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數字化轉型將成大勢

2019-01-07 14:50:45|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編輯:許煬

  眾所週知,我國小微企業數量龐大,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穩就業方面,小微企業更是功不可沒。當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下行壓力和諸多挑戰,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普惠金融被再一次提及。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接連考察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普惠金融部後肯定説:“小微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普惠金融支持。普惠金融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業,前景無限。”他強調,要更多更好地借鑒國際上普惠金融的先進經驗,通過發展壯大普惠金融,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擴大就業,實現包容性發展。

  近年來,在多方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普惠金融得以快速發展,普惠金融體系也逐步建立。不過,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認為,儘管普惠金融在我國獲得較快發展,但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均衡,區域發展水準不一,全面推進普惠金融仍然面臨著較大挑戰。

  一方面,普惠金融領域消費者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如何做到“成本可覆蓋”“風險可控制”仍有待進一步探索。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消費者的知識和素養尚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金融業態,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迫在眉睫。此外,我國金融基礎設施還有待加強,特別是徵信市場不健全,信用數據碎片化和單一化,“信息孤島”等影響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他建議,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做好基礎設施及信用環境建設;另一方面,還需要借助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和創新,推動我國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我國普惠金融的提供者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偏政策性的金融機構,如工、農、中、建等幾大銀行,其業務裏面天然帶有普惠金融的業務;另一部分則是相對商業化的機構,如基於互聯網而産生的新型金融機構等。不過,一方面,由於渠道有限、創新乏力、可持續性差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普惠金融體系如今很難再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普惠金融體系正在逐漸成型。

  事實上,隨著數字技術和普惠金融理念的不斷融合,數字普惠金融正成為大趨勢。例如,許多銀行業機構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改善服務,創新推出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等載體,讓普惠金融的服務群體進一步擴散,服務效率、服務品質有了明顯提高。

  據《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8)》預測,未來,數字普惠金融市場空間巨大,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和小微企業融資將成為業務重心。同時,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四大核心技術也將進一步引領金融科技縱深發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賦能屬性將進一步增強。

  “不論如何,未來的普惠金融也許包含了多方面內容,但新技術和新制度仍是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兩大驅動要素。”楊濤説。

  他建議,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時,要做好防風險工作,充分把握創新與安全的平衡,以推動安全創新、規範創新作為金融科技的“生命線”,既要讓普惠金融能適應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也要讓普惠金融能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記者 胡畔)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