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網銀行: 以數字科技服務普惠金融

2019-05-09 12:31:57|來源:經濟日報|編輯:于明彤

  圖為新網銀行開放式的辦公空間。 張 瑞攝 (中經視覺)

  圖為新網銀行大廳。 張 瑞攝 (中經視覺)

  日前,四川新網銀行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為全國第二家獲得該認定的銀行機構。

  新網銀行是全國第三家、中西部首家基於互聯網模式運營的民營銀行,2016年12月份才正式開業。一家才成立兩年多的民營銀行,在高新技術方面何以取得如此優異成績?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往驅動銀行業高速發展的貨幣紅利、政策紅利、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退,科技紅利是當今金融業最值得期待的選項之一。”新網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海表示。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新網銀行開辦兩年多來一直堅持“移動互聯、普惠補位”的差異化定位以及“數字普惠、開放連接”的特色化經營戰略,著力打造數字科技普惠銀行,力爭依託領先的金融科技能力、穩健的大數據風控技術和高效的互聯網開放平臺服務小微群體,支持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

  從“場所驅動”到“場景驅動”

  移動互聯技術的高速發展開啟了移動金融時代,這種服務模式徹底擺脫了時間、空間對實體營業網點服務邊界的制約,讓所有有網絡的地方都成為銀行虛擬網點

  走進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四川新網銀行線下體驗廳,記者最直觀的感覺是,它與平時見到的銀行營業廳很不一樣。大廳內既沒有傳統櫃檯,也沒有櫃員機等相關設施,整體裝飾風格現代而時尚。新網銀行辦公室負責人何剛告訴記者,這裡是新網銀行總部,也是唯一一家實體網點。

  “雖然只有這一處實體網點,但我們的服務卻是面向全國的。”何剛説。

  記者看到,大廳內那巨大的LED屏上,無數紅色數字正在不斷變化。這些數字代表了同一時刻新網銀行業務的實時數據,且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的數據量遠高於“大本營”成渝經濟區。

  “移動互聯技術的高速發展開啟了移動金融時代,服務入口場景化、虛擬化是大勢所趨。”江海分析説,銀行服務入口正從“場所驅動”逐漸過渡到“場景驅動”。

  目前,人們常見的主流銀行業務仍然處於“場所驅動”階段,用戶辦理銀行業務的入口是實體營業網點。這些傳統銀行網點佈局大多呈現金字塔形式,也即選址于附近居民的生活半徑內,每一個網點的服務能力均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制約。

  新網銀行實行的“場景驅動”則完全不一樣。在新網銀行辦理業務,不用前往銀行實體網點,只要登錄APP,無論居家逛街還是出差旅遊,無論上班時間還是下班以後,隨時隨地均可辦理。江海表示,這種“秒申秒到、即用即走”的銀行服務模式徹底擺脫了銀行服務的時空制約,“所有有網絡的地方都是新網銀行的虛擬網點”。

  從“自證信用”到“數據徵信”

  新型銀行更偏愛“電子進件”,即在用戶電子授權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秒級”完成用戶身份識別及實時信用評估。以後客戶再也不用拿著一摞紙質證明到實體網點“自證信用”了

  許多人都有過在傳統銀行辦理貸款的經歷。用戶需要提交戶籍證明、婚姻證明、在職證明、收入證明、房産證明、銀行流水等一大疊紙質證明材料“自證信用”,程式之繁雜讓人望而生畏。

  “這歸根結底是因為銀行缺乏運用大數據技術的能力。”江海説,新型銀行更偏愛“電子進件”,即在用戶電子授權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秒級”完成用戶身份識別及實時信用評估,並通過多維數據為用戶“畫像”,提高風險控制精準度。

  記者實地體驗了一次新網銀行的授信過程。通過新網銀行的微信入口按步驟輸入相關信息後,不到1分鐘時間,記者的貸款額度、貸款利率等信息就顯示在手機螢幕上,只要綁定銀行卡,貸款可立即到賬。

  四川綿陽市遊仙區經營黃桃採摘的農場主帖雨涵對此深有感觸。帖雨涵告訴記者,很多果農在水果産銷旺季都會出現臨時性資金缺口,但這段時間也恰恰是最忙的時候,確實沒有時間到銀行網點跑貸款。新網銀行的服務模式解了果農的燃眉之急。“不用到銀行提交材料,通過手機隨時申請貸款,隨時還款,確實非常方便。”帖雨涵説。

  新網銀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新網銀行已經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完成了業務流程的徹底再造,具體來説包括3個方面。

  一是業務辦理入口在線化。新網銀行以信貸業務為核心主業,業務均通過手機辦理,客戶即便在偏遠地區銀行網點覆蓋不到的地方,也可辦理業務。

  二是業務審批流程智慧化。目前,新網銀行99.6%的線上貸款申請均由機器審批,只有0.4%的大額信貸和可疑交易需要人工干預。此舉大大提升了信貸審批效率,目前單筆信貸審批時間平均僅需42秒,日批核貸款峰值超過33萬單,大大提升了客戶體驗。

  三是業務運營全流程數字化。此舉使新網銀行營業成本較傳統金融機構大幅度降低,單筆信貸邊際營業成本從上千元降至20元左右,未來有望隨著規模效應累加進一步降低。這意味著,為更廣泛的小微群體提供普惠金融的經濟可行性與技術可行性大大提升。

  業界專家評價認為,新網銀行的運營方式具有明顯的“普惠補位”特點,無論是幾百元的“超小額貸款”還是數萬元的信貸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從而高效滿足“長尾客群”的需求。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新網銀行已經為全國超過2180萬用戶提供服務,累計放款超過2100億元,人均借款金額3300元,筆均借款週期為83天。

  從“專家經驗決策”到“智慧模型決策”

  傳統銀行在甄別客戶徵信時更多依賴多年累積下來的“專家經驗”,新網銀行則主要依靠“智慧模型決策”,也即用演算法提升決策水準

  對於銀行來説,風險控制是最核心的環節之一,萬萬不可掉以輕心。面對如此巨量的信貸業務,新網銀行又是如何做的呢?

  江海介紹説,新網銀行的風控方式與傳統銀行區別很大。作為一家新型銀行,它主要運用生物探針、人臉識別、星網關聯等技術,力爭從數據層面破解風控難題。從決策方式上看,新網銀行摒棄了傳統銀行慣常採用的“因果性決策”策略,轉而實行“相關性決策”。即,不再要求客戶提交一系列紙質證明以判斷其徵信情況和還款能力,而是將決策重點放在客戶行為數據方面,通過大數據風控系統判斷其違約概率;從決策模型上看,傳統銀行在甄別客戶徵信時更多依賴多年累積下來的“專家經驗”,但新網銀行則主要依靠“智慧模型決策”,也即用演算法提升決策水準。

  為此,新網銀行設計了包括信用評分模型、履約能力指數模型、惡意透支指數模型、消費傾向模型、資金需求指數模型等九大母模型在內的決策系統。這九大模型包含了上千個風險因子。截至目前,新網銀行有效阻斷包括黑産攻擊、冒用申請等在內的超過380萬次風險,為業務開展築起了堅實的防火牆。

  “由於採用了互聯網模式,我們對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信息系統架構、金融科技等人才的需求明顯高於傳統銀行。目前,全行六成以上的員工擁有技術背景,比如網絡架構師、大數據建模分析師、反欺詐研發工程師等。”新網銀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技術立行”為戰略,新網銀行目前已提交了81項專利申請,獲得35項軟體著作權。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知識産權媒體IPRdaily聯合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全球銀行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名)”中,新網銀行排名第15位。(記者 鐘華林)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