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年底提供服務

2018-10-19 08:47:31|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我國徵信業發展再次邁出堅實一步。記者18日從央行獲悉,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已與241家機構簽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預計今年底可向市場提供個人徵信服務。

  根據中央徵信全覆蓋的戰略部署,在總結個人徵信業務準備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央行指導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合作,根據“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原則,指導組建並審批了百行徵信有限公司。記者從央行獲悉,截至目前,百行徵信已與241家機構簽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並於10月12日與部分機構正式開始系統接入測試工作,經過半年多的準備,預計今年底可向市場提供個人徵信服務。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擁有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的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與人行徵信中心收集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小貸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信用信息互補,致力於採集散落的非傳統金融領域的個人信用信息,著力服務長尾人群,填補傳統徵信空白。

  央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知存18日表示,徵信機構對市場提供服務,需要採集信息逐步擴展,所有機構根據成熟一個接入一個的原則運行,因此百行徵信初期規模可能沒有預期大,但會逐步擴展。他還透露,央行未來也將進一步推動信息共享,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整合集中。

  業內人士表示,在政府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大背景下,百行徵信作為互聯網信貸數據的統一採集和供應方,通過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有望打破徵信市場“數據孤島”,減少“多頭借貸”亂象,降低行業風險,使得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徵信成本大幅降低。

  早在2006年,人民銀行就組織商業銀行建立了全國集中統一的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徵信發展模式下,我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與市場化徵信機構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末,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收錄信貸信息33億多條、公共信息65億多條,為2542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9.7億自然人建立統一的信用檔案;接入各類法人放貸機構3900多家,日均查詢企業信用報告29萬餘次、個人信用報告477萬餘次。(記者 向家瑩 )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