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預期2月新增信貸達萬億元

2019-03-06 09:21:13|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于明彤

  多家機構近期發佈了對2月金融數據的預測。受到春節因素影響,業內人士普遍預期2月新增信貸和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將較1月出現一定回落,具體而言,大部分機構預期2月新增信貸在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新增社融規模環比也將大幅下降。不過,2月信貸等金融數據較1月回落屬歷史規律,若綜合考慮今年1月和2月整體數據,金融數據持續回暖的趨勢將不變。而展望未來,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央行將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金融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春節因素將致2月單月數據回落

  今年1月的金融數據十分搶眼: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4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創下單月增量新高。業內人士普遍預期,考慮到春節因素,2月新增信貸以及社融較1月在數據上會出現一定程度回落。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稱,影響2月信貸增量最主要的因素是季節性特徵。但央行定向引導信貸支持實體的方向未變,信貸增速大概率會維持相對穩定,並不會因為季節性特徵而出現大幅回落。報告預計,2019年2月單月信貸增量約10000億,增速維持在13.5%。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預期,2月新增貸款達1.1萬億元,新增社融達1.26萬億元。他表示,2019年1月新增貸款創歷史月度增量新高,主要是2018年四季度儲備項目大量在1月投放,因而留到2月投放的儲備項目想必不多。此外,2月只有28天,且包含春節,工作日明顯少,1.1萬億的新增信貸算是處於不錯的水準。

  興業研究報告指出,從票據利率來看,2月信貸額度仍然相對充裕,但受季節性因素影響,2月新增信貸規模可能下降至0.95萬億。社融方面,2月工作日較少可能使債券融資額較1月下降,企業開票意願或出現季節性降低,帶動新增社融規模下降至1萬億。

  2月信貸等金融數據較1月回落屬於歷史規律。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在1月金融統計數據解讀吹風會上表示,銀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爭取“開門紅”的經營傳統。從歷史規律看,1月份是全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貸款為2.9萬億元,是當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貸款情況與去年同期情況類似,與實體經濟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屬於合理水準,不是“大水漫灌”。考慮到春節因素,應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數據統籌考察,不宜對單月數據過度關注。

  社融規模回升態勢不改

  而從結構上看,大部分人士預期,2月社會融資規模中票據融資規模會有相應收縮,而中長期貸款以及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等規模可能將有所提升。

  2019年1月,銀行承兌匯票承兌餘額10.48萬億元,同比增速23.24%;票據融資餘額6.3萬億元,同比增速60.6%。票據融資增長較快引發各界關注。湘財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員祁宗超表示,票據融資方面,2月份票據直貼利率中樞有所提升,疊加監管層對於票據套利行為的監管趨嚴,預計2月票據融資較1月有較大幅度的回落。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預計中長期貸款比例可能上升,因為基建項目一旦開工往往會帶來一段時期內持續的融資需求。她還表示,地方債繼1月凈發行4180億元後,繼續同比大幅擴張。預計2月地方債凈發行將超過3000億元(包括一般債和專項債)。與此同時,隨著股市回暖,股權融資也明顯加速。信用債凈發行亦同比擴張。綜上所述,社融中的非貸款融資增量將保持高位。

  大部分業內人士表示,若綜合考慮1月和2月數據,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正在逐漸加大。展望未來,社融規模有望持續回暖。“隨著穩信用政策逐步發揮效果,疊加201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表外融資下降較多帶來社融低基數,預計未來半年社融增速處於回升通道中。”廖志明説。

  梁紅也表示,考慮到今年地方債額度上升、地方債發行節奏前置,調整後社融回升的態勢有望在2019年上半年延續。與此同時,隨著基建投資增長加快,中長期貸款的發行也有望向好。另外,利率走低、財政投放發力、監管邊際寬鬆也有助於在近期穩定非標融資存量,並提振包括城投債在內的信用債發行。

  貨幣政策不會大水漫灌

  金融數據的回暖部分得益於貨幣政策的發力和傳導,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表示,穩健仍是貨幣政策主基調,不會大水漫灌,且央行將更為強調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運用定向工具,引導金融切實服務實體。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18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穩健的貨幣政策立場沒有改變,“穩健”強調了貨幣政策應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增強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強化逆週期調節,同時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保持貨幣條件與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不意味著貨幣條件維持不變,而是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動態優化和逆週期調節,適度熨平經濟的週期波動,在上行期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在下行期對抗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從實際動作來看,本輪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對於定向工具的使用,更多地聚焦于解決結構性問題,2018年至今央行全面降準僅使用一次,整體上並未大規模釋放流動性。他同時表示,在當前貨幣政策工具愈加豐富、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未來進行傳統意義上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將更加注重傳導機制的疏通。相比於是否會降息這個話題,央行當前更加關注實際貸款利率的變化。事實上,傳統意義上調節貸款基準利率的重要性和實際效果已經降低,從官方表態來看,未來央行對於利率的調節將更加注重OMO、MLF等創新流動性工具政策利率對於市場利率乃至借貸成本的傳導。(記者 張莫)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