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熱議數字化轉型:開放銀行或將形成全新業務形態

2019-01-07 09:52:15|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2018年,金融科技創新對銀行業務轉型發展的作用尤為明顯,諸如區塊鏈跨境支付、線下無人智慧網點、API無界開放銀行、銀行係科技子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在業務或組織架構方面的創新層出不窮。同時也應當看到,隨著銀行業經營環境生變,互聯網流量紅利時代正式終結,原有的規模增長模式將難以為繼,銀行業亟待轉變思路探索新的發展道路。”近日,在第十四屆中國電子銀行年會上,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總經理季小傑如是表示。

  《金融時報》記者在年會論壇上了解到,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參會專家與學者的熱議話題,其中,開放銀行的探索與建設、數字化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向備受關注。此外,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在年會上發佈的《2018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金融科技將會持續滲透進銀行的各個業務流,未來,與銀行業務流程、核心場景深度契合的新應用和新模式將層出不窮,並推動銀行向真正的金融科技服務平臺轉型。

  從銀行APP到API銀行

  “開放銀行形成全新的業務形態。”前不久,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陳立吾在第二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表示,目前,已有部分銀行開始扭轉發展理念,依託科技變革金融服務模式,通過開放銀行“換道超車”。

  開放銀行,又稱為“API銀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通過API平臺,銀行將突破傳統物理網點、手機APP的局限,開放産品和服務,嵌入到各個合作夥伴的平臺上。”浦發銀行副行長潘衛東表示。舉例來説,當把開放銀行嵌入到社區APP中之後,業主便可以直接使用社區APP支付物業費、在社區商戶消費獲得優惠、預約保潔服務等,銀行則在其背後提供支付、權益優惠、積分等各項金融服務。業主在支付時,不需要切換到銀行的APP應用或網站,通過API便可直接獲得銀行的支付、分期付款、保險權益等相關金融服務。

  目前,開放銀行已經從理論走向了實踐。2018年7月,浦發銀行推出“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其願景便是實現“服務觸點的無界延伸”。據該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開放銀行將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平臺,而像是“連接器”,把金融與各行業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圈。

  “未來,API將成為銀行的重要形態,它是無形的,它在數字化空間裏無處不在,它真正地使銀行從一個地點變為一種服務。”浦發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崔兆棟認為,實際上,開放銀行就是銀行從自生態主動融入更廣闊的生態之中,實現“場景在前,金融服務在後”。

  《報告》預測,通過API平臺,銀行將突破傳統物理網點、手機APP的局限,通過嵌入到各個合作夥伴的平臺上來開放産品和服務,形成金融+教育+醫療+製造業+社交等多種跨界金融服務,把金融與各行業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圈。“銀行金融服務模式經歷了從網點經濟、APP經濟到API經濟的演進過程。”陳立吾認為。

  聚焦普惠金融數字化發展

  “目前來看,銀行業數字化之路還有三大挑戰:一是傳統的銀行管理體制與數字化轉型以及客戶對銀行服務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二是客戶行為迅速轉變;三是既懂銀行業務又懂科技的人才儲備相對不足。”日前,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

  因此,潘光偉建議,“銀行數字化轉型應契合民營和小微企業的融資特點,探索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新模式。針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能僅靠銀行業單打獨鬥,需要財政、稅務、産業部門合作,需要風險的擔保和補償,需要打造供應鏈金融。特別是需要金融科技的賦能,真正把銀行的營運成本降下來。”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這就需要進一步探索普惠金融的數字化發展。例如,中小企業缺擔保、缺信用,因此,如何做好財務報表、披露信息,這些都需要金融科技的賦能。借助數據科學、行為分析等手段對日常交易數據流、信息流進行分析,可有效加快信貸決策的速度,提高資金配置的準確性,實現個性化風險定價,降低風險損失。

  不少與會專家認為,普惠金融——將會是我國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一個新的業務戰場,如何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提高普惠金融的市場覆蓋率和滲透率,將是中小銀行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專家形成的共識是,中小銀行發展普惠金融要循序漸進地推進,多依託本地市場優勢擴大數字化紅利,積極實施科技驅動業務發展的戰略,進行渠道協同建設,提升線上與線下物理網點的聯動融合能力,不斷加速金融産品創新和提升用戶體驗,走差異化的普惠金融之路。

  手機銀行仍是佈局重點

  “銀行APP和API開放銀行,都是銀行實現線上經營和客戶服務的途徑。以前客戶去的是線下門店,現在客戶來的是線上的APP‘門店’。把銀行的服務輸出,整合在需要銀行服務的業務場景裏,將是銀行業促進未來數字化蝶變,實現與互金巨頭同場角逐的重要賦能方向。”廣發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關鐵軍在上述年會上表示。

  針對未來大有前景的開放銀行建設,金融監管機制或將提上日程。“開放銀行歸根到底還是銀行,無論業務形態、服務模式如何變化,其風險本質不變。”陳立吾表示,人民銀行將在平衡安全與發展關係上,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銀行業發展實際,建立健全開放銀行業務規則與監管框架,加快出臺指導意見,針對不同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同種類的金融業務,設置開放銀行的服務紅線,明確允許開放的信息介面類型、服務範圍等關鍵要素,推動開放銀行更好地支持製造業、服務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實體經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顯示,手機銀行作為目前最重要的電子銀行渠道,仍為各家銀行的佈局重點。數據顯示,16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個人手機銀行用戶平均規模為7696萬戶,規模最高的銀行用戶數接近3億戶;64家區域性商業銀行個人手機銀行用戶數平均規模為178萬戶,規模最高的銀行用戶數接近1471萬戶。

  在對直銷銀行的用戶調研中發現,相較于2017年,2018年直銷銀行的用戶佔比增長了7%,這從側面反映出,直銷銀行的行銷宣傳在這一年收穫了成效。18歲至47歲的用戶佔整體直銷銀行用戶的93.52%,其中28歲至37歲年齡群佔使用過直銷銀行的用戶一半以上。此外,調研還發現,直銷銀行的用戶群體收入普遍處於中等偏上水準。(記者 趙萌)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