是在外界看來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前海微眾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憑藉著實力雄厚的股東背景、強大互聯網基因的先天優勢,不論是凈利潤,還是資産規模等關鍵財務指標均遙遙領先於同業。

  數據顯示,2017年,網商銀行實現凈利潤4.04億元,同比增長28%;資産規模781.7億元,同比增長27%。

  微眾銀行在過去一年資産規模、營業收入等數據超越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截至2017年末的資産規模達到817億元,同比大增57%;實現凈利潤14.48億元,同比增長261%,是網商銀行的三倍之多。

  目前,基於股東背景、區域特色、目標客群等的不同,我國民營銀行可以分為三種發展模式:一類是純互聯網型(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一類是準互聯網融合型(華瑞銀行、藍海銀行、眾邦銀行、蘇寧銀行等);一類則是相對傳統型(如天津金城銀行、溫州民商銀行、湖南三湘銀行等)。

  從上述三類發展模式看,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經營分化,尤其是以純互聯網型定位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發展較快。

  “目前民營銀行分化還是比較明顯的,互聯網型銀行發展快,傳統銀行則相對較慢。”一位民營銀行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稱。

  首批成立的5家民營銀行,因為經營屬性不同,在經歷4年發展後,業績差距日益明顯。例如,天津金城銀行已出現資産負債雙降的情況。2017年末,該行總資産規模188.62億元,較年初減少31.79億元;全行負債規模156.17億元,較年初減少33.31億元。

  恒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芮表示,天津金城銀行的業務發力點是“公存公貸”,但近兩年來,銀行業的公司業務收益率普遍下行,對該行的規模擴張和利潤提升都帶來不利影響。

  “一些相對傳統的民營銀行,受限于同業業務佔比高、物理網點稀有等原因,低成本獲客難度非常大,所以業務開展得比較艱難,別看現在盈利情況還可以,但以後壓力會很大。”上述高管説。

  面臨多重發展制約

  民營銀行的經營分化説明瞭一個問題,儘管目前看民營銀行盈利能力可觀,但日後的發展道路並不會順風順水,不少民營銀行面臨的挑戰會愈發明顯。

  藍海銀行副行長王業芳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民營銀行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制約性:一是民營銀行遵循“一行一店”原則,物理網點太少,獲客能力有限;二是按照監管要求,單一客戶授信額度不能高於資本金的10%,但民營銀行的註冊資本規模普遍在20億元至30億元左右,因此,單一客戶的授信額度通常不高於3億,規模效應較弱;三是不少民營銀行所在地的地區經濟總量和輻射區域有限,以該行的所在地威海為例,偏低的地區經濟總量和常住人口數量對藍海銀行經營具有較大影響;四是負債來源渠道有限且成本相對較高,初期發展需要依靠本地客戶存款支持或同業負債;五是市場及客戶關係、公信力初期相對薄弱;六是新銀行剛剛開業,各類業務資質要逐步申請,目前很多業務尚未對民營銀行放開,如大額存單、發行理財、資金託管等。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近年來,民營銀行頻現高管離職。有統計顯示,近三成民營銀行有過高管“換血”,更有一些民營銀行的行長上任不到一年就“閃退”。業內普遍認為,民營銀行高管變動大,主要是因為民營銀行運作模式有別於傳統銀行,導致高管“水土不服”。

  “儘管民營銀行聘請的一部分高管具備豐富的銀行業從業經驗,但民營銀行的運作模式與以往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區別較大,例如,物理網點數量較少,較難吸收穩定的公眾存款;資本金較少,牌照不如大中型銀行齊全,業務較難拓展等。”楊芮説。

  上述民營銀行高管也表示,人員流動性大説明業務發展艱難。民營銀行的運作更加市場化且規模尚小,對於這類公司來説,團隊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只有團隊穩定,業務發展才有前景。

  借助互聯網企業引流

  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之際,借助互聯網引流獲客成為民營銀行突圍的利器。

  藍海銀行董事長陳彥對記者表示,民營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要追求客戶下沉,聚焦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創新發展,走“互聯網+交易銀行”路徑,通過互聯網手段和思維,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搭建線下線上融合的準互聯網型平臺。

  “像我們這類股東沒有互聯網背景的民營銀行,在移動金融大發展時代,手機APP的獲客壓力非常大。自己沒有流量,就要借船出海。”陳彥説,一是與互聯網金融公司合作,將銀行的産品放在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平臺上獲客引流;二是與不同行業的頭部互聯網企業合作,這類企業沒有金融屬性但有巨大的流量,可以借助銀行的力量讓互聯網企業嵌入金融屬性。此外,他們還可以與線下的金融機構合作,借助他們的網點實現引流。

  “不過,引流不是花錢買流量,而是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産品,如果花錢買來的流量沒有産生效益,那就是無效流量。有效引流必須是與金融服務場景相結合。”陳彥強調。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建議,民營銀行應確立科學發展方向,明確差異化發展戰略,堅持特色經營,與現有商業銀行實現互補發展,錯位競爭。“民營銀行應一方面堅持對金融科技前沿技術的投入,以保持互聯網渠道經營模式的持續領先,另一方面則要專注特色領域的發展,以優勢業務為基點構築合作生態圈,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