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空降”異國 誰來守護“降落傘孩子”

分享到:

小留學生“空降”異國 誰來守護“降落傘孩子”

當地時間3月23日,美國加州穆列塔,來自安徽的Tony Lu和來自武漢的Henry Li利用空閒時間上網跟國內的親友聯繫。作為“降落傘孩子”,他們就讀于當地高中,並跟當地一對夫婦生活在一起。圖片來源CFP

在留學圈裏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6到18歲不等,小小年紀就出國讀書,在一個陌生的國家獨自生活,雖然有寄宿家庭或是熟人的照看,但沒有了父母親人的關照,他們在海外的求學之路充滿挑戰。

他們被外媒稱作“降落傘孩子”。

“降落傘孩子”和“宇航員父母”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和審理,廣受關注的中國留學生欺淩同胞案於今年在美國加州波莫納法院宣判。三名涉案留學生翟雲瑤、楊雨涵和章鑫磊因綁架和毆打等罪名,分別獲刑13年、10年及6年,刑期結束後將被驅逐出美國。

根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這是一起性質惡劣的中國留學生在外欺淩同胞案,翟雲瑤、楊雨涵和章鑫磊等其他多名中國留學生,綁架並毆打18歲的中國學生劉怡然,將受害者的衣服脫光,用煙頭燙她的乳頭,逼她吃掉自己的頭髮,還拍下劉怡然的裸照,整個過程持續數小時。

此案宣判後,刑期最長的翟雲瑤在做最後的自我陳述時表示:“父母送我到美國來,是為了讓我過更好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給了我自由,但或許就是給了我太多的自由,我開始覺得孤獨,感到迷失。”

主審法官稱,這起案子讓他想起了英國小説家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的現實主義虛構作品《蠅王》,講述了一群流落荒島的孩子,因缺乏成年人指導變得十分混亂,最終退化為野蠻原始人的故事。

此案的審理畫上了句號,但有關中國小留學生人數漸多、狀況頻出引發的討論還在持續。過早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會讓心智還未成熟的小留學生“水土不服”。想送孩子出國唸書的家長,需要留意低齡留學日漸增加的風險。

在美國媒體看來,翟雲瑤、楊雨涵和章鑫磊這樣的“降落傘孩子”,忽然遠走大洋彼岸,像降落傘一樣“滯留”在他鄉,開始求學生活,難免遇到各種問題。

坐落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國際教育協會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近幾年赴美讀書的中國低齡留學生越來越多,特別是美國加州和經濟最發達的紐約州,聚集了大量低齡國際學生。其中,去年在加州居住的18歲以下中國留學生就有近6000人,佔當地低齡國際學生的58.8%。

《洛杉磯時報》提到,“降落傘孩子”一詞誕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韓國和中國台灣、香港等地的富有家庭,爭先恐後送孩子去美國求學。近年來,“降落傘孩子”逐漸以來自中國大陸的孩子為主。

“加州是這些學生的首選,特別是洛杉磯的聖蓋博谷地區。午餐時間,你能在聖蓋博谷的幾大學校裏隨處碰見中國人,以前那裏只有少數中國孩子,但現在學校國際學生中超過70%是中國人。”《洛杉磯時報》報道稱。

美國《僑報》稱,“降落傘孩子”越來越多,同時出現了很多“宇航員父母”——孩子的父母在國內上班或是做生意,每年有一兩次飛到美國看子女,一般是在聖誕節或是元旦前後,他們滿心希望孩子在接受完美國的基礎教育後,能以此為跳板,升入美國更高級的學府深造。

低齡留學升溫隱憂多多

近日,由中國教育在線出品的《2016中國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再次提到了低齡留學持續升溫背後的隱憂。

《報告》寫道,隨著留學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小留學生群體産生的問題日益增多,有關他們的負面消息主要集中在誠信、學業與行為表現等問題上。

小留學生在外唸書的普遍突出問題是學術表現較差。《報告》稱,“2014年,在美被勸退的中國學生中60%是因為成績不好”。此外,因為行為不當,比如做出一些違反校園規定甚至美國法律的事,也常有發生。

《報告》認為,低齡留學生須面對心理問題和産生抑鬱情緒的風險。心理專家指出,分離焦慮、前途焦慮、文化差異等因素,是導致小留學生可能産生抑鬱情緒的原因。

在美國洛杉磯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張馨芳(Hsing-Fang Chang)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指出,低齡留學生的價值觀和是非觀還沒有完全形成,面對新的環境時通常缺乏獨自應對挑戰和管理情緒的能力,容易引發一系列校園暴力問題。張馨芳曾接待過多個患有抑鬱症的低齡留學生。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近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少年前往美國讀中學,接受西方教育,希望在美國讀完高中後能入讀好大學。然而,追求“美國夢”有時可能成為噩夢——由於沒有父母管教,加上思想還未成熟,很多孩子會惹上麻煩,甚至鋃鐺入獄。

讓孩子從國內全包式教養中“斷奶”

現年18歲的李俊恒(音)告訴《南華早報》,很多中國學生到國外後會對那裏的生活環境感到意外,如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美國的生活,那就是“自由”。

《南華早報》提到,對低齡留學生而言,語言是最大的困難,語言不通上課會很吃力,如果遲遲未能適應,久而久之就會産生逃避和厭學的心理,很難和當地學生交上朋友,整天只流連在中國人的圈子裏,最終成為學校生活中的“邊緣人”。

上文提到的3名涉案留學生中的章鑫磊,其父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兒子雖然在美國生活已有多年,但因為長期混跡于中國學生圈子,英語其實並不好,而過去一年因為被警方收監,他的英語有了明顯進步”。

説到兒子要面臨長達5年的監禁生活,這位父親對幾年前匆忙送孩子出國留學感到後悔,“當時章鑫磊有個同學要去美國上學,孩子的媽媽建議我們也送他去,説那邊學校不錯,語言不是問題很快能學會,而且教育壓力不大,不像國內死讀書。我們沒有考慮太多,就交給仲介辦了,説真的,我們不太懂”。

“孩子出事後國內罵的人很多,很多人説留學生是‘富二代’、‘官二代’,其實並不是這樣,部分人的家庭只能説是中産階層,真正的富家孩子,他們就讀的學校不錯,條件優渥,也有人照顧,比較省心。比較麻煩的還是中産階層,錢不多,事情辦得稀裏糊塗,在美國買房子不行,朋友又不多,在那邊沒人照應,這些孩子相對麻煩一些。”這位父親説。

“大多數中國孩子在國內都是父母全包式的養育,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畢業,孩子的衣食冷暖很少自己考慮,父母唯恐照顧不週,但出國留學,意味著這些保護和管理全部沒有了。處在青春期的小留學生,有父母監管還經常搞得烽煙四起,失去監管之後的狀況可想而知。”北京媽媽“一多”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大多數小留學生到國外後會選擇到寄宿家庭生活,但借住在寄宿家庭同樣問題很多。在國內孩子們被長輩呵護,到了國外要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獨自生活,這是他們學習和社會相處的第一步。但不得不承認,這方面恰恰是國內教育的缺失;很少有孩子能妥善處理跟寄宿家庭的關係,讓自己的生活和情緒陷入一團亂麻。

“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上。歐美學校和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國外學校十分看重你的自主性,公立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向每一個人公平敞開,條件是你要會用,比如選課,從中學開始,學生就要自己選課。掙脫了父母和中國式教育無微不至的管束,學生必須自己決定哪些是必修課,哪些是你將來重點發展的方向,每門課的學分情況如何,全靠自己從各方面獲得信息。”“一多”提到。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另一個主要表現是對時間的管理。沒有了父母的監管,晚睡晚起成了很多孩子的作息常態。“一多”強調,家長如果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首先需要讓孩子從國內全包式教養中先“斷奶”。一株溫室裏栽培的小苗,直接放到風雨裏,想讓他茁壯成長,顯然是不現實的。成長中出現的隱患,在孩子未來漫長的人生裏隨時可能演變為一場危機。

“如果孩子在國內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是否送孩子出國留學這件事上,家長要特別審慎。在出國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交流交際能力和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遇到困難要知道怎樣去正確處理,應該向哪些人求助。”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稱。(記者 張寶鈺)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國際在線教育頻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網新華網教育新華網教育人民網教育人民網教育央視網央視網央廣網教育央廣網教育中國網教育中國網教育光明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15162912光明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半月談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2942半月談中國科技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356中國科技網中工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613中工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