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有望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動力

2018-09-11 13:03:20|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仍然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正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方向轉變。

  而實體經濟在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的過程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特別是長期存在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矛盾,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之下,彌補了傳統金融的不足,提升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優化了資源配置,降低了運營成本,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令更多人群和區域獲得了包容性增長機會。

  金融科技賦能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服務效率的提升是實體發展的根本,而金融科技亦是支撐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從持續升溫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來看,區內正在積極採取多項措施整合金融資源,加速生産要素流動,探索金融服務創新,推動金融科技優化升級,以助力區內實體經濟高效發展。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早前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上表示,大灣區的建設可以充分發揮地理和政策優勢,在金融業、科技業、零售業、製造業和服務業方面,産生空前的大融合,形成世界級的城市群。

  據了解,目前,京東金融在粵港澳大灣區已有所佈局,例如,京東支付與銀聯在出行場景開展了深度合作,在深圳、廣州、肇慶、惠州、佛山等地推出了京東閃付,提供碼付乘坐公交服務。另外,在金融科技服務層面,京東金融還與招商銀行、廣州銀行、廣發銀行、深圳農商行、鵬華基金、大成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形成合作關係,共同為用戶提供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等服務。

  事實上,金融科技在實體經濟領域發揮的作用更多體現在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中。在陳生強看來,數字科技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但傳統金融機構的力量不可或缺。未來的金融服務將不分線上與線下,是要融合在一起,形成“O+O”的模式。如果能夠跟數字科技公司融合起來,共同發揮優勢,就能夠更好地進行創新,為中小企業和普通民眾提供數字化的普惠金融服務。

  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共贏發展

  要加強區域經濟建設,首先是要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而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基因工程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引領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數字技術的迭代升級為改造傳統産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數字經濟的崛起激發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提高區域的競爭力和創新力是實現經濟與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從經濟發展戰略佈局來看,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城市間區域化協調發展趨勢凸顯,通過打造各具特色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地理區域間經濟活動,帶動並輻射周邊其他地區,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全球經濟發展正在加速向數字化的方向轉型,同時也出現了顯著的區域化特徵。在此背景下,對傳統的金融機構而言,其發展已不僅局限于自身生態,而開始更多地與科技企業合作,發揮各自優勢,聚集各方資源,將金融與技術有機融合,在生産、消費、流通等環節中,提供符合區域特點及需求的金融科技服務,共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

  “銀行等傳統金融有網點、牌照及金融業務經驗的優勢,數字科技企業有技術、場景、年輕用戶的優勢,從中長期看,雙方很容易找到合作契機,融合是大勢所趨,是發展路徑。” 談及金融機構與數字科技公司如何發揮各自優勢時,陳生強認為,金融機構跟科技公司融合在一起,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戶體驗,由此雙方可以更好地促進消費,服務實體企業,為經濟轉型和高品質發展作出貢獻。

  金融科技回歸服務實體本源

  近兩年,隨著信息技術的縱深發展,走在金融創新前列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小微企業、“三農”等以往長期無法獲得有效金融服務的領域,在技術手段的助力下,得到了更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雖以技術為創新驅動,但其本質仍然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其根本宗旨,這也是金融科技存在與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從全球範圍來看,金融科技致力於降低金融服務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由此,對於金融科技研發與實踐的資本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據第三方數據機構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至少發生了569筆金融科技投融資事件,涉及金額約為2760億元,同比增長346.3%;其中,國內的金融科技企業獲得的融資總額達到了2300億元,佔全球總規模的83.3%。

  《Fintech視角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報告》認為,區域金融科技服務品質與Fintech資金成本率和投資收益率的綜合表現呈現非常強的正相關性,而金融科技行業信用體系及其他基礎行業體系的建設,正是為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價格的適配性提供了更大可能。

  據畢馬威預測,未來金融科技領域成熟的企業將進一步拓展金融服務業務。另外,在全球範圍內對監管科技的投資會持續增加,也將出現更多的金融科技企業和高科技巨頭之間的合作。(記者 李珮)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