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金融科技創新:中行數字化發展大幕開啟

2018-08-10 09:48:14|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基於對大數據的清晰認識和對金融科技的理解,2018年,中國銀行明確將科技引領數字化發展置於新一期戰略規劃之首,加快金融科技創新,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拉開數字化發展大幕。”

  在8月9日銀保監會召開的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銀行首席信息官劉秋萬、中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郭為民、中行信息科技部總工程師邢桂偉,共同介紹了該行數字化轉型戰略的總體框架、工作重點以及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成果。

  開啟數字化發展之路

  “中國銀行數字化發展之路將圍繞‘1234’展開,即以數字化為主軸,搭建兩大架構,打造三大平臺,聚焦四大領域。”劉秋萬介紹。

  據悉,今年,中行明確提出“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求實、變革圖強,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的總體戰略目標。

  以數字化為主軸,即把科技元素注入業務全流程、全領域,給全行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用戶體驗極致、場景生態豐富、線上線下協同、産品創新靈活、運營管理高效、風險控制智慧的數字化銀行,構建以體驗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驅動的新銀行業態。

  與此同時,中行將構建企業級業務架構與技術架構,形成雙螺旋驅動。通過兩大架構的同步建設,在業務上實現全行價值鏈下的業務流程、數據、産品、體驗組件化,在技術架構上形成眾多獨立的低耦合微服務,兩大架構共同驅動中行數字化發展。

  而作為企業級業務架構和技術架構落地技術支撐,中行打造雲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三大技術平臺,並聚焦業務創新發展、業務科技融合、技術能力建設、科技體制機制轉型四大領域,重點推進28項戰略工程,明確每項工程的任務、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

  全面推動技術架構轉型

  “從新技術角度來看,中國銀行已經充分運用新技術來解決傳統金融領域的痛點。”郭為民介紹,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三大技術平臺建設為基礎,中行將全面推動技術架構由集中式架構向分佈式架構轉型,為數字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據悉,在雲計算平臺方面,中行先後完成微信銀行等41個分佈式應用系統建設與改造工作,同步推進主機查詢類交易下移和小型機平臺應用遷移工作,累計實現下移MIPS 28000左右,佔全部核心繫統交易比例58%以上,已完成17個應用系統由小型機平臺遷移至X86平臺,中行私有雲平臺一期將於三季度完成部署實施。

  而中行大數據平臺目前也正處於投産階段。該平臺將建立客戶畫像標簽、外部數據應用管理、數據沙箱三大服務體系,為全行提供360度客戶精準畫像服務和數據挖掘分析服務,實現內外部數據的統一集中存儲與共享。此外,基於海量並行處理(MPP)技術的分行數據服務平臺年內將進行試點推廣。

  “中行將建設人工智能服務平臺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平臺,與新一代客服項目和網絡金融事中風控反欺詐二期項目同步實施。”郭為民稱,目前,通過新一代客服項目,中行完成了智慧機器人、語音識別、聲紋識別、知識庫等基礎服務産品部分功能應用投産,機器學習平臺已在網絡金融事中風控系統二期實施過程中完成模型離線訓練,後續將完成平臺整體建設。

  科技創新驅動業務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業務價值創造,中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促進了業務轉型升級。一方面,通過技術與場景、業務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實現科技賦能,促進産品與服務向綜合化、智慧化、移動化發展。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行手機銀行月交易客戶數1393萬戶,同比增長71%。在依託手機銀行打造綜合金融移動服務平臺的同時,中行積極推廣智慧櫃檯,助力網點智慧化轉型;通過對接第三方平臺,主動融入場景生態。

  另一方面,通過搭建智慧風控體系,全面提升了風險防控能力。在回答關於如何應用科技手段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問題時,郭為民表示,中行利用實時分析、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內外部數據,通過對客戶、賬戶和渠道的綜合分析,進行客戶資金流監控、優化信用風險評價體系、識別潛在違規客戶,已初步構建覆蓋實時反欺詐、智慧反洗錢、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領域的全方位、立體化智慧風控體系。

  2017年12月,中行投産新一代網絡事中風控項目,截至目前,已累計監控交易數億筆,攔截欺詐交易數千筆,避免客戶損失數千萬元,為用戶提供全方位且實時高效的反欺詐服務,保證用戶資金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通過打造全球一體化信息科技服務體系,促進了中行海內外協同發展。

  邢桂偉介紹,今年4月,中行海外信息整合轉型項目港澳批次投産,標誌著中國銀行歷時6年、覆蓋6大洲50家海外機構的海外信息系統整合轉型項目成功完成,為中行全球客戶提供更加完善、高效、多元的優質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邢桂偉透露,為了充分利用新技術在全球範圍進行金融創新,中行年內還計劃在新加坡設立首家總行級創新研發基地,將國內創新體系向外延伸,開闢集團創新、全球創新試驗田。(記者 李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