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民企發展的有效途徑

2019-02-01 09:36:01|來源:金融時報|編輯:韓東林

  民營企業是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始終制約其健康發展。根據某轄區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調查,商業銀行雖然從經營戰略、信貸産品創新、利率水準等方面頻頻“出招”,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願貸、不敢貸問題。民營企業因有效擔保物不足、財務制度不健全、抵禦風險能力弱等因素,在融資鏈條中處於劣勢,亟待多方合力,為民營企業融資紓困、為其健康發展開出良方。

  總的來看,主要有如下幾點因素制約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融資供求方信息不對稱。因民營企業信用記錄不完整、缺乏全面系統的經營數據,商業銀行無法有效甄別優質客戶。雖然部分大型商業銀行加大了發展普惠金融的力度,但民營企業對信貸産品及優惠政策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

  信貸産品要素與需求契合度不高。民營企業普遍輕資産、有效抵押物少,商業銀行卻重抵押、輕保證,貸款擔保方式單一,慎貸、惜貸現象仍然存在;因民營企業具有借款期限短、借款金額小、違約概率高等特點,中小型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利率仍然維持較高水準,融資成本偏高;商業銀行的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為1年,而民營企業普遍面臨運營資金週轉速度放緩、生産經營週期延長的問題,信貸産品週期與民營企業生産經營週期不相匹配。

  信貸産品科技含量不高。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産品的應用場景不豐富、獲客能力弱,用戶體驗亟待改善;大多數客戶數據局限于業務系統的結構化數據,社交媒體、網絡日誌等非結構化數據的掌握、建模分析等方面應用存在短板;現有互聯網融資類金融産品同質化現象顯著,缺乏鮮明特色。

  內部考核機制滯後。由於中小型商業銀行貸款權限集中上收,基層行對民營企業發放的貸款需要逐筆上報審批,貸款審核程式複雜,制約了基層行的放貸積極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的正向激勵不足,商業銀行績效考核與不良貸款掛鉤,實行較嚴格的貸款責任追究,信貸人員對民營企業不敢輕易放貸。

  信貸風險識別及控制難。商業銀行仍然停留于傳統粗放的信貸風險管理模式,未能運用先進的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對民營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和分析;信貸“三查”執行不力,每個客戶經理的精力只能服務幾十個信貸客戶,在信貸制度執行方面普遍存在貸前調查、貸後管理不到位的問題,難以及時防範和化解信貸風險。

  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破解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發揮政策杠桿效應,優化民企發展環境。統籌監管部門、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的力量,合力發揮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政策優勢以及金融機構融資優勢。一是強化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扶持。成立支持民營企業的融資擔保發展基金,承擔再擔保風險職責,為企業擔保增信,提升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意願。設立民營企業發展專項基金和紓困基金,支持民營企業發明自主專利,為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二是金融監管部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人民銀行積極運用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專項用於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增加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銀監部門探索建立差異化監管政策,對於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物流金融等方面創新成果突出、支持民營企業成效顯著的金融機構給予正向激勵,提高風險容忍度。

  搭建信息平臺,提高銀企對接效率。推動建立信貸供求數據庫,人民銀行牽頭組織商業銀行建立支持民營企業的信貸産品數據庫,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整合各部門信息建立民營企業融資需求名錄庫,並動態更新數據庫,確保數據庫信息真實準確,以此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

  加快信貸産品創新步伐,提高金融服務品質。商業銀行根據製造類、科創類、貿易類等不同類型民營企業經營特點量身定做信貸産品。一是優化信貸産品要素設計。靈活確定貸款期限,探索將流動資金貸款期限適當延長,以契合企業生産經營週期。創新業務流程,推廣運用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等便利企業的業務品種。創新還款方式,合理採取分期償還貸款本金等靈活的還款方式,減輕企業還款壓力。二是創新貸款擔保方式,創新開展知識産權等無形資産質押貸款,推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倉單質押、存貨與原材料動産質押等貸款品種,幫助企業提質增信,有效破解中小微企業抵押物不足的問題。三是探索推進“供應鏈”金融,在企業生産、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産業鏈條中,積極支持産業鏈的資金需求,提高産銷效率。

  推動金融科技的深入融合,降成本提效率。一是商業銀行深入挖掘大數據價值,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加強與掌握大量用戶數據的各類電商平臺等外部機構的合作,拓展大數據的外部來源。依託互聯網電商平臺和用戶的海量交易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深入分析客戶消費習慣、投融資偏好及風險承受能力,實現對客戶的精準畫像和精準行銷,自動化完成線上客戶篩選,提高獲客能力。二是大力推廣直銷銀行、網絡微貸,通過線上完成額度測算及利率定價、貸中審核及貸後管理等信貸流程,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減少中間環節,落實陽光信貸,降低服務門檻和融資成本,促進金融服務更加便捷高效。三是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供應鏈應收賬款融資平臺,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推出中小企業徵信數據信用貸,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機制,激發內生動力。一是商業銀行在內部績效考核中增設或者增加民營企業相關指標的考核權重,將民營企業貸款業務與內部績效考核及薪酬收入掛鉤。二是適當下放授信審批權限,配備民營企業專項授信規模,提高對民營企業的授信比重。三是提高對民營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進一步梳理授信服務全流程、各崗位職責要求,理清各環節責任,健全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明確對民營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具體認定標準。

  優化信貸風險控制手段,提升信貸管理效率。一是與外部數據實現信息共享。工商、稅務等部門向商業銀行開放數據介面,提供民營企業信息查詢。司法部門對民營企業註冊、民事判決、訴訟執行等公示類信息直接向商業銀行提供信息類批量查詢。二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手段強化貸前調查。依據大數據量身構建風險評級模型,對客戶在線交易數據、交易行為及多層次的擔保鏈條進行科學分析,實現客戶信息透明化,有效對民營企業信用狀況進行精準識別、計量和評估分析。三是依託金融科技創新貸後管理模式,強化風險監測與預警。改變傳統的客戶經理逐戶管理方式,借助科技手段更高效管理更多數量的客戶,對借款企業資金流向、關聯方交易等信息深度挖掘,及時準確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對信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與風險預警,實現控制風險與信貸業務發展雙贏。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