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基金ETF小課堂(二):ETF小史

2019-11-13 13:27:55|來源:北國網|責編:馮實

  ETF(Exchange-Traded Fund)作為指數化投資工具的一種特殊形式,具備了指數産品的優勢,例如費用低廉、業績透明度高,能有效分散投資風險等。在基金交易方面,ETF集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的優點于一身:與開放式基金一樣,ETF可以在場外申購和贖回基金份額,同時與封閉基金一樣,ETF擁有二級市場通道,可以以實時價格買賣份額。

  1993年美國股票交易所推出了以S&P500為跟蹤標的的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ETF,自此拉開全球ETF發展序幕。隨後ETF經歷了近十年的探索期,在這期間ETF雖然逐漸被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了解與接受,但産品模式單一,幾乎都是以市值加權指數為跟蹤標的股票型ETF。

  2002年,第一隻債券ETF在美國成功發行;2003年,標普率先推出了S&P500等權重指數,以此為跟蹤標的的ETF應運而生。此後,ETF在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上不斷創新,ETF作為資産配置工具的屬性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根據上交所報告顯示,2008年以來,全球ETF市場連續10年實現資金凈流入,並取得了近10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超20%的耀眼成績。

  根據英國ETF數據公司ETFGI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7月,全球ETF資産規模已經達到5.58萬億美元,産品數量6772隻。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美國市場,ETF規模總和為3.92萬億美元,佔全球ETF市場的70%。

  中國大陸首支ETF是

  上海證券交易所

  推出的上證50ETF,于2005年2月掛牌上市,首發募集規模高達54.35億元。在接下來一年間,上交所和深交所陸續推出深證100ETF、上證180ETF、中小板ETF以及上證紅利ETF。國內ETF市場發展歷程中出現了3次爆髮式增長,這幾次飛躍主要可以歸結于當時的市場環境和政策變化:

  第一次大增長:

  2009年底ETF市場規模突破了650億,較2008年底增長了400多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2009年股票市場迎來了大牛市,ETF産品跟上了指數的漲幅,收益超過了主動管理的權益型基金。這一年,很多基金公司開始大力佈局指數基金,投資者對指數基金的認知度也在進一步提高。

  第二次大增長:

  2012年,ETF由原來只能跟蹤單一市場的指數變為可以同時投資兩個交易所的指數,一批跨市場ETF隨之誕生。ETF市值規模在這一年邁過了1000億大關,年底市值規模為1466億。

  第三次大增長

  :2015年國內股票市場又迎來了一波牛市,ETF再次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年底市值規模達4730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超85%。

  ETF進入國內市場已有近15年,期間投資標的不斷豐富,産品形式持續創新。跟蹤的標的從早期的寬基指數,擴展到債券、貨幣、商品、期貨等;投資市場從最初的單市場發展到跨滬深兩市、再到跨境。根據Wind數據統計,全市場2019年三季度基金報告中ETF産品共有226隻,資産凈值超過6462萬億元,較2018年底增長超27%。根據上交所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8月,上交所ETF産品規模約為5356億元,今年以來的累計成交額約為4.56萬億元,市場規模躍居亞洲第二,交易量穩居亞洲第一。

  近年來,隨著投資需求的不斷細化,基金公司在細分主題/行業領域積極佈局,針對市場和政策熱點的ETF産品層出不窮,例如國企改革ETF、粵港澳大灣區ETF和科創主題ETF。另外把主動化管理和ETF運作模式結合的增強型ETF和smart beta ETF也紛紛面世,成為行業發展新趨勢。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