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

分享到:

家長陪做作業成為社會問題,主要原因就在於學校默許放任教師把自己的分內工作轉嫁于家長。

最近網上流傳一份“陪讀家長”的特殊病歷,説一位媽媽“陪兒子做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心梗作為一種疾病,病因複雜,一個人得心梗,當然不能簡單歸因于陪孩子讀書做作業,但這份病歷,還有類似各種段子在家長圈熱傳,引發廣泛共鳴,從一個側面説明陪孩子做作業,已成為很多中國家長的心頭之痛。

在媒體報道中,我注意到很多親子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顧問等給家長支招,比如要家長“少教多問,少做多看。逐漸淡化領導者的角色,並由領導者向組織者、陪伴者過渡,而最好的狀態則是協助者角色”等等。

當然,從家庭教育角度看,中國有許多家長缺少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期望;更多家長缺少得體的教育方法,沒有重視對孩子從小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還有一些家長忽視言傳身教,家裏麻將、酒席不斷,孩子耳濡目染對讀書學習缺少基本興趣。家長這時再日夜陪讀,也於事無補。

從這個意義上説,教育家長如何學會做父母,仍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現實問題。這些親子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顧問的意見建議,也不無可取之處。

但是,稍了解中國當下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就可知道,眼下陪孩子做作業成為家長心病,核心問題並不全在家長一邊。回想10多年前,我女兒讀小學初中時,面對“陪讀”,我也充滿了困惑。孩子從讀小學開始,各門課老師都各行其是,從不協調,家庭作業量大,是多年頑疾。而且這些作業,大量都是機械性重復,內容單調枯燥,極容易破壞學生對某一類知識的基本興趣。

更讓我困惑的是,一些作業就是佈置給家長的:要求家長給學生出題,幫學生完成手工作業等,比如做模型、縫衣服等等。有些任務學生根本不可能獨立完成。家長只好代勞,很多學校最後把類似成果還作為教改成果四處展覽。這等於給了學生弄虛作假的“虛假光榮”,背離了教育的目的。

如今,老師建立了各種“家長群”,時不時就會空降任務,家長則隨時待命。許多學校佈置給老師的工作,被“眾包”給了家長。家長為了孩子,即使心裏不情願,也個個都表現得奮勇爭先。

這些主動給自己加戲的家長被網友稱為“家長群裏的戲精”。在表面的熱烈之下,背地裏積累了家長很多怨氣,造成與學校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各種問題。

學生培養,的確是學校與家庭共同的責任,但是,學校是專業的教育機構,必須明確學校與教師的責任邊界,在我國目前優質教育資源總體短缺的情況下,教師與家長之間很難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對等關係,總體看,教師處在強勢一方。

我們必須看到,當下家長陪做作業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主要原因就在於學校默許放任教師把自己的分內工作轉嫁于家長。

誠然,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確實在很多方面,對雙方都有幫助。現在很多家長知識水準也很高,一起參與孩子的學習,既能增進親子感情,也有助於孩子獲得更多學校教育之外的成長。但是,學校也應該考慮家長的實際情況,不排除很多父母,確實很忙,很累,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會把孩子的作業視為負擔。

另外,從教育的理念來説,家庭作業應該盡可能考慮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應該考慮到他們的能力和局限,不要追求“高標”,而是應該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況。要求太高,必然會有家長出手,這也會造成一種不公平。根據孩子年齡階段的自我發展和探索能力來佈置作業,也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

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家長對陪讀的吐槽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有品質的”學校教育的期待,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也應該正視家長的苦衷,採取切實有效的辦法,督促學校善盡責任,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王天定)

logo_fororder_教育logo

國際在線教育頻道

  • 68890812
  • 68891547
  • yangdongxia@cri.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3906教育部官網新華網教育新華網教育人民網教育人民網教育央視網央視網央廣網教育央廣網教育中國網教育中國網教育光明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15162912光明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青年網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半月談_fororder_QQ截圖20200109112942半月談中國科技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356中國科技網中工網教育_fororder_QQ截圖20190726164613中工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