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長春市綠園區:搭建對接平臺 助企行動出實招

2019-06-24 13:38:38  |  來源:長春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長春市綠園區:搭建對接平臺 助企行動出實招

長春市綠園區:搭建對接平臺 助企行動出實招

 綠園區舉辦一系列培訓活動。 劉旭 攝

  長春日報6月24日訊:19日,綠園區組織開展“服務大企業內創業,軌道交通裝備産業新動能培育行動”,為科研機構與企業搭建對接平臺,以科技成果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自綠園區啟動“萬人助萬企行動”以來,500余名助企幹部積極深入企業,整理問題清單,截至6月20日,區調度室共收集企業反映問題486件,已經確認辦結75件。在收集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綠園區總結出現頻次較多的問題,精準把握問題,並歸納總結出有效的解題答案:搭建多種平臺,成為供需雙方的紐帶,助推“萬人助萬企行動”走向深遠。

  科技成果對接

  搭建融合發展平臺

  “服務大企業內創業,軌道交通裝備産業新動能培育行動”是綠園區“萬人助萬企行動”的重頭戲。培育行動力爭促成企業和科研院所開放共享創新資源,搭建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平臺。

  活動中,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長呂義做了“中車長客‘雙創’平臺建設與科技成果轉化” 報告,詳細介紹了中車長客在創業創新方面的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並以中車長客發展軌跡為例,闡述了科技成果轉化對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作為國家級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和技術轉移中心的運營機構,吉林省惠融企業服務公司也在活動仲介紹了促進技術轉移、孵化培育科技型企業的相關服務職能。活動現場發放了《軌道交通科技成果彙編》。

  隨後,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春理工大學分別做了創新成果的介紹和發佈,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吉林大學科技成果《焊接機械手的動作補償》正好能解決我們公司的生産問題,之後,我們會詳細溝通。”長春市興泰起重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科技成果對接平臺為企業提供了大量高端有效的信息,讓企業解決了苦尋無門的尷尬。

  信息對接

  搭建雙向選擇平臺

  “萬人助萬企行動”開展以來,助企幹部積極履職作為,深入企業,研究解決企業面臨的各種問題。針對各企業屢屢提出的用工難,招聘難的問題,助企行動主動為供需雙方搭建平臺,做起了公益“仲介”。

  助企行動中,區就業服務局助企幹部積極與企業溝通,了解掌握企業招聘需求,依託區、街道(鎮)、社區三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機構,幫助企業發佈招工信息,並通過“長春市綠園區就業創業服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傳信息。目前,長春市利德實業有限公司招聘保潔員、長春市維特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招聘衝壓操作工等信息已經陸續發佈,為企業加大了招聘宣傳力度,拓寬了招聘渠道。

  針對非即時性的招工需求,助企幹部結合日常走訪調研等工作,持續關注企業用工需求,整合用工類別、數量等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分類別,分區域召開專場招聘會,給企業和求職者搭建雙向選擇平臺, 切實解決企業用工難、招工難問題。

  助企行動中,助企幹部還徵集到企業各類技能培訓需求,在深入了解企業具體需求後,向企業推薦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助企幹部李平介紹,“吉林省維達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需要對安全員和焊工進行技能培訓,我們通過對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位置、師資等方面的綜合衡量,向企業推薦了綠園區偉恒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幫助企業建設人才隊伍。”

  理念對接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前不久,綠園區舉辦了“企業專利應用工程師培訓暨一線創新工程師培養與實踐”活動,綠園區眾多企業相關人員參加培訓。

  培訓中,中國創業學院導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藺雷帶來了“企業內創業”主題演講,詳細解讀了大企業內創業的目的和意義。來自國家知識産權局的專家詳細講解了專利申請實務、專利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創新方法專家詳細講解了創新方法的理論基礎、分析工具和實際使用步驟,並採用實際工程問題作為真實案例,在系統闡述原理基礎知識的同時,切實提高了企業一線工程師的創新實踐能力。

  在“萬人助萬企行動”中,部分高新技術企業與科技小巨人企業提出了高端培訓的需求,為此,區科技局、區工信局、綠園雙創基地等多方籌備,策劃組織了此次培訓活動,以各領域專家的智慧、經驗引導企業注重科技創新,將“萬人助萬企行動”與創新創業、産業升級融合起來,以産業升級促進經濟發展。

  (撰稿 朱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